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火山專家稱長白山2014年大噴發沒有科學依據
火山地區地下深部岩漿囊的活動就像是人類的呼吸,每次呼氣就可能是岩漿的一次上湧活動,就會在地表形成各種異常,也就是所謂的活躍期。長白山天池火山自2006年以來一直處於平靜狀態,這也許意味著新的活躍期快要到來了。
韓國媒體報道長白山將在2014年大爆發
火山噴發、機場關閉、酸雨來臨……可能你對今年4月,冰島南部的火山兩度爆發給全球帶來的影響還記憶猶新。近日,韓國媒體曝出驚人消息:科學家預測,中國長白山將在2014年大爆發。
根據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道,在韓國氣象廳6月16日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釜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尹成孝指出,中國火山學者們認為,長白山(韓國稱白頭山)在2014到2015年間爆發的可能性極大。目前長白山被認為正處於休眠狀態,尹成孝表示,由於無法獲得詳細資料,不能預測正確的噴發時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長白山噴發的可能性極大。
尹成孝指出,2002年6月,中國東北吉林省汪清縣發生裡氏7.3級地震後,長白山的地震發生頻率增加10倍以上,天池的地形逐漸變高,天池和周邊森林時常噴發氣體。另外,以地震波分析,長白山地下的岩漿有四處重疊分佈,且位置就在天池的下方。
尹成孝甚至還把長白山和冰島火山爆發相對比,冰島火山爆發時的排放物總量僅為0.11立方公里,由於產生大量的水汽、不斷噴出火山灰,造成較大的破壞。但考慮到長白山頂部的天池有20億噸水,其爆發威力將遠遠超過冰島火山。
去過長白山天池旅遊的人都知道,當地景色優美,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十分壯觀,與清澈見底的天池碧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加上保存良好的原始森林,是一處絕佳的旅遊勝地。難道這些美景將永遠消失?
長白山2014年大噴發沒有實質性的科學依據
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幾位火山研究的權威專家。
「說長白山2014年大噴發沒有實質性的科學依據。」中國火山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告訴《北京科技報》。
「按照目前的世界科技水平,科學家還不能在幾年前對火山噴發做出預報。」中國火山學會會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火山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樊祺誠研究員告訴《北京科技報》。
記者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中心活動火山研究室許建東研究員的辦公室裡,找到了支持這兩位專家的科學依據。
「我們監測長白山火山已經有10年歷史了,根據我們獲得的監測站最新監測數據,目前,長白山火山各項數據都處於平穩期,沒有噴發的任何跡象。」許建東告訴《北京科技報》。
許建東所在的活動火山研究室是全國所有火山監測站的匯總之處。目前已經對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長白山龍崗火山、雲南騰沖火山、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黑龍江鏡泊湖火山和海南瓊北火山等六處火山建立了火山監測台網。這些台網監測數據上傳到設在火山研究中心的國家火山台網中心,該中心負責對各地監測數據的彙集、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存儲管理,同時承擔火山異常判斷、火山災情分析、組織會商和上報等任務。可以說,六處重點火山只要有「風吹草動」,國家火山台網中心就應該最早掌握。
在許建東的電腦裡,記者看到從1999年到2009年間,長白山火山監測站對長白山的觀測數據統計圖表顯示,各項觀測數據在2008、2009年都處於平穩期,甚至比往年的數據還要低。
長白山是中國歷史上噴發最為壯觀、最活躍、危險性最高的活火山
雖然長白山2014年爆發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許建東坦言,韓國媒體的報道也不是「空穴來風」。
「長白山是中國歷史上噴發最為壯觀、最活躍、危險性最高的活火山,它和騰沖火山一直是我們監測重點中的重點。」許建東說,綜合10年來對長白山的各項監測數據,我們發現長白山曾經在2002年到2005年異常活躍,各項觀測數據都有明顯上升。這包括明顯的地震活動增加、地表抬升和膨脹以及多種流體化學異常。通過地震學研究和形變模擬表明,長白山天池火山近年來的活動可能是由其下方的岩漿活動引起的。但是那次異常活動並沒有引起火山噴發,並在2005年恢復了平靜。火山地區地下深部岩漿囊的活動就像是人類的呼吸,每次呼氣就可能是岩漿的一次上湧活動,就會在地表形成各種異常,也就是所謂的活躍期。長白山天池火山自2006年以來一直處於平靜狀態,這也許意味著新的活躍期快要到來了。
「可能是韓國專家和媒體錯誤地把活躍期理解為大爆發,才造成了這場虛驚。岩漿的週期性上湧活動並不能直接導致火山噴發。」許建東強調。
許建東解釋說,火山爆發就是在地下深處,岩石在高溫高壓下熔融成流體狀態的岩漿,這些岩漿在特定條件下沿著岩漿通道向地表上升運移,一旦噴出地表就會形成火山爆發。地下的岩漿噴到地表以後,有的噴到高空再落下來,有的從地面流出,在噴出口附近或在它流動的渠道,冷凝後形成各種形態的堆積物。
要與火山和平相處,就要瞭解火山的習性,摸到它的脾氣,知道它什麼時候安靜,什麼時候發脾氣。目前人類對火山活動監測和預報的水平如何呢?
火山活動監測和預報比地震預測準確率高
與地震預測相比,劉嘉麒院士認為,我們對火山活動監測和預報要實際一些,準確率也比地震高。地震預報主要有三個要素:時間、地點和強度,這三個要素都不好確定。而火山噴發通常是在有過噴發記錄的火山發生,地點比較容易鎖定。火山預報比較難的是噴發的時間、規模和類型。
許建東告訴記者,目前,用地震手段監測火山活動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地形變化、地球化學元素異常等也是監測火山噴發的前兆性信號。
人類有過一些成功預報火山噴發的例子。如2000年,日本北海道有珠火山噴發預測的就相當準,由於預測準確,當地政府提前一周疏散居民,未造成一人死亡。
但劉嘉麒院士認為,火山噴發預報仍然是科學界的一個有待攻克的難題,做到精確預報任重道遠。
與冰島、義大利、日本等先進水平國家相比較,我國的火山監測和預報工作才剛剛起步,處於積累數據階段。
劉嘉麒院士說,這些差距具體表現在:監測時間短、積累的資料少、研究程度低,如火山的流動地震台網監測、GPS觀測、形變、地球化學等只有很少的資料,僅僅依靠這些資料難以定量地分析其活動危險性,觀測數據的記錄、傳輸與分析技術水平也較低。火山災害的評價工作所依據的野外調查、探測和測試工作已取得的成果還不足以對火山區未來噴發危險性和火山災害程度做出定量性的評價。
雖然我們在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長白山龍崗火山、雲南騰沖火山、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黑龍江鏡泊湖火山和海南瓊北火山建立了火山監測台網,但是劉嘉麒院士認為,在監測台網的分佈、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政府的關注程度上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一個監測台站就有150多名專職的科研人員,而我國目前算上兼職的科研人員,涉及火山監測的不到100人。」劉嘉麒院士說。
我國的長白山、五大連池都是活火山,整個東部地區被環太平洋火山鏈包圍,周邊國家如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都是多火山和火山活動強烈的國家,火山一旦噴發,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
對此,劉嘉麒院士呼籲,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對火山活動的研究和監測,布設更多的監測站點,畢竟,「火山災害不分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