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動物耳朵功能強大:貓耳能傳情蚊子可辨雌雄
| |
鳥兒的耳朵都在細小羽毛的覆蓋之下,羽毛的工作原理如同麥克風上的泡沫覆蓋層 |
| |
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魚眼後面的囊中 |
| |
老鼠能聽到同夥發出的、超出捕殺者聽力範圍的高頻率聲音,從而進行「遠程通話」 |
| |
貓的耳朵可以表達情感 |
看慣了人類一邊一隻的耳朵,可別以為就真的知道了耳朵那點事。不信,摸摸自己的頭,你對那個整天幫你打探「外界消息」的耳朵真瞭解嗎?
別說人類強、耳朵就跟著強,在充滿王道的地球上,比人耳強的耳朵比比皆是———
比人耳厲害的
聽覺能力
假如有這樣一台超級現場音樂會,登台「演唱」的是蜜蜂小姐,那麼我們「人」需坐在3米至4米的位置聆聽,狗可以在20米至30米處聆聽,兔子站在100米開外就可以聽到了!而貓頭鷹和蝙蝠大俠更可以利用主動式偵測方式在500米外欣賞……
一個小小的比較,讓人耳在動物界的地位明顯降低。
人耳並不是什麼聲音都聽得到,只有振動頻率在20~20000赫茲範圍之間的聲音才會引起人的聽覺。相比之下,貓耳或狗耳對超聲波和次生波的聽覺能力遠遠超過人耳。狗的聽覺範圍介於15至50000赫茲,貓的聽覺則在60到65000赫茲之間,即使在噪音中,貓耳亦能區別距離15米至20米的各種不同聲音。
除了超聲波,動物們還能傳感音頻每秒鐘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聲波,即便是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遊動物———水母(又叫海蜇),都能聽到人聽不到的次聲波。它的傘形邊緣長著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裡含有鈣質的平衡小石。當風暴來臨時,會產生一種次聲波,水母靠這塊小石早就聽到了,於是趕緊逃之夭夭。
可你知道嗎:次聲波不僅人耳聽不出來,就是地震儀器也極少可能把它測定出來。
奇特的
耳朵生長部位
許多動物的「耳朵」生長的位置都很奇特。
昆蟲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蟲、蟬和大部分蛾類才有「鼓膜」那樣的聽覺器,可是它們並不是長在頭上,而是長在腿上或身軀兩側。
蟋蟀的「耳朵」長在大前腳的脛節(小腿)上,上面有薄膜,可感覺聲音的振動。蒼蠅的耳朵長在翅膀基部的後面;飛蛾的「耳朵」,有的長在胸部,有的長在腹部,捉迷藏似的;蟈蟈和蟋蟀的耳朵長在前足的小腿節上;蟬的長在肚子下面,在頭頂與脖子那一點……
鳥的耳朵在哪裡
大部分的鳥並沒有明顯的耳朵。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貓頭鷹。大多數的貓頭鷹在頭的頂部都有一叢耳朵形狀的羽毛。當然,鳥兒聽力是很好的,幾乎跟人的聽力一樣。只不過鳥兒的外耳不明顯罷了。
大部分的鳥兒的耳朵都在細小羽毛的覆蓋之下。這種特徵使它們可以減少風的聲音對它們的影響從而使其他聲音更有效地進入它們的耳朵。這種羽毛的工作原理同麥克風上的泡沫覆蓋層一樣。一些可以潛水的鳥類,例如企鵝,強壯的羽毛覆蓋著它們的耳朵以保護它們稚嫩的內耳免遭強大水壓的破壞。
魚確實有耳朵
有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魚什麼都聽不見,因魚不長外耳,只有內耳,所以從外面看魚好像沒有耳朵。但是魚確實有耳朵,事實上,大多數魚的聽力甚好。
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頭兩側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後面。魚的側線也有「聽覺」作用,是魚類的特殊聽覺器官。由於聲音在水中傳播要比在空氣中容易得多。魚的體內有大量的水,聲音能快速直接地穿過魚的身體,到達耳朵。
因為魚沒有鼓膜,許多種魚能用另一種方式收集聲音。它們的耳朵與鰾相連,水中的聲音使鰾壁振動,就像聲音穿過空氣使鼓膜震動一樣。然後這種振動通常沿著與鰾相連的一串小骨頭傳到耳朵裡。有些魚不是靠小骨頭傳送震動,而是靠從鰾延伸出的管狀器官。
聲音對魚很重要。許多魚能彼此發出有力的叫聲,幾公里以外都能聽見。有些魚通過磨牙發聲,另一些魚在身上摩擦鰭發聲。許多魚用鰾發聲辨聲。特殊的可敲擊肌肉振動鰾發出聲音。
蛇的耳朵早已退化
蛇的耳朵和魚類相似,完全沒有外耳,只有聽骨和內側的中耳的一根骨頭,因而蛇完全沒有聽覺。蛇的耳朵早已退化,所以不能聽到空氣傳播的聲音。
可在印度,賣藝人用笛聲指揮蛇跳舞,一條巨大的眼鏡蛇隨著耍蛇人悠揚的笛聲,豎起上半身來,伸直了脖子翩翩起舞。為什麼蛇卻能「聞笛起舞」呢?
蛇的視覺很差,但對震動卻極為敏感,蛇的舌頭呈分叉狀,憑借舌頭的快速伸縮,把氣味從鼻腔送入鼻子連著的一種特殊的器官內來感覺的。所以,蛇的鼻子對震動的感覺極為敏銳。
仔細觀察,耍蛇人在吹笛子的同時,腳其實也在隨著節拍而拍踏地面。隨著藝人的腳踏節拍的震動,使對震動極為敏感的蛇隨著節拍而起舞,這就是說,耍蛇人吹笛子只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假動作,而腳踏節拍才是指揮蛇起舞的真正信號!
動物耳朵形形色色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人類接收外界的信息量85%是通過眼睛的,只有14%是通過耳朵來完成的。而動物們的耳朵,除了充當聽覺器官外,還有許多奇特的功能。
在林中蹦蹦跳跳的松鼠,為了不致被樹枝荊棘傷害,會用它的耳郭拿來保護眼睛。猞猁的耳朵尖兒上的那撮毛,能幫助它判斷聲音是從哪個方向傳來的,如果剪掉它們,猞猁就不容易辨清聲音的方向了。
貓的耳朵能清晰地辨別從3英吋到3英尺範圍內的聲音來源,並能從物體的前後移動中定位聲音的確切來源,同時引導眼睛的方向。貓之所以,能做到在低矮的牆上不慎滑落時,仍能保持平衡感,完全得益於內耳的一個裝置。
除此之外,貓還會用耳朵表達情感。當貓感覺放鬆時,它們的耳朵就會自然地往前和往外伸展。顯示出一種懶洋洋的狀態。當聽到某個方向有聲音時,貓的耳朵會立刻挺立起來,這時,貓就進入了警戒狀態。當貓生氣時,它們的耳朵會抽動起來。貓的耳朵如果伸展平了的話,這說明貓在自衛。當貓決定發起進攻時,它的耳朵也能洩露這一信息:這時貓的耳朵肌肉收緊並開始轉動,從後面看,耳朵的這種狀態會更加明顯。
生存歷史比人類還長的老鼠,為了躲避危險,它們用人類無法聽到的高頻率聲音進行交流。小老鼠痛苦哀號的聲音的頻率大約在40.000赫茲左右。老鼠就是運用這種超出它們捕食者聽力範圍的高頻率的聲音來互相報告險情,同時不引起捕殺者的注意。當你能聽到老鼠「吱吱聲」時,其實它們在進行「遠程通話」呢!
能把耳朵當眼睛用的,恐怕要算空中飛行的蝙蝠了。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因為它的耳內具有超聲波定位的結構。蝙蝠飛行的時候,由口和鼻發出一種人類聽不到的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
然而大自然是奇異的,儘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聲能力,但是有些昆蟲,如夜蛾仍然能逃避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間的一種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聽」到蝙蝠發出的超聲波,並且迅速作出判斷而從容逃走。如果把蝙蝠稱為「活雷達」的話,那麼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達」裝置。
龜也有耳朵的
由「魚」字,聯想到與此字極似的「龜」字。那麼龜的耳朵又長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你只是看一眼是找不到的,要等它把脖子伸出來,仔細地觀察脖子的左右兩側,你才會發現:在它的眼睛後面有兩個看起來像貼著的薄膜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龜的耳朵。
龜的耳朵不像人的耳朵那樣有耳垂,看起來那麼醒目;但是有些龜,如沼澤龜和陸龜這兩種龜的耳鼓膜長在脖子表面,因而人們也能看見。而海龜的耳鼓膜被鱗甲覆蓋住,就難以發現了。
蚊子借聽覺天線辨雌雄
蚊子是昆蟲,不是哺乳動物,沒有稱耳朵樣的聽覺器官的部件之一———外耳殼。但是蚊子有聽覺,以雄蚊為例,它感覺聲波振動的、可見的聽覺接收器是在它頭前,兩根長有細毛像雞毛撣塵的聽覺「天線」。則雌蚊無此形狀的「天線」。用這個辦法,可以鑒別蚊子的雌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