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並非宦官 而是趙國後裔計畫滅秦主謀
趙高是第一流的書法家、文字學家,也是精通法律的專才,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材。趙高是沙丘之謀的主謀,也是未來毀滅秦帝國的主要人物,有關趙高的身世,兩千年來瞭解甚少而曲解甚多。東漢以後,趙高被醜化為宦閹,其家族也被醜化為宦閹家族,不實的成見一直延續到今天。
趙高是太監嗎?
歷史敘事,是基於歷史事實的敘事,核實歷史事實的真相,是歷史學家所從事的工作的基礎。史料的考證,那是需要用論文的形式表達的另一種歷史,眼下而今,我們還是回到歷史敘事上,再次切入沙丘之謀前趙高的為人行事上來。
趙是趙國王族的姓氏,趙高的父系是趙國王室的疏族,戰國時代,天下合縱連橫,各國間結盟換約,相互間以王室公子作為人質。這些作為人質的公子,多是國君眾多子女中不受寵愛的疏遠者,被打發出質後往往長期滯留異國他鄉,不少人貧窮潦倒終生,至死不得歸還。趙高祖上,大概是由趙國到秦國作質子的這一類公子,在趙國無寵,在秦國無援,不得意而滯留於秦,後來在秦國娶妻生子,子孫後代流落於咸陽市井當中,成為秦人,與普通庶民無異。
趙高有兄弟數人,都出生於隱官,在歷史上留下姓名者,只有弟弟趙成,趙成後來接替趙高,做了秦帝國的郎中令,曾經參與謀殺秦二世的望夷宮政變,也是一位人物。隱官是政府設置於不引人注目處的手工作坊,用來安置刑滿罪人工作,趙高的母親,因為有罪受過刑罰,赦免後,由於身體有受刑後的殘疾,不便見人,也不願被人瞧見,就一直在隱官勞動生活。
趙高的父親,大概是在隱官工作的下級文法官吏,通曉法律,精於書法,在隱官任職時結識了趙高的母親,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秦是注重世業的國家,子承父業、以吏為師成了帝國的國策,趙高成年以後能夠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為第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學家,都與父親的職業和影響密切相關。
趙高生於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前後生於秦國首都咸陽,當時,秦國和趙國間的長平之戰正進入後期,趙國首都邯鄲被秦軍重重圍困。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於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處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於趙都邯鄲,後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咸陽,後來毀滅了秦國。另一位同齡人劉邦,同年出生於楚國的沛縣,四十餘年後,他與趙高聯手消滅了秦,不久又繼承了秦始皇的遺業,以秦為根基創建了漢。至於另一位關係秦帝國興亡的重要人物李斯,此時已經成年,大概二十五歲左右,正在楚國作郡的小吏。這些將要推動歷史的人物,尚未碰撞在一起,正散處各地,默默地等待著歷史的召喚。
由於父親是文法官吏,也是嚴格要求子女的人,趙高兄弟大概從小就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讀寫和法律,打下了相當扎實的文法基礎,趙高從小精明強幹,敏捷好學,有恆心,有韌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大概是一帆風順。十七歲以文法官吏子弟進入學室,成績優秀,三年後資格考試合格,被除授為史,繼而初等選拔考試合格,以最優秀者出任為令史類的文法官吏。三年後,他參加高等選拔考試,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中選,進入秦王宮廷擔當了尚書卒史,直接在秦王身邊從事文秘工作,在秦國萬千的文法官吏中,趙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趙高進入宮廷以後,他的能力舉動,開始直接進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來的秦始皇的視野裡。
趙高進入宮廷時,大概在二十三歲左右,時間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234)。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歲,親政後第五年,開始在政治上施展鴻圖。秦國的官僚制度嚴密完整,文法官吏的陞遷多由例行考核,積年累進。趙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宮的宦任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賞識,從少府屬下的諸多尚書卒史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中車府令。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甚至親自為皇帝駕御,職位至關緊要,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親近不能擔當。
晚年的秦始皇將少子胡亥的教育委託於他,正是看中他在文字、書法和法學上造詣的精湛。史書上說趙高工作勤奮,行事堅韌不拔,果斷敢行,是對他出眾的行政能力的概述,當然這也是他受秦始皇賞識的要素之一。升任中車府令,對於趙高的一生來說,意義重大,其意義不僅在於職務地位的陞遷,更主要在於由此涉足秦國政治權力的核心和中樞,觸摸到舉足輕重之機要,如果機會適宜,可以直接影響天下政局。趙高出任中車府令時,大概在四十歲前後,正當壯年,前程錦繡燦爛。
正當前程看好時,趙高觸犯法律,犯大罪入獄,始皇帝命令大臣蒙毅審理,審理的結果,趙高被定為死罪,解除官職,剝奪出入宮中禁內的宦籍,聽候行刑。由於涉及皇帝側近,事關重大,蒙毅不敢有所掩飾,將案情及其審理結果直接呈請始皇帝定奪,始皇帝惜才不忍,念及趙高在身邊多年,行事敏捷勤奮,才能特出難得,下令赦免趙高,恢復其中車府令的官職。這件事對於趙高的一生,對於沙丘之謀,對於蒙氏家族的命運,甚至對於秦帝國的毀滅,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