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首次發現特大型喀斯特地貌景觀 | 陽光歷史

 

A-A+

秦嶺首次發現特大型喀斯特地貌景觀

2016年01月27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61 次

  中新社西安九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鳳音) 地處中國內陸的陝西省山陽縣海螺殿、黑龍峽等地,近日發現多處特大型喀斯特巖溶地質地貌景觀,巖溶範圍大,景觀豐富。據悉,這是秦嶺山脈首次發現巖溶地質地貌景觀。


據瞭解,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分佈於世界零散的地區,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在中國西部高山區及內陸乾旱區,由於晝夜溫度變化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蝕作用並不明顯。山陽縣位於秦嶺東南側,此次發現的地質遺跡保護面積達一百多平方公里,重點遺跡區域達三十多平方公里,大小山頭四十多處,巖溶窪地二十多處,十分罕見。據不完全地質地貌考察,山陽縣海螺殿一帶巖溶地質地貌景觀資源在秦嶺山脈為首次發現。



從巖溶地質分佈狀況來看,呈金字塔造型,巖溶窪地特徵明顯,窪地數量分佈群集中,群落分佈為同一水平面有幾個窪地,不同水平面有階梯狀串珠排列的窪地排列組合方式;石芽分佈面積大,數量多,在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內皆有石芽分佈,重點石芽景觀分佈區域在巖溶地質遺跡保護區的中心地帶,石芽漫山遍野,密度大,石芽的高度相對積巖原始層位高出平均層位五至八米;巖溶落水洞數十處,有的落水洞穴規模很大,不少洞穴水流從山頂洞口洩出,從山下河谷側旁排出,其水體流經洞穴的路程較長。



據專家研究,山陽縣海螺殿一帶的地層受地殼運動的影響,其巖溶形成過程和影響區域時間長、範圍廣,可達上億年的沖蝕溶蝕過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