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太平天國瘋狂「避諱癖」:小兵與領導重名被砍頭
洪秀全雕像
明末陝西農民起義,最初的起義首領幾乎都用的是假名,什麼點燈子、不沾泥、射塌天、革裡眼,五花八門,煞是熱鬧,究其原因,是這些人雖然造反,他們的妻兒老小卻還在老家當大明百姓,隱姓埋名,為的是不連累家人。
太平軍舉家隨營,而且篤信天父天兄能幫他們打下江山,自然不屑前輩們那種躲躲閃閃的窩囊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改名,恰相反,太平天國上自天王洪秀全,下至普通一兵,改名蔚然成風。
洪秀全自己的名字,按他兒子的話,是「天安的」。他本來譜名仁坤,小字火秀,開始傳教之初,就假托天父旨意,改名洪秀全,這是因為上帝叫「爺火華」,自己名字當然不能有火。不但如此,秀全這兩個字可以很方便地拆開來做文章,後來金田起義,上帝會就大玩拆字遊戲,編造什麼「三星高照日出天」,什麼 「三八廿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爾民極」,合在一起就是洪秀全要當帝王。這招顯然十分好使,直到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生命的最後幾年,他還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編造著新字謎。
不過洪秀全可不是只有一個名字,他自己記載,上帝讓他改名時囑咐,他「下凡這幾年」,有時候要叫洪秀,有時候叫洪全,這大約是為了保密和逃避清方追查;後來當了天王,他給自己起了個小名「洪日」,這自然是因為他自稱太陽之故。
洪秀全的重臣、大將中,改名字的也很多。比如北王韋昌輝和弟弟韋志俊,原本叫韋正、韋俊;大將李來芳,本名叫李開芳;名醫李俊良,原本叫李俊昌;英王陳玉成,原本叫陳丕成;答天豫薛之元,原本叫薛小。
其中有些人甚至改了不止一次姓名。如忠王李秀成,本名李以文,改名壽成,又改名秀成;贊王蒙得恩,本名上升,改名得天,又改名得恩;奏王賴世就,本名賴九,改名賴世國,又改名賴世就。
為什麼改名的人,太平天國特別多?
封建時代各朝都有「避諱」,帝王的名字不可以隨便用於其他場合,如果是雙名,一般規定不能連用。太平天國對避諱的愛好,到了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步,天父天兄的名字,洪秀全父子和東西南北翼五王的名字要避諱,一些不好的字眼,如丑、亥(和「害」同音)等要避諱,甚至有些常用字,如師(只許用於軍師、先師、後師等)、龍(只許說「寶貝龍」而不許用於取名)等也不能用,「王」、「主」等看上去比較「威風」的字同樣不允許用。這樣一來,許多姓都不得不改,王是中國排名前三的大姓,洪秀全表哥家也姓王,可因為王這個字不許用,王姓都被迫改姓汪或者黃,太平天國境內因此連一家姓王的都找不到;洪秀全不許一般人姓洪,安徽人洪容海加入太平軍第一件事就是改姓「童」,他後來投降清軍,第一件事就是把姓再改回來。同樣,賴世國改賴世就,蒙得天改蒙得恩,也是為了避開避諱詞。李俊昌改李俊良,是因為北王叫韋昌輝,有個昌字;李開芳改李來芳,則是因為翼王叫石達開,有個開字。
從蒙得恩等人的幾次改名(因為避諱上帝的上改名得天,又因為避諱「皇天」的天改名德恩)可以看出,太平天國的避諱有逐漸加強的趨勢,但也有例外,後期由於天京之變和石達開出走等,昌、開這些原本避諱的字變得百無禁忌,李俊昌、李開芳也因此恢復了本名,而因為洪秀全兒子洪天曾的出生,而不得不改姓 「永」的太平軍將領曾天浩、曾天養、曾水源等,也總算有了認祖歸宗的自由。
還有些人改名,是覺得本來的名字不雅。
太平天國起自草莽,很多人只有個諢名,像天地會出身的羅亞旺,還有打鐵出身的賴九,小偷出身的薛小,販私鹽出身的孫臭(後來改名孫魁文),本來都只有個小名,如今當上「高級官員」,總要起個相稱的大號。有些人本來有大名,不過覺得大名不夠響亮,就順勢改一個,像李以文改名壽成,大約就該屬於這一類。
許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歡賜名、賜姓,洪秀全也很喜歡這一套,陳丕成改名陳玉成,李壽成改名李秀成,都是他的傑作,特別是李秀成,這個「秀」是洪秀全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本來除了楊秀清誰也沒資格用,特意賜給李秀成,是為了告訴天下人,他對李秀成是一千個看重,一萬個看重的。
太平天國早期禁止結婚,已婚男女也要分別居住,許多深感寂寞的將士就到處搜羅孩童,當做義弟或養子,一些人丁單薄的高級將領,像楊秀清,也用這種方式擴充勢力,這樣也產生了許多改名人物。輔王楊輔清等十多個「東王宗」名義上都是東王楊秀清的弟弟,其實只是姓楊的骨幹將士,楊輔清本來的名字叫楊金生,因為認了楊秀清為兄長,名字自然也就改為標誌性的「楊X清」;而有些養子、義弟連同姓都不是,像比王錢桂仁的義弟錢壽仁,本名周壽昌,那是連名帶姓一起改了的。
還有些人的姓名,則是因為更特別的原因:單名。
當年王莽認為雙名不雅,下令全國都改成單名,沒想到千百年過去,太平天國認為雙名才是正理,,曾參加過三元裡抗英的天地會老將周春,歸附太平天國後就給改名叫「周春之」,捻軍大首領龔得、張龍,也被太平天國寫作「龔得樹」、「張元隆」。
高級將領如此,小兵底層就更委屈了,避諱什麼的樣樣跑不了,有時名字給改了,自己都不知道。常州太平軍中有個小卒,名字本來叫「龍角」,因為「龍」不許用於名字,這個小卒在花名冊上就給隨手改叫「隆郭」。
這還算好的,有個太平軍小卒叫「李世賢」,和侍王李世賢同名同姓,儘管李世賢的名字不在法定避諱清單裡,但惟恐「殿下不高興」的頂頭上司仍然大驚失色,勒令整改,這位小卒大約不過嘟囔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類幾句廢話,就被「斬首不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