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行星系形成有新理論
人類自伽利略發明望遠鏡以後就瞭解到,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方向同太陽自轉方向一致,太陽系其他行星也是如此。但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也有一些行星系統非常另類,行星環繞主恆星公轉的方向與恆星自轉方向相反。歐洲一些天體物理學家最近利用計算機模擬,為這種「逆行」的行星系提供了一種解釋。
傳統的行星系形成理論認為,行星誕生於一團漩渦狀的氣體和塵埃中,而漩渦的中心是正在形成的恆星。由於形成行星系統的原始氣體和塵埃具有相同的旋轉方向,由這些氣體和塵埃縮聚而成的行星,會繞著中心的恆星按同一個方向旋轉,方向與中心恆星自轉方向相同。但是,「逆行」行星系的發現向傳統理論發出了挑戰。
波恩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勞帕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提出新假說認為,不少行星系統很可能是在兩個正在形成恆星的星雲相遇後形成。兩個星雲運轉軌相交後,由於引力作用,彼此會像吸塵器一樣將對方的氣體和塵埃吸入自己的系統。
這樣的吸引和物質交換會打亂本系統中氣體和塵埃原有的軌道,極端情況下甚至產生徹底逆轉。結果就是,後來形成的行星有可能「逆行」,或是行星公轉軌道與主恆星赤道不在一個平面。這幾名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驗證了其推測。
克勞帕在接受採訪時說:「這種星雲的交互作用應該並非罕見,因為新形成的恆星大多成團聚集,所以它們之間會常打交道。」
克勞帕的同事蒂斯則說,太陽系的行星運轉軌道平面就與太陽赤道平面存在大約7度的夾角,因而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曾與其他星雲相遇也是可能的,所幸的是這次「約會」比較溫柔,所以包括地球在內,太陽系行星的行為還算「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