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道士墓是否能解開建文帝失蹤之謎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道士墓是否能解開建文帝失蹤之謎

2015年03月03日 古墓探秘, 未解之謎 暫無評論 閱讀 220 次

道士墓能否解開建文帝失蹤之謎



通往墓塚的第一層階梯供圖 方志遠



道士墓能否解開建文帝失蹤之謎



墓塚名為 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



道士墓能否解開建文帝失蹤之謎



三清山上的這一處墓塚建造非常闊氣


墓塚暗藏許多玄機,形似明孝陵


公元1402年,當通過兵變奪取帝位的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皇宮已是一片火海。火勢撲滅後,從灰燼中只找到了一具屍體,明太祖朱元璋嫡孫、後來被尊為「成祖」的朱棣的親侄———登基僅僅四年的建文帝朱允Χ不知所終。


他到底是死是活?有人說,建文帝被燒死了;有人說,他從皇宮的密道逃到了宮外;有人說他逃生後,削髮為僧,四處雲遊;還有人說,他一路到了海外,鄭和下西洋正是為了尋找他……建文帝的下落成為明史謎案。


近日,這樁猜測不斷的明史謎案又添新說———建文帝隱身於江西上饒三清山,甚至建有自己的陵墓。建文帝失蹤之謎真的能夠由此破解嗎?


真派道士的羽化壇墓,被疑為明朝建文皇帝墓塚


江西上饒一直流傳著建文帝隱身三清山的地方傳說。位於上饒三清山上的三清宮有一處規模恢宏的墓塚,名為「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大殿石柱楹聯鐫刻的「一統大明祝皇祚於百世千世萬世,三元無極存道氣於玉清上清太清」,當地傳這是建文帝所題。


根據墓葬名稱諧音、三清山上數十塊碑文的暗喻和三清宮建築風格的考究,參與三清山風景普查工作24年的官濤認為,「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竹」和「朱」諧音,暗喻讓人們來瞻仰曾經治理過大明的建文皇帝。墓塚側面一塊山巖上刻著的「螣岡」二字,「螣」為「蛇」,即小龍;這不僅與建文帝屬相吻合,而且與他即位當年為蛇年也一致。


官濤向媒體透露,推斷明朝建文皇帝隱姓化名為全真道人「詹碧雲」藏身三清山後,大規模進行三清宮等道教場所建設,而此墓壇正是他本人墓塚。


墓塚形似明孝陵,與通常道士的墓塚風格迥異


官濤的說法是否成立?7月2日,中國明史學會副秘書長、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方志遠教授專程來到了三清山,他要對「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進行一番實地考察。


三清山距離南京並不算太遠,但也不近,「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就坐落在三清山上。「非常闊氣1方志遠教授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通往墓塚的第一層階梯有十多級,沿著台階上去是一扇門,門楣上寫著「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進門以後,便是第二層階梯———又一個墓道。如果按照一般的墓的規制,幾層階梯通常都在一個方向上,正對著直上直下。可是這個墓塚很是不同,第二層階梯需要進門右轉,拐彎到右側再沿著台階上去。


「整個墓的規制有些呈圓形,墓道也帶有一點環形,階梯層層遞上。」憑著第一感覺,方志遠教授覺得它似乎像是壓縮版的南京明孝陵,那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的地方。與此同時,如果要和通常道士的墓塚進行比較,那麼「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顯然在規模、規制、形式上都風格迥異。讓人困擾的是,墓塚的主人究竟是誰?


建文帝是否活到120歲?全真道人「詹碧雲」真是建文帝?


有當地人推斷認為,這位全真道人「詹碧雲」正是建文帝。


「我斷然否定。」在方志遠教授看來,「詹碧雲就是建文帝」一說站不住腳。與墓塚有些距離的地方,發現了另外的一道門和路徑,這被認為是另一條陵道。這道門的附近,有一個石刻的圓盤,那是燒香的地方。「上面刻了一些字,意思是弘治十年立。弘治十年,即1498年。按年齡推,建文帝這個時候是120歲。」


方志遠教授分析,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保健條件、營養條件下,無法設想有人能活到120歲。同時,建文帝生性軟弱,以他的性格,在一百來歲的高齡去經營那個墓塚,也根本不可能。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