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回憶紅軍長征中最年輕部隊:「少共國際師」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回憶紅軍長征中最年輕部隊:「少共國際師」

2014年10月3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3 次

回憶紅軍長征中最年輕部隊:「少共國際師」


 


團中央關於建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和《紅色中華》有關「少共國際師」的消息報道。


 


回憶紅軍長征中最年輕部隊:「少共國際師」


 


圖為少共國際師出征宣傳畫。


紅軍長征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同齡人組成的部隊:全師平均年齡18歲,歷任師長都是20多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極為罕見。



這支部隊叫做「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由周恩來親自授旗。全師共一萬餘人,黨團員占70%,下轄三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



第五次反「圍剿」前,為了擴大紅軍,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軍參戰的熱情,在紅軍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的倡議下,經黨中央批准,建立「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中央蘇區1萬多名青少年踴躍報名。


為了把這些初離家門的娃娃培養成能征善戰、作風過硬的戰士,「少共國際師」成立後,隨即投入了戰鬥訓練。中央軍委任命陳光為師長(後為吳高群、曹裡懷、彭紹輝),馮文彬任政治委員(後為肖華、羅華明)。部隊中許多紅小鬼,人還沒有槍高,起初是用各自帶來的紅纓槍,後來才陸續開始練習射擊、投彈、刺殺等技術。



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剛結束,「少共國際師」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第一仗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少共國際師」奉命配合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在東線抗擊敵人。發現敵情後,陳光和肖華商定,以1個營分兵迂迴,布成口袋,將敵人團團圍住。槍聲一響,戰士們勇敢地衝入敵陣,展開肉搏,不到兩個鐘頭,就乾淨利落地全殲敵軍一個連。隨即揮師渡過閩江,又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一個排哨,前後共殲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



初次遇敵,就打了勝仗,「少共國際師」的士氣更加高昂。朱德、周恩來和楊尚昆特電祝賀,稱讚他們這次戰鬥是「鐵拳初試」,勉勵他們在勝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軍事技術,迎接更加艱巨的戰鬥,爭取更大的光榮。



1933年12月,在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中,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發動了進攻。「少共國際師」和三師一部從左翼鉗擊敵人。肖華和師長吳高群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揮。傍晚,戰鬥將要結束時,吳高群正在指揮所旁的一棵大樹下觀察敵情,忽然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他的頭部和腰部七八處負傷,英勇犧牲,年僅二十三歲。肖華熱淚盈眶,他帶領戰士們向烈士宣誓: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把「少共國際師」的光榮旗幟永遠打下去!




此後,「少共國際師」又在將軍殿、邱家隘等地進行過幾十次戰鬥,其中石城保衛戰一役傷亡過半,一萬多人的部隊只剩下5000餘人。1934年春,他們改稱第15師,由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丟掉左臂、日後被稱為「獨臂將軍」的彭紹輝出任師長,但人們仍習慣地稱之為「少共國際師」。7個月後,紅15師開始長征,擔負掩護和殿後任務。



湘江戰役中,紅15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掩護主力渡過湘江。他們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拚,保衛湘江界首渡口。敵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況十分緊急,紅15師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於是全師趕快收縮兵力,跑步渡河。彭紹輝和肖華率領主力渡河以後,發現還有一個團沒有過來,而敵人已逼近渡口。根據軍團部的命令,又不容許他們回頭去接應這個團。當他們翻越了大王山到達油搾坪集結時,這個團竟神奇地出現在面前。原來,他們被敵人切斷後,從層層包圍中殺開一條血路,奮勇搶渡湘江,甩開了敵人的尾追,並連夜強行軍趕上了師主力。湘江戰役中,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紅15師拚死實現了戰略意圖,但官兵傷亡慘重,僅剩下2700餘人。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併,分別編入紅1師和紅2師。至此,這支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國際師」走完了短暫而光輝的戰鬥歷程。陳正湘、谷廣善、何廷一、黃定基、江擁輝、李景瑞、彭盛、宋景華、孫文采、譚雲開、吳岱、謝明、楊思祿、袁佩爵、趙復興……這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紅小鬼」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將領。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