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達爾文最後的實驗-人類情緒與表情
在達爾文的實驗中,參與者用「痛苦」描述這幅照片中的表情。在劍橋大學的實驗中,參與者則使用「困惑」這個詞,後者可能更為準確 電擊皺眉肌後出現的表情。在達爾文的實驗中,參與者用「痛苦」描述相中人的表情。在劍橋大學的實驗中,參與者則使用「悲痛」、「焦慮」和「發狂」這些詞 電擊頸闊肌和前額後做出的表情。達爾文用「驚恐」描述這種表情,今天的人使用「害怕」、「驚訝」和「驚駭」這些詞 達爾文用「極度痛苦」、「折磨」和「驚駭」描述這種表情,今天的人則使用「憤怒」和「震驚」這些詞
有關人類情緒的實驗是進化論之父達爾文最後進行的實驗之一,當時只有區區24人參與。現在,英國劍橋大學複製了這項實驗,繼續探索人類情緒的奧秘。實驗中,他們借助了互聯網的巨大優勢,最後共有1.8萬人參與。實驗結果表明情緒不僅受到文化因素影響,同時也隨著歷史的變遷發生改變。
1868年,達爾文進行了有關人類情緒的實驗,實驗對象是到他家中做客的好友。實驗中,達爾文向客人展示一組照片。照片中,實驗人員利用電擊讓一名法國人的面部扭曲,做出各種痛苦的表情。達爾文要求客人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名法國人的表情。隨後,他將24位賓客的描述進行比較,利用這些來自群眾的答案尋找具有權威性的面部表情描述。
達爾文使用的照片由法國神經病學家杜徹尼-博洛尼拍攝,他將面部表情稱之為「靈魂的體操」。實驗中,達爾文要求賓客用最恰當的語言描述每幅照片中的表情,而後對他們的描述進行分析,尋找其中重複出現的詞語。達爾文希望確定是否存在「具有普遍性的核心情緒」,情緒是否隨著歷史變遷發生變化以及是否受到語言或者文化因素的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達爾文通信項目」的參與者複製了這項實驗。他們將同樣的問題刊登在互聯網上,最後徵集到1.8萬人的答案,相比之下,達爾文的實驗只有區區24人。劍橋大學表示:「達爾文充滿無止境的求知慾,我們希望通過複製這項實驗激起人們對有關人類情緒的一系列疑問的好奇心。例如:是否存在核心情緒?核心情緒是什麼,又有哪些?我們如何進化出現在的情緒表達方式?我們如何識別情緒並確保準確性?情緒表達能力是否是天生的?是否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我們如何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相同的情緒?一幅靜態圖片能否準確表達情緒?演員如何表達情緒?達爾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現在,我們又複製了他當年進行的實驗,繼續探索情緒的奧秘。」
劍橋大學指出:「達爾文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應該向參與者建議一些可能的答案還是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相中人的情緒。與達爾文一樣,我們收集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不過,參與我們實驗的人遠遠超過達爾文的實驗,他當時只有24名參與者。」
達爾文使用的照片由法國生理學家博洛尼拍攝,當時共拍攝了73幅照片。實驗中,博洛尼利用電擊刺激參與者的面部肌肉,讓他們做出各種表情。達爾文的實驗只有24人參與,所得出的結論可信度不高,相比之下,劍橋大學的實驗有多達1.8萬人參與,因而能夠得出更科學的結論。這項實驗有助於我們瞭解文化和語言從達爾文所處年代到現在發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