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皇后傳奇:陰差陽錯被送錯人卻時來運轉 | 陽光歷史

 

A-A+

竇皇后傳奇:陰差陽錯被送錯人卻時來運轉

2015年02月27日 皇帝的女人們,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34 次

  竇皇后傳奇:竇皇后就是著名的漢武大帝的奶奶,竇氏本是趙國的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東南)人,出身窮困,由於生計艱難,也是為了讓家裡能得到一些錢,遂以「良家子」的身份到呂後的宮中當使女。竇女在呂後手下過了一段時間,趕上呂後為收買劉邦的各個兒子,便把自己手下的女子調出一些,給劉邦幾個為王的兒子每人分五個。

  由於竇女的家是在河北的觀津縣,她希望分配得離家近一點,也就是希望能分配到趙國(國都邯鄲)去侍候趙王。為此她求情、送禮,買通了主管這次分配的太監。沒想到主管此事的太監記錯了,記成了她是請求去代國,迨至後來發現錯誤時,呂後已經按照上報的名單批下來了。竇女極其不情願,但無法違抗,只好委屈地滿含眼淚去了代國。代國的國王叫劉恆,國都即今山西省的平遙古城。

  竇女到了代國王宮,沒想到特別受到了代王劉恆的寵愛,生了兩男一女。又過了幾年,代王的王后死了,王后本來已經給劉恆生了四個兒子,不承想,這四個兒子一個接一個地相繼死掉,一個也沒有剩下。就在這個時候朝廷上出了大事,呂後病故,周勃、陳平等誅滅了呂氏家族,他們要物色一個適合他們意願的劉邦的兒子來做皇帝,代王劉恆被挑中了。

  劉恆被接到京城,登上皇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文帝。原來的王后已死,漢文帝再立皇后,自然就是他所寵愛的竇女了。漢文帝想立太子,前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都已死去,竇女所生的大兒子劉啟自然就頂了上來,這就是日後歷史上所說的漢景帝。二兒子劉武就是日後歷史上所說的梁孝王。女兒就是後來所說的「長公主」或「大長公主」,名叫劉嫖。


  這樣充滿懸念的歪打正著,因錯得福,這一連串的喜事,雪片一樣地落在了這位早年備受苦難的可憐的竇女頭上,真是太讓人不可思議了。大歷史家司馬遷為此感歎道:「人能弘道,無如命何。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意思是說,一個人想提高道德水準,想提高辦事能力,那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的;但是你無論如何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連孔子那種大聖人都沒法解釋「命運」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太難以說清了。

  所謂「命」,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運氣」、「機遇」、「偶然性」,就如同打麻將牌的「手氣」,有時一連氣地輸,有時又一連氣地贏,沒有道理可講。但這種偶然性如果讓政治家、軍事家連續碰上一兩回、兩三回,那可就不得了了。《史記》中,司馬遷時常為這種人的奮鬥而感慨,也有時奈何不了對其「命運」的慨歎。

  竇皇后有一兄一弟,其兄在原籍,容易找到;其弟名叫廣國,四五歲時被人販子拐走了。《外戚世家》對此寫到:

  早在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本來家裡就窮,偏偏竇廣國又被人販子拐走了,此後被一連轉賣了十幾家。後來被轉賣到今河南省的宜陽縣,和一百多個長短工為他們的主人在山中燒炭。晚上這百十號人就睡在大山坡的下面,夜間山體突然滑坡,百十號人統統被壓死,只有竇廣國一個人跑了出來。他在宜陽縣的街上溜躂,有個相面的說他幾天之內就會封侯,竇廣國當然只是笑笑而已,根本不相信。過了兩天,他跟隨他的主人去首都長安辦事,聽長安街上的百姓言講,說是新受冊封的皇后姓竇,老家是河北的觀津縣。竇廣國被拐離家的時候雖然年幼,但已經五歲了,他還記得他家姓竇,是住在觀津縣。而且他還記得他跟著姐姐上樹採桑葉,姐姐曾從樹上掉下來。他就用這些事情做憑據,上書給朝廷要求見他的姐姐。

  竇皇后聽說此事,激動地請皇帝把竇廣國叫來,讓他把所知道的事情又說了一遍,竇皇后聽著果然不差。於是又問他:「你能不能再講出一件只有咱們兩個人知道的事情。」竇廣國說:「姐姐離家去長安當宮女時,和我在一家小店裡分手。姐姐向店家要來一盆水,給我洗臉洗手;又要來半碗飯,餵我吃了,姐姐就上車而去。」竇皇后聽到這裡,過去拉著廣國的手痛哭失聲。侍候在身邊的男女傭人一個個全都趴伏在地抽泣,陪著皇后一同悲哀。於是竇氏家族從此時來運轉,搬到長安,過上了貴族生活。


  這裡既寫了竇廣國的神奇經歷,又寫了姐弟相認時的曲折情景,生活氣息很濃,人情世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時出現在讀者面前的竇氏女是一位令人非常喜愛的對家庭富有責任感、對手足兄弟充滿親情的平民女子形象。

  竇女為王后、為皇后之後,生活在宮廷這種勢利角逐的漩渦中,遂開始由一個純真樸實的女子逐漸變成為權勢欲很強的乖張女人。其主要變化有兩方面:

  其一是她溺愛少子梁孝王,造成了漢景帝與梁孝王之間的尖銳矛盾。梁孝王在其母的保護、縱容下,在其封國內驕奢淫逸,招降納叛。梁孝王的都城在今河南省的商丘縣,當時稱作睢陽。睢陽的城牆周圍長達七十里,梁國的封土面積多達四個郡;據說梁孝王所修的一處名叫「兔園」的園林,週遭廣達三百餘里,亭台樓閣不計其數。竇太后還不死心,她希望漢景帝立梁孝王為接班人,日後也讓他的弟弟嘗嘗做皇帝的滋味。後來爆發七國之亂,梁孝王抵抗吳楚軍的西進有大功,故而求為接班人的慾望更加強烈。由於朝廷大臣的反對,故而事情作罷。梁孝王為此大怒,他居然派刺客進京刺殺了提過反對意見的朝廷大臣袁盎等十幾個人。從此被漢景帝所憎恨,逼著梁孝王交出兇手,梁孝王從此絕望,抑鬱而死。

  其二是她以喜愛黃老為名,維護舊貴族的既得利益,反對朝廷的一切變革。黃老理論與黃老路線是自劉邦、呂後、文帝以來四十多年的既定方針,主要就是講究「清靜無為」,這是與漢初經濟蕭條、民生凋敝、國家不得不休養生息的時代條件相一致的。但從文帝時就已經有人大聲呼籲改革,這就是以賈誼為代表的尊儒的一派,其主要思想見於賈誼的《陳政事疏》,也叫《治安策》,裡面所講的問題即解決國內割據與對外抗擊匈奴等等。到景帝時代,這種聲音越來越高,具體表現為以晁錯為代表的尊法一派。兩者的理論不同,但都是反對黃老路線再向下延續。但竇太后硬是站在既得利益的舊貴族一方,把持著既定的權力、既定的思想與組織路線不變。《外戚世家》寫此說:由於竇太后好黃帝、老子的學說,所以上自皇帝、太子,下至竇氏家族等皇親國戚都必須讀《黃帝》、《老子》,都必須尊崇黃帝、老子的思想原則。

  竇太后在景帝在位期間(前157年~前141年),居然能挾制皇帝與朝廷大臣都得順著她的意思走,其實際權勢與其社會基礎的力量可以想見。由於竇太后的存在,使漢代的社會變革至少後延了幾年乃至十幾年。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