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震驚!「延安第一美女」出走台灣竟是為這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隨紅軍總部進駐延安。同月,通過宋慶齡、斯諾的介紹,美國人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就以《法蘭克福日報》記者的身份,到延安作為期七個多月的採訪。史沫特萊是繼《西行漫記》作者埃德加·斯諾之後到延安採訪的第二位外國記者。
羊皮大衣,貂皮帽子,高筒馬靴,史沫特萊是一身時裝出現在延安一片青灰色軍裝制服面前的。與她形影不離的是一位年輕漂亮,長髮披肩,舉止優雅,大學畢業後寫過詩,演過話劇的吳光偉,時任史沫特萊的翻譯兼秘書。
大學期間,吳光偉認識了在北平大學讀書的張硯田,兩人感情迅速升溫,於1934年3月1日結婚,當時吳光偉23歲。同年8月,張硯田留學日本帝國大學。 吳光偉大學畢業後,曾在北平中華戲劇專科學校任教,同時兼做家教,每月收入60元,自己用20元,其餘都寄給在日本讀書的丈夫,幫助他完成學業。不久,她也到了日本,對那裡的國民教育水平有很深的印象。三個月後,她回到國內,正逢國立南京戲劇學校招收首屆學員。
1935年10月吳光偉考入該校學習。1936年初,學校排演果戈裡的喜劇《巡視專員》(即《欽差大臣》),吳光偉扮演市長夫人,很受歡迎。演出後她卻走了,學校挽留她,她以經濟拮据而告辭。 吳光偉自己解釋離開南京的原因是:「我把演戲看成是大眾教育的一種形式。我在該校學習演技,但不久就發現訓練很有限。雖然這是一所新式學校,但它沒有什麼 前途,只不過是給那些腐朽的官僚提供娛樂消遣罷了。」
吳光偉1911年出生於河南,兩歲時隨父母遷居北京。父親當時是北京鹽務局局長,吳光偉是家中的第三個女兒,她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兄弟姐 妹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就讀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北平的教會學校,在學校裡,她表現出了很高的愛國熱情。1926年3月18日北平學生舉行抗議段祺瑞政府的 示威遊行,在北平經世中學讀書的吳光偉和同學們冒雨等候在段祺瑞政府門前,得到的答覆卻是有的學生被警察打傷,還有一名學生被槍殺。後來,她轉學到上海, 在一家商學院的女生部專攻英語。她學習很用功,在班裡得過最高獎勵。
離開南京後,吳光偉又回到北平,大部分時間在圖書館看書。1935年底,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北平地區的許多熱血青年投筆從戎。張研田和吳光偉也先後來到陝西西安,投奔陝西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加入到救亡大軍中。張研田任楊虎城的參 議,吳光偉則在陝西省政府民政廳當職員,是辦公室裡唯一的女性,月薪60元。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之後,吳光偉就參加了西北救國聯合會婦女部的工作。通過西北救國聯合會的介紹,滿懷革命理想與激情的吳光偉如願以償地來到了延安。1937年3月底,美國合眾社駐天津記者厄爾·利夫到延安採訪。吳光偉受命出任其採訪毛澤東、朱德時的翻譯。
完成了給厄爾·利夫當翻譯的任務後,吳光偉又擔任了史沫特萊的翻譯兼秘書工作。據史沫特萊記載:「第一天他(朱德)和我一起工作的時候,於黃昏時分,我 和我的中文教師兼秘書和翻譯、原來是女演員的吳莉莉(即吳光偉),在我住的黃土窯洞前面的平台上等他。莉莉的工作是在每逢我的中文水平不能夠理解得清楚 時,或是朱將軍和我用一部分德文也不能傳達意思時 --這種情況時時出現--便由她從中翻譯。」訪談中,遇到朱德不懂的美國文化內容,如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由吳光偉從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並翻譯成 中文,提供給朱德作參考。吳光偉的翻譯兼秘書工作是很出色的,很令史沫特萊和朱德滿意。
1937年5月,埃德加·斯諾的夫人尼姆·威 爾斯(又名海倫·斯諾)也以記者身份來到延安採訪。她很欣賞吳光偉在舞台上對人物的塑造,更為生活中吳光偉高貴優雅又時尚現代的氣質所驚訝,於是對請吳光偉作了專訪。海倫·斯諾後來曾這樣回憶吳光偉: 「我第一次見到莉莉(即吳光偉)是在劇院裡,當時她正在演出高爾基的《母親》,並扮演主角。她當時是延安的明星女演員,不僅有當演員的天賦,而且能夠在舞 台上獨領風騷。她很有教養,溫文爾雅,容易接近,女人味十足,卓有魅力,二十六歲芳齡,已經結婚卻並不依賴自己的丈夫,至少當時丈夫不在她的身邊。吳莉莉 看上去身材健美,臉色紅潤,皮膚白皙而細膩。她非常美麗。她留著三十年代所盛行的齊肩短髮,而且捲曲美觀。延安的其他婦女則把頭髮剪得短短的,像個男子。 在延安,只有我和莉莉燙髮、塗口紅,儘管我倆都很謹慎,不敢塗得太重,這也不合延安的習俗。她是抗大學員,空閒時間都在學習……」
再後來,就發生了延安早期著名的「吳光偉事件」。這起所謂「吳光偉事件」,緣起於史沫特萊給延安帶來的新變化。自稱是「大地的女兒」的史沫特萊,不僅在延安 採訪寫作,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華,而且還倡導組織了滅鼠運動、節育運動,以及聲噪一時的交際舞潮流。
但是,在延安廣受青年人歡迎的交際舞運動,卻引起革命隊伍裡部分經過長征的女同志強烈反對,她們認為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有傷風化,會使自己的丈夫變壞。最終導致賀子珍衝進史沫特萊住處,與吳光偉發生肢體沖 突。事後,吳光偉、賀子珍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尤其是吳光偉,她以一個現代知識女性的自我尊嚴和權利意識,要求有關方面對此作出裁決,給她一個公道說法。 這在黨內被稱為「吳光偉事件」。該事件的直接後果是導致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感情危機並破裂,最後賀子珍出走,史沫特萊和吳光偉都被「禮送」出延安。這樣的結 局,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吳光偉事件」發生後不久,江青來到了延安,於1938年11月與毛澤東結婚。
「吳光偉事件」的發生,是吳光偉命運的轉折點,此後,她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其實,毛澤東與吳光偉的交流,僅限於精神層面。史沫特萊後來對斯諾曾說起毛澤東和她倆交談時說:「他(毛澤東)說他懷疑從西方小說中讀到的那種愛情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是什麼樣。在他認識的人當中,我似乎是第一個體驗過這種愛情的人;他似乎覺得在某些事上若 有所失。」史沫特萊還感到,吳麗麗好像在毛的內心深處喚醒了一種微妙的、細軟的感情和青春的熱望。每當她與毛討論羅曼諦克的愛情時,對話似乎是說給原是充 當中間人的吳小姐聽的。討論過程中毛做詩,吳麗麗當然比史更欣賞毛的詩。她以毛詩中所用的韻律賦詩作答,這使毛很高興。他們詳細討論未來新社會中的男女關 系,這些思想,都進入了以舊詩詞的形式寫就的詩篇。(《史沫特萊--一個美國激進分子的生平和時代》,頁 235-236)
離開延安後,吳光偉先在西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第四團工作,她仍然希望能夠回到共產黨隊伍裡來,曾積極向黨組織要求過,組織上也安排有關負責同 志與她談過話。但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她被謝絕在革命陣營之外。幾年後,她隨丈夫到重慶,後來又到了台灣。她在延安時期的革命經歷,也走進了歷史的深處,幾乎被人們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