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發現火星表面存在類似河床的地質結構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發現火星表面存在類似河床的地質結構

2016年01月20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33 次

歐洲宇航局最新公佈一系列圖像,顯示火星表面曾存在著一條巨大的河流,寬7公里,長1500公里,深300米。

歐洲宇航局火星快車探測器發現雷紐爾窪地具有類似河流結構,認為這裡遠古時期曾有水流。遠古水流進入海拉斯盆地之前,在普羅梅瑟特拉高地沖刷形成陡峭的側槽。這個令人驚異的河床結構,在火星表面蔓延1500公里,側翼形成許多支流。


火星雷紐爾窪地的圖像數據

專家指出,這些圖像與地球遭受冰川作用的地形十分相似。例如:我們在充滿沉積物的隕坑內壁中可看到圓形結構。

行星科學家認為,這可能代表這裡曾有河流或者冰川,之後冰水在不同時期昇華或者蒸發。火星快車探測器最新勘測圖像顯示,雷紐爾窪地的河床接近7公里寬,300米深。


這個類似河流的通道寬7公里,深大約300米,被認為存在流動水,能夠沖刷高地形成平坦的平原


彩色鳥瞰圖像以不同顏色區域顯示隕坑的深度

圖中顯示雷紐爾窪地的側壁非常鋒利和陡峭,在類似河床的通道中具有平行縱向特徵。這種奇特結構被認為是亞馬遜紀時期伴隨著冰川流動,冰層和鬆散殘骸物流經沖刷所致。

在35億年前至18億年前的赫斯伯利亞紀時期,該地區最初被液態水沖刷,最終形成這種表面結構。類似的條紋表面結構,被認為富含冰水物質,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周圍的隕坑之中。


鄰近雷紐爾窪地的普羅梅瑟特拉高地,圖中前景位置是一個碰撞隕坑

圖像右側顯示普羅梅瑟特拉高地的較高和鬆散圓形山脈,比周圍平坦平原高大約2500米。雷紐爾窪地的獨特結構表明,火星遠古時期曾遭受複雜多樣的變化,這與地球上冰川活動性具有類比性。

這種類比性可以幫助行星地質學家洞悉火星遠古地質特徵,這與現今地球的地質結構的歷史演變存在著近似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