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長沙會戰之鐵血南郊 | 陽光歷史

 

A-A+

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長沙會戰之鐵血南郊

2016年03月2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2 次

  在今天長沙市區的地圖上,位於市區南郊的地方,有一座巍峨的猴子石大橋橫跨湘江,將東西兩岸連為一體。東岸的橋頭堡處,有一座景色秀麗的南郊公園,是長沙一處著名的景點。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便會有成群的遊人結伴來到這裡嬉戲遊玩。


沿著南郊公園向東北方向看去,可以在地圖上找到這樣一些地名:金盆嶺、黃土嶺、東瓜山、侯家塘等等。從這些地名的字面上我們也許斷然想像不到,如此鄉土化的地名,又怎麼會是眼下高樓林立的繁華市區?


確實,就在60多年前,這裡還只是崎嶇的山地,守衛長沙的中國軍人,將其作為拱衛長沙的南大門,並在這裡面對抗日寇的猛烈炮火,用鮮血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 戰事回眸



第三次會戰成為生死較量


中國軍隊與日軍之間的戰局進入了關鍵時期後,受當時世界形勢的影響,在湖南戰場,發生在長沙的一場牽制性的戰役變成了一場血肉橫飛的生死較量。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轉折關頭。是年12月,蘇聯紅軍在莫斯科外圍對德軍展開了猛烈的反攻,德軍佔領莫斯科的企圖化為泡影,蘇德戰爭不得不開始長期化。而在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中國戰場,日本侵略軍也在這年年底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這就是著名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此次會戰與第二次長沙會戰僅隔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華南方面軍的第二十三軍,負責進攻香港,但是擔心中國軍隊會支援駐港的英軍,於是要求日第十一軍在湖南北部,發動牽制性的攻擊作戰。


主要目的,是牽制中國第九戰區的兵力,以防中國軍隊南調軍力打擊日本二十三軍在香港作戰。日本方面參戰的第十一軍由於以前多次受挫於長沙城下,因此也希望通過此次會戰撈回面子,給中國第九戰區以沉重打擊。


中國方面,第九戰區長官薛岳則認為,一方面日本既然襲擊了珍珠港,那麼與同盟國在太平洋、在亞洲的戰爭將不可避免,因此必由中國戰場調出兵力增援。另一方面,日本的兵力愈小,則愈要以攻為守,這樣一來,將要調走的兵力集中起來再對中國軍隊「掃蕩」一次,以消除中國進攻的威脅。於是,薛岳再次通令各部隊,迅速完成作戰準備。一場牽制性的戰役於是變成了一場血肉橫飛的生死較量。


■ 專家析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一場大勝」


1941年12月24日,日軍渡過岳陽市郊的新牆河一路南攻,第三次長沙會戰拉開了序幕。在這次會戰中,猴子石、金盆嶺、黃土嶺、東瓜山、侯家塘一線成為保衛長沙的南大門。



關於第三次會戰中南郊的作戰情況,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的抗戰史專家蕭棟樑是這樣介紹的:


1941年12月24日到12月31日,是這次會戰的第一階段,日軍經過血戰,攻到了長沙城下,雙方發生了激戰。日本方面在12月31日宣佈,長沙被佔領,但實際上,中國軍隊依然堅守著長沙市區,在東南方向,中國軍隊依然固守著原有陣地。


1942年1月1日到1月4日,是這次會戰的第二階段,日軍重點攻擊長沙市區,中國軍隊在堅守之後發起反擊,南郊也發生了血戰。


當時,負責防守長沙市區的是中國軍隊的第十軍。1942年1月1日,集結於瀏陽河北岸廖家渡、洪山廟、東屯渡的日軍,突然作勢強渡。第十軍東、北門防線守軍立即專注以待。但在上午9時左右,最先發生戰事的地方卻是表面並無敵情的南郊赤崗沖。


一時間,日軍分別在南門、東屯渡、北郊炮擊東瓜山、掃把塘、五里牌、楊家山、阿彌嶺、開福寺、伍家嶺、周家嘴、黑石渡。戰至1月3日,妙高峰、杜家山等制高點都被日軍佔領。駐守南門外左家塘據點的曹健生營,500多人,從中午至薄暮,全部戰死。1月4日。日軍突進市區。在八角亭至天心閣附近,雙方發生了逐街、逐堡、逐屋的爭奪戰。由於中國軍隊的拚命抵抗,日軍的進攻勢頭越發減弱,到1月4日,中國軍隊司令部發佈反攻命令,1月5日,日軍全線敗退,血戰數日的長沙城在經過戰火和鮮血的洗禮後,依然屹立在湘江之畔。


戰後打掃戰場,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56000多人,自身傷亡28000多人,取得了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同盟國軍隊的第一場大勝,也使日軍在今後幾年之內不敢再窺伺長沙。


■ 老兵自述


「我們人人身上都綁著炸藥」


日軍為了突破中國軍隊防線,不顧國際公約,竟使用毒氣彈。我們措手不及,也沒有防毒面具,很多戰士吸入毒氣都開始發暈,不少戰士喪失了戰鬥能力。最後,我所在的防線只剩下13人。


——老兵王維本



見到今年89歲高齡的王維本時,這位當年中國軍隊預十師二十九團的中尉偵察排長話語間飽含激情,舉手投足仍不失英雄氣概,並極力要形象地向記者描述那段崢嶸的烽火歲月。


王老告訴記者,當年他們團負責防守的地區是南門第一線,即左自南大十字路至左家塘、阿彌嶺,右自楓樹山至侯家塘,然後延伸至雨花亭、金盆嶺、塗家沖、東瓜山一線。1942年1月2日,日軍第三師團的石野聯隊向他們所駐守的黃土嶺一帶發起了猛攻。他們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在上級軍官的指揮下撤退到第二線陣地設防。


日軍為了突破中國軍隊防線,不顧國際公約,悍然使用了毒氣彈。據王維本回憶,當時由於措手不及,也沒有防毒面具,很多戰士吸入毒氣都開始發暈,他命令一個戰士去收取各人的水壺及毛巾,然後去打水,讓戰士們用濕毛巾護住鼻嘴,即使如此,還是有些戰士喪失了戰鬥能力。最後,王維本所在的防線在毒氣彈的打擊和日軍的攻擊下,只剩下13人。王維本說,從元月1日到此役過後,張越群團幾乎只剩下了空殼:二十九團的減員在70%以上。日軍也不好受,付出死亡六七百人的代價。


1942年1月3日,預十師的第二道防線遭受到了空前慘烈的攻擊。3日開始,日軍主力開始攻打東瓜山、紅頭山一帶防線。王維本回憶說,當時中國軍隊已在東瓜山、紅頭山一帶構築了堅固的火力點,在日軍進攻時給予了敵人以重大殺傷。


日軍也很頑強,為了打開進攻路線,他們出動了敢死隊,這些日軍全身用烈性炸藥綁在身上前赴後繼地向前衝,直到炸飛這些暗火力點。最後高地易手,整個高地被削平了一截。看到日軍如此兇猛,中國軍隊這邊也不甘示弱。王維本記得,當時中國軍隊這邊也組織了同樣的敢死隊,也是每人身上綁著高爆炸藥,用血肉之軀炸開敵人的火力點,將失去的陣地又重新奪回來。


就這樣經過幾天激戰,到1月5日時,他們忽然發現,前一天還攻勢猛烈的日軍不見了,他們判斷,日軍應該是開始撤退了。已經堅守陣地4天之久的戰士們十分興奮,為自己保衛了長沙的南大門而激動不已。


■ 青史榮光


英雄血淚流轉千秋萬代


當年血火交織的南郊,今天已是繁華的長沙市區,當年的英雄血淚已深埋足下,那些曾經在日寇炮火攻擊下巍然屹立的山嶺如今也只留下一個個地名了,但英雄的兒女不會忘記,五彩的幸福生活裡響徹著無數前輩的奮起之聲和鏗鏘足音;隨著歲月更替,雖然鮮活的抗戰英雄將越來越少,更多鮮活的故事也只能到書中找尋,但我們相信後輩永難忘懷,60多年前,無數在這裡灑下熱血的中國軍人,他們將像巍峨的猴子石大橋下奔流不息的湘江水一樣,永遠在我們充滿崇敬的心河裡流淌!


不管是健在的王維本等老兵們,還是離開我們的壯士,你們的名字,都永遠活在偉大民族的英雄譜裡;你們的榮光,就算流轉千秋萬代,也會永垂不朽!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