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時代週刊2010十大科學發現:遠古恐龍長有15個角
美國《時代》週刊評選出2010年十大科學發現,包括地球上曾存在有角恐龍,機器人探查墨西哥特奧蒂瓦坎金字塔地下以及月球水量超出天文學家此前預計在內的一系列發現紛紛榜上有名。十大科學發現榜單如下:
1.地球上曾存長15個角恐龍
地球上曾存在有角恐龍
首先提醒讀者注意,我們說的真正的角。華麗角龍(學名Kosmoceratops)生活在7600萬年前,體重5500磅(約合2500公斤),棲息地位於現在的美國猶他州,其巨大的頭部長有15個角。2007年猶他州大學在一次科學考察時發現了華麗角龍的骨骼化石,但直到2010年9月,科學家才正式描述這種恐龍並進行命名。骨骼化石分析結果讓科學家感到吃驚,他們沒有想到北美洲在6500萬年前居然生活著這種奇特的恐龍。華麗角龍生活在沿岸地區,白堊紀西部內陸海道一帶是它們的家。這條海道是一片面積巨大的水域,將大陸一分為二。
2.中性B介子行為不對稱
中性B介子行為不對稱
在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加速器內對撞時,中性B介子的行為表現出不對稱性。如果對稱,你我便不會存在於這個世上。傳統粒子物理學觀點認為,大爆炸過程中產生了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物質和反物質會相對「殲滅」對方。唯一的可能性是,天平稍稍向有利於物質的方向傾斜並最終形成了宇宙。這是一項具有說服力的理論,但一直未能在實驗中發現這種現象,直到2010年費米實驗室的撞擊實驗。在費米實驗室進行的粒子撞擊實驗中,科學家發現所產生的介子(一種重電子)數量比反介子數量多1%左右。雖然1%不算多,但在極為遙遠的過去,這1%的優勢足以促使宇宙形成。
3.月球水量超出預計
月球水量超出預計
在月球表面,你能夠看到塵土和大大小小的石塊,但你最希望看到的無疑是水。水是決定我們是否在月球上開疆闢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發發現,月球也是一個有水世界,濕潤程度超過此前預計。
美國宇航局的月球隕坑觀測與傳感衛星(以下簡稱LCROSS)任務上演了這一發現。當時,燃料耗盡的火箭助推器撞擊月球南極附近,經過對撞擊激起的羽狀物進行分析,LCROSS衛星得出了這一結論。羽狀物中發現水蒸汽算不上什麼大新聞——月球極地至少存在痕量永凍土——真正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月球水量比天文學家的預計高出50%左右,其濕潤程度大約是撒哈拉沙漠的兩倍。雖然水量無法與地球相提並論,但也足以滿足未來月球探險家的需要,他們可以就地取材,獲得所需要的水。這要比從地球運水容易並且成本更低。
4.機器人探查墨西哥金字塔
機器人探查墨西哥金字塔
墨西哥的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金字塔一直就是北美洲的考古學寶庫之一。這些金字塔以及其他古代城市移跡也一直就是不解之謎。2010年,揭秘特奧蒂瓦坎的大門最終裂開了一道縫隙,當時一個裝有攝像機的考古機器人奉命執行地下探測任務,並最終發現了一條12英尺(約合3.65米)寬的走廊,上方的拱頂完好地保存下來。走廊建於大約2000年前,建好之後便被封死。考古學家認為這條走廊可能通向一名大祭司的墓穴。如果上演這一發現,考古學家便可瞭解這座中美洲大都市建造者的生活。
5.令人類衰老的特殊基因
令人類衰老的特殊基因
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年齡與我們相仿,但為何看上去比我們年輕呢?一個原因可能是簇擁在TERC基因的DNA序列不同。TERC基因可以生成一種端粒酶,這種酶能幫助調節端粒的長度。所有染色體在兩端都有端粒,它的作用類似於鞋帶兩頭防止磨損的保護物。在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每個細胞都要進行分裂,並且最終死亡,而每次細胞分裂的時候,端粒都會相應的變短,導致染色體磨損,而染色體磨損同衰老相關的疾病有著密切聯繫。
在英國科學家發表於《遺傳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通過研究發現,攜帶TERC基因的人,端粒更短一些,這種情況與那些沒有攜帶TERC基因、比他們年齡大3至4歲的人相似,換句話說,攜帶TERC基因的人的衰老速度快3至4年。在發表於《自然》雜誌上另一篇研究報告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可以激活早衰老鼠的端粒酶基因,扭轉衰老過程;結果,老鼠的器官再生出來,本已縮小的大腦又有所增加,生育能力也得到恢復。
從理論上講,操縱端粒酶基因可以減緩衰老過程,或至少延緩人類與衰老有關疾病的發展速度。不過,我們仍有理由謹慎:快速分裂、壽命超長的細胞亦稱癌細胞,這意味著尋求長生不老最終可能會產生一個截然不同的後果。
6.行星數量猛增
行星數量猛增
在美國實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的同一年,天文學家也在繼續尋找潛伏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他們發現了大量新的「天體公民」。例如HIP 13044b,這是個繞一顆恆星運轉的世界,這顆恆星甚至曾經不在銀河系中。在距離地球127光年遠的HD 10180恆星,最多有7顆新發現的行星繞其旋轉。
最令人興奮的消息莫過於Gliese 581g的發現,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其恆星處於所謂「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宜居帶」是指裡面的條件既不太冷也不太熱,可能適於生命存在。這個地帶或許真的是一個童話,因為後續研究現在對Gliese 581g行星是否存在提出了質疑。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懷疑宇宙中有更多這樣的星球,對不久將會發現它們的蹤影也沒有懷疑。
7.隱形斗篷
隱形斗篷
當科學家對像「時空斗篷」這樣虛幻的事物越來越認真時,他們要麼極為聰明,要麼就是有些瘋狂。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家馬丁·麥卡爾(Martin McCall)教授並不瘋狂。在《光學》(Optics)雜誌上,麥卡爾教授描述了「超穎物質」及其他通過分子工程技術可以擾亂電磁能力正常流動的物質形式的理論可能性。
穿過這種物質的光線,在出現時並不均勻,由此在時間和空間內產生裂口。這確實有點晦澀難懂,麥卡爾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這一理論:一個竊賊進入房間,將保險櫃裡面的東西洗劫一空,然後逃之夭夭,但監控錄像卻沒有拍下這個過程。這項理論有點瑕疵,即鑒於光旅行的速度,即便要隱形數分鐘,都需要斗篷要長達1億米。
8.南非發現新類人物種
南非發現新類人物種
科學家在南非瑪拉帕(Malapa)山洞中發現了兩具大約有200萬年歷史的古人類化石,一具屬於男童,另一具屬於成年女性。在今年4月刊登於《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表示這些化石將填補人類進化歷史一項重要空白,原因是在人類歷史的那個特殊階段究竟發生了什麼,留存現今的骨骼化石幾乎沒有。
古生物學家已對新的類人物種——南方古猿源泉種(Australopithecus sediba)的重要性達成一致,有些人認為它是走進了進化的死胡同,與我們現代人關係不大。不過,鑒於南方古猿源泉種骨骼化石兼具古代和相對現代的雙重特徵,這至少表明它是直立人的直系祖先,直立人反過來又是智人的祖先,而智人則是一個包括你我在內所有現代人的種群。
9.潛在的新元素
在的新元素
一種潛在的新元素鉛、鐵和鈾根本無法與117號元素相提並論,這種暫時被命名為117號元素的東西,是一種極重的棓和鈣同位素的混合物,它是在俄羅斯杜布納的一個粒子加速器裡生成的。這種新元素轉瞬即逝,它要想在元素週期表上獲得一席之地,首先必須在其他地方獨立生成它。然而,即使它很不穩定,瞬間就會消失,它仍有希望成為元素週期表裡的一員。人造元素越重,穩定性越差,但是當它們達到一個極限時,這些元素的穩定性會變得越來越長。117號元素位於那條弧線的更高處,這說明物理學家所謂的「穩定島(islands of stability)」可能真的存在,最重的所有元素都能持續幾個月,或幾年時間。現在看來,似乎元素週期表還會增加新成員。
10.揭開貓咪喝水不濕下巴和鬍鬚之謎
揭開貓咪喝水不濕下巴和鬍鬚之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和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獲得的最新證據,揭開貓咪在喝牛奶時是如何做到不沾濕下巴和鬍鬚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大量高速視訊,確定狗在喝東西時,會把舌頭捲成長柄勺狀,用來舀起液體,而貓咪的動作更優雅,它會向下捲曲舌頭,輕輕接觸液體表面舔水,貓的舌頭在一秒鐘裡可以舔四次。貓舌頭高速向下運動,然後迅速向上提拉,在引力、慣性和流體動力的作用下,每次可以喝到大約0.1毫升液體,這個過程不會有水溢出。目前這一發現還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不過這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