琅琊榜:二十一二十二集謝玉長公主大爆發了哈哈哈哈~來白搭~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二十一二十二集謝玉長公主大爆發了哈哈哈哈~來白搭~

2015年11月19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1,056 次

---------
投稿網友:豆瓣醬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笠陽長公主死灰樣地活著,但她仍是身負良好教養和修養的典型皇族人。笠陽不糊塗,相反她對朝中的時局與掙扎其中的各色人性看得很清楚。謝弼自盡,謝玉瞭解他的懦弱不會真死。笠陽在拿刀的時候,眼睛透露狠勁的光,與平時與世無爭柔順不爭的模樣判若兩人而又意外和諧,這樣的表現是她的遭遇和天性所決定的,兩種表現兩種個性並不矛盾——它們是一體的。
笠陽迸射死意,此舉乃是真正的孤注一擲。笠陽說得出,做得到,誰都不會不相信。包括她的丈夫謝玉和兒子蕭景睿(笠陽事後全身脫力,頹然而坐,手中卻仍死死緊握那把刀——可能因為沉浸於真相的揭露帶給她的震驚和痛苦而回不過神——蕭景睿擔心笠陽尋短見,因為他們知曉母親的性格——或許早就知曉,或許來自世態常理的揣度和驚訝笠陽那一刻的迸發——迫使他們不得不相信、不得不擔心。)
謝氏家族,「世代功勳,累世清名」。笠陽質問謝玉:「謝氏列祖列宗地下有知,他們會怎麼想?」,但是謝氏的「世代功勳,累世清名」,又如何奪得,又如何在變化的局勢中長年屹立不倒?謝玉言道:「成王敗寇,自古通理,先人們豈能不知?!」
——是啊,先人們豈能不知,謝氏先祖一路的權勢可能來自順遂赤忱,也可能來自陰謀算計,世事複雜、局勢變化、人心難測、勾心鬥角,更多的難免不是後者,如果不爭不搶不動機心又哪兒來的「世代功勳,累世清名」?就算退一萬步他們不曾做過,那麼,身處朝局中心的他們也該深有體會,他們原應體諒他「看重謝氏門楣之心」的——先人們豈能不知?[雖然是架空,我仍是不禁聯想到歷史上著名烏衣巷裡王謝兩家。不知海大當初構思,是不是由這得到的靈感?哈哈哈~話說電視劇把這段歷史安排到南北朝了,和魏晉近嘛~<( ̄︶ ̄)>]
笠陽:「謝氏世代功勳,歷代清名,你可看重?」
謝玉:「我若看重,又能如何?」
笠陽遞給他一把刀,勸他自盡以保謝氏門楣和謝家滿門生,可惜,謝玉所言的「看重謝氏門楣」,和笠陽的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他要的是以「權勢」保住謝氏即將沒落的門楣。
譽王談及謝玉陞遷經過:「當時尚是低階軍職的謝玉,幾年內擢升為一品軍候,憑藉著皇親的身份和赤焰軍逆案,成為皇上的寵信」——由此可見,謝玉肩上擔子之重。無論氏族責任感,還是個人野心,謝玉清醒地走上權勢之路而難逢回頭之日。
笠陽:「我能問一句,一旦罪名坐實會怎樣?」
謝玉:「人死燈滅,謝氏世襲的爵位隨之化為烏有」——奪權前他不是沒想過失敗的後果,謝玉很冷靜很清醒;
笠陽:「難道你就沒想過,奮力保住謝氏門楣,不致蒙塵嗎?」
謝玉:「我就是要把他們都殺了」——他坦言對權勢的野心與除非魚死網破否則勢在必得的狠勁。
——這裡可以多樣化解讀。你也可以說謝玉講「人死燈滅,謝氏世襲的爵位隨之化為烏有」時有點懊喪後悔,只不過他這人性格冥頑不靈權欲之心不死什麼的。別說我三觀不正就行。以文學角度論,當然,這不是文評,就一篇凌亂的讀後閒聊加之觀後閒聊。

[這兩章就是著實刻畫謝玉,揭露人物心理以及謝笠夫妻關係,展示夫婦價值觀的對立。海大對人物把握很好,寫前面交叉線時就注意在細節中鋪墊、刻畫人物,為下文的大曝光做準備。水到渠成,妙極妙極!]

就是這樣一個謝玉。愛他的妻子且瞭解她。二十年前的事橫亙在他們二人之間,謝玉心底始終放著愧疚和求而不得的小心翼翼的畏懼的愛(從第4集末尾長公主身旁嬤嬤阻攔謝玉一事可以看出)。然而,二十年前的事只是造成隔膜的導火索——謝玉這麼多年,「不知道笠陽心中所想」,固然與二人相處模式有關,卻僅僅算表面原因——更深層的,我想,還是因為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當然,二十年前的事成為他們價值觀不會同化的隔膜——這種偶然造成的必然對情節發展大有好處,對表現鮮明的主題也大有好處。
她們夫婦都很聰明透徹,只是算漏了:除卻客觀外事,世上還有所謂不可捉摸的情感。時勢已去,雖然如謝玉所說「即使笠陽不來,今夜他們也會衝進來」,但是人鬥狠了在那當口非理智已佔據上風,當時的謝玉憋紅了一張臉,準備咬死不鬆口的,大不了魚死網破——如他自己所言「不鬥到最後,誰知道勝負會是怎麼樣?」——「剛才是我忘了,你原本就是這樣一個人」(笠陽)——所以,笠陽的出現、謝玉的「投降」,很是能說明一些問題。[艾瑪,寫到這裡我好喜歡謝玉,個性蠻強烈的嘛,演員演得也好呀,人物形象鮮明、言行有跡可循。O(∩_∩)O比那些崩壞的小白電視劇好多了。]

不能說笠陽笨,不瞭解謝玉,或單單指責謝玉一直不明白笠陽「情感的變化」,隔膜的形成除卻偶然點的阻隔,一者源於(這點可以看作我在亂扯)男女認知能力差異,二者源於兩者價值觀不同(此乃根源,其實全文就分為兩種價值觀)。明瞭同床共枕之人,可能因為他們從小所學(對人的觀察瞭解),加上二十年的朝夕相處,也可能是那不可說的情感所促使——卻不能至深。

再說世人對這一對的看法。譽王所說他這個姑姑,「嫁給謝玉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的,不過無論當年有什麼內情,她也嫁了二十多年,生了三個孩子了,恐怕很難再從她身上翻起什麼風波去對付謝玉了」,又如靜嬪言及烈酒「情絲繞」:「身為女子,一旦沒了清白,只會是茫然無措」——靜嬪、越貴妃都是這麼認為的——別忘了,深受「情絲繞」毒害而離她們最近的客觀事實是誰:笠陽長公主。譽王的猜測乃是為權欲爭鬥所服務,也是根據的世態常情,以他的性格,他絕對不會看透笠陽的「情感」,而是指時間的厲害消磨和「出嫁從夫,女子的『懦弱』一面」。

笠陽年輕時和南楚質子相戀,然而相別之時說出「情出自願,事過無悔」。多麼理性的人兒,拿得起放得下。南楚質子回憶中的笠陽,桃花馬,石榴裙,飛揚颯爽,性如烈火。多年後,唸唸在梁國見到父王心心唸唸的長公主,遺憾其似乎已褪去當年本色。直到這一刻,她才依稀感受到一些她當年的風采。
年輕時的笠陽長公主,脾性與張棪琰早年扮演的朱七七有相似處,烈烈張揚。歲月增長,從「朱七七」到「笠陽長公主」,張棪琰扮演的角色少了任性無知,多了份皇族貴氣和理性通達,烈火的顏色不那麼外顯,內斂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以不同的表現方式讓我們慨歎。
張棪琰那一刻表現出的淡淡威嚴,可說是長輩口吻,皇族威嚴,也可說是現出烈烈張揚的當年影子。人物解讀貼切,拿捏到位。不能不說選角選得非常合適。她就是笠陽了。日後恐怕我再難想出一個人,能夠替換她。

琅琊榜是群像戲,也被稱為男人戲,然而,每個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有其代表性。霓凰、笠陽、靜妃、越貴妃、皇后、秦般若,甚至出場沒多久的太皇太后(老戲骨)。女性的光芒色彩得以彰顯,未被掩蓋。
一部戲,總有主角配角龍套醬油的。每個演員不因自己戲份的多少而有所懈怠,認真創造自己的價值,很正能量,這也是我看好這部劇的原因。單就笠陽和謝玉這兩個角色而言,在原著的基礎上,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性格表現得更加合理到位,糅合演員自己的個性和理解,實在非常精彩!

除卻權謀鬥爭,這部戲的人性刻畫也很深入,不是純粹的紅,亦或喊口號,說「鞭辟入裡」亦不為過。就像兩方在辯論,然則,我被紅的一方說服了。

今年是抗戰七十週年,山影挑選在五二零、九一八搞活動,真是紅專得要命,赤子之心昭昭然!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