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是怎樣逆襲成為大師的:齊白石也很迷信?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在湖南湘石鋪杏子塢。他是家裡的長子,派名純芝,號渭清,又號蘭亭。1889年,他又取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世人最為熟知的是齊白石這個名字。
除此之外,齊白石還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這老頭原來這麼愛起名字呀,如果活在當代,微博小號不得一大堆呀,呵呵。)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齊老病逝於北京,享年九十三歲。
草根是怎樣逆襲的
1864年陽曆元旦這一天,在湖南湘潭杏子塢,一代大師齊白石隨著新年的到來出生了。8歲的時候齊白石就上學了,但因家境貧困,不到一年又輟學。之後家人想讓其學門手藝,雖然不能保證致富發家,但卻是個營生,餓不著。於是齊白石的父親就讓他跟著本家的一位叔祖學木匠手藝。
身單力薄的齊白石或許天生是個當藝術家的命,幹不動木匠這個體力活。儘管身為本家叔祖,但他還是把齊白石打發回家了。齊白石是個很有上進心的人,不甘服輸,他16歲時,又拜師周其美學雕花木藝。齊白石對此很感興趣,因此也學得更加用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的時光,齊白石把雕花木藝術學得爐火純青。
弱冠之年的時候,齊白石的人生遇到了一個較大的轉折。齊白石一次外出做活計時,偶然在一個僱主家裡發現了清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他隨便翻了幾頁,便醉心於此,如獲至寶一般。於是他就把這本畫冊借了回去,天天研究臨摹,這也為日後的繪畫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齊白石真正接受科班教育是在其27歲的時候,在這一年,他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家境的貧寒讓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在此期間,其繪畫藝術突飛猛進。為了補貼家用,他開始試著賣畫。
在其五十七歲的時候,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的齊白石來到了北京,成為「北漂」一族。由於囊中羞澀,他便入住在了北京法源寺。然而他的畫並不對北京人的胃口,所以知己者寥寥無幾。直到有一天一個叫做陳師曾的人出現。
齊白石作品
有一次,陳師曾去琉璃廠閒逛,不經意間見到齊白石的印章,大為讚賞,便特意趕到法源寺拜訪。由是,兩人志趣相投,成為莫逆之交。
在陳師曾的幫助下,齊白石又跟著他去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在展覽會上「一展驚人」,由此「一朝成名天下知」,名揚海內外。
之後在1920年到1929年這十年的時間,齊白石開始「閉關修煉」,使其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也最終練就成為享譽世界的一代大師。
迷信大師的逸事
在齊白石成名後,模仿他的山寨作品也開始充斥著市場。一天,國粹大師梅蘭芳遇見了齊老,就對齊老說他有一個朋友花了二百兩銀子買了一副他的《春耕圖》,那人看著齊老的畫真是栩栩如生。
齊白石突然心血來潮,想知道這幅畫是自己什麼時候畫的,就讓梅蘭芳把那幅畫借來看一下,這一看不得了,竟然發現是山寨的。齊白石當即對梅蘭芳表示不能讓他的那位朋友吃虧,於是就自己掏腰包把那幅山寨的畫買下,而且又揮毫潑墨,另畫一幅《春耕圖》給那個人。
這件事也成為一時美談,而人們由此對齊老更是尊敬有加。
成為大師後的齊白石,並不像一些道貌岸然的文人那樣一副「羞於談錢」的模樣,而是光明正大地收取潤筆費,並且還有一個規定:無論是誰,必須先給錢再給畫。除此之外,齊老還是位「錙銖必較」的「摳門」老頭。
齊白石早年賣畫的時候,為簡便起見,以數量計算,就像趕集買東西一樣,青菜瓜果雞鴨魚蝦,畫上有多少,就要以多少錢計算。一次有人要一幅以蝦為題材的畫。齊白石畫完後,就按畫上有幾隻蝦,照只計算。
此人看了畫,真以為是菜市場買菜呢,就要求多添一隻蝦子。齊白石就不高興了,但還是拿了筆,在畫上給他添了只蝦。那人看畫,發現這只蝦畫得像是走了樣,死氣沉沉,有點奇怪。齊白石就說:「你要添的這只蝦子,是不在價錢以內的,所以替你畫了只死蝦,算是免費附送。」
齊老對待日寇漢奸,更是不卑不亢,保持了中國文人的錚錚鐵骨。除此之外,齊老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存世。如「不叫一日閒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等等。
那麼,為什麼說齊老是迷信的一代大師呢?
有個算命先生曾為齊白石算過命,說他七十五歲必有一劫,而齊老對此深信不疑。為了避開這個劫難,他在七十五歲的時候,便將年齡增添兩歲改為七十七歲。因此這也成為鑒別齊白石畫作山寨與否的根據之一,而那些製造山寨作品的人,哪裡知道齊老還有這樣一件事?題款稱「時年七十五」或者說「時年七十六」,熟悉齊老的人一看,便知道是山寨品。
2011年5月22日,齊老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被拍出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這更是對齊老藝術成就的證明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