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韶山故居
倡導新學助偉人的毛麓鍾
毛麓鍾是毛鼎臣與成氏所生的二兒子,毛福生的弟弟、毛宇居的叔叔。他派名貽訓,號雲閣,別號韶山小隱人,生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二十四日,卒於民國十年(1921年)六月初八。他是清長沙府庠生,是毛澤東的堂伯父,也是毛澤東在韶山求學時的最後一位塾師,對毛澤東成長影響很大。這位文史根底深厚、人品高尚、見多識廣、思想開明的文化人,曾在雲南護國軍蔡鍔將軍部下任過軍中文書之職,參加過討伐袁世凱的戰爭。他因對清政府喪權辱國、腐敗無能強烈不滿,憤然辭職回鄉,在東茅塘面山樓開辦私塾。他關心時事,由主張君主立憲轉而贊成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國,強調廢科舉、興學堂,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並在韶山聯繫地方進步人士辦新學,開啟民智。
毛麓鍾開辦的是一所中西合璧式的新型私塾,教有10多名學生,而毛澤東這個本家侄兒卻是他認定的天資職慧、記憶超群的有用之才,因而對其十分器重。他常向人說:「潤之有超群的領悟力和非凡的記憶力。」他精心指導毛澤東點讀《史記》、《漢書》、《綱鑒類纂》和歷代詩書辭賦等古籍,又讀了《日知錄》和許多時論新書。16歲的毛澤東讀了《史記》,對司馬遷的學問、道德、文章,深為佩服;《日知錄》提倡實地考察,遇事探本求源,對毛澤東後來思想發展有深遠影響;關心時事是新型教育的一大特點。毛澤東通過讀時論知道了甲午戰爭後列強侵略、國家危亡的現實。他開始對祖國前途擔憂,蒙發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並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毛麓鍾進一步把自己的經歷和見聞告訴他,叫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廣闊胸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挽救國家危亡努力學習。
毛澤東在這裡寄宿學習了半年時間,收穫頗大,培養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他將毛麓鐘的思想、人品和學識深深地銘記在心。他曾說過在讀《三國演義》等書時,「有一天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一件事很特別,就是裡面沒有種田的農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這時的毛澤東已經開始意識到社會的不公和農民、土地問題,不能不說是毛麓鍾「開啟民智」教育的一個結果。
1910年,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為了讓毛澤東繼承父業,決定派他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學徒,而他卻堅持要去湘鄉縣城東山新學堂讀書,因而被盛怒的父親趕出了家門。這時,毛澤東首先想到了一貫支持自己的毛麓鐘,於是跑到東茅塘的毛麓鍾家借宿。毛麓鍾不僅收留了毛澤東,而且伯侄倆談心至深夜。第二天,毛麓鍾送毛澤東回家。因毛順生較固執,毛麓鍾在徵得毛澤東母親的同意後,約請了毛澤東的堂叔毛鍾楚、房兄毛宇居、舅父文正興、表兄文運昌、王季范等幾位親友一起共同說服毛順生放棄原來的主張。
本來,毛順生送毛澤東上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他認得幾個字,算得幾筆數,以後作他生意上的幫手,所以當毛澤東讀了幾年書後,便要他退學去當學徒。作為一家之長的毛順生,本以為要兒子退學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沒想到毛麓鍾等人卻眾口一詞,勸毛順生說:潤芝聰明會讀書,如果讓他上洋學堂,受到先進的教育,能增強賺錢的本領,將來還有大的造化,可以光宗耀祖。毛順生聽了也只好聽從大家的勸告。從此,毛澤東走出了韶山,掙脫了封建小家庭的束縛,奔向外面的世界,開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
毛澤東後來到湘鄉、長沙等地求學,每年寒暑假,回韶山都要毛麓鍾家裡拜訪求教。
毛麓鍾逝世後,毛澤東與夫人楊開慧受黨組織委派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期間,還特地到毛麓鍾家悼念恩師,看望師母張清文。
毛麓鐘的次子名毛澤普。1967年,毛澤東巡視大江南北,來到長沙,還特地向湖南省當時的黨政負責人黎原、華國鋒等人問起毛澤普的情況。毛澤東問:「戈楷(毛澤普後來的名字)現在何處?」華國鋒答道:「仍在省科委工作。」並介紹了戈楷工作幹得好,有實績。華國鋒問:「戈楷是主席的侄兒還是同一輩的?」毛澤東笑著說:「不是侄兒,是同一輩的,是堂弟。他原來叫毛澤普,比我小20多歲。他父親叫毛麓鐘,是韶山唯一的府秀才。這個秀才是我小時候的塾師。」
毛澤東在韶山故居
韶山一支筆毛宇居
毛宇居派名澤啟,字先甲,別號宇一子。生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六月三十日,卒於1964年9月29日。他是毛澤東的房兄,也是他少年時的塾師之一。解放後,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毛宇居在曾祖父毛蘭芳、祖父毛鼎臣、父親毛福生的悉心栽培下,熟讀「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古典文學基礎。他在20歲出頭時,就開辦私塾授課,在韶山沖裡有「韶山一支筆」之稱。
毛宇居是一位進步的知識分子,辛亥革命後曾和叔父毛麓鍾等赴雲南投奔同盟會會員韶山人何海清。何海清是蔡鍔的部下,1915年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毛宇居隨軍轉戰滇川,後解甲歸田,隱居不仕。1906年秋,毛澤東到井灣裡毛宇居開辦的私塾讀書,因離家較遠,在那裡寄宿。
毛宇居教毛澤東的主要是:「四書」中《春秋》及《公羊傳》、《左傳》等經史典籍。毛宇居非常喜歡毛澤東。因他讀書刻苦,肯動腦筋,記憶力很好,每天點課的內容,背誦如流,甚至能全部默寫出來。還有,毛宇居出的「破題文章」,毛澤東做得最快,而且做得比誰都好。但是,毛澤東不守塾規,令先生頭痛。毛澤東個子長得高,坐在最後。他讀書,總是不讀出聲音來。開始,毛宇居只感到奇怪,叫他背書,也能背出,所以也沒有在意。後來,有一次叫毛澤東背書,他卻半天沒有反應。這時,毛宇居走過來一看,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壓在《春秋》書上的《三國演義》。毛宇居最恨學生將這些「雜書」帶進他的神聖殿堂,於是將書搶過來。毛澤東不服,又從毛宇居手裡將書搶過去,並說:「孔子曰:每事問,不恥下問。我不恥下問《三國演義》,為什麼不可以?」毛宇居只好說:「這些都是『雜書』,你爹送你來,是要你來讀聖人書,不是要你來讀這些『雜書』的。」毛澤東反問道:「您教的『聖人書』,我都背了,還要我怎麼辦?」最後,毛宇居只好叫毛澤東背書,連點幾段,毛澤東背誦如流,毛宇居無可奈何,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1907年夏天,毛澤東結束了在井灣私塾10個月的讀書生活。在毛宇居門下,毛澤東熟讀了《春秋左氏傳》、《左傳》等史籍,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9年10月,毛澤東回韶山為母親奔喪,寫了著名的「祭母文」和靈聯,毛宇居將其筆錄下來,珍藏了30多年,直到全國解放。1925年,毛澤東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毛宇居等人積極參加了農民運動。1927年1月,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回韶山考察農民運動時,毛宇居在毛震公祠參加了盛大的歡迎大會並在會上致歡迎詞。1929年,國民黨反動派的軍警到韶山抄毛澤東的家。族人們聞訊急忙將毛澤東家的藏書、報刊連同他在長沙讀書時寫的筆記,統統搬到後山 焚燒,以防落入反動派之手。毛宇居趕到現場,從中搶救出一本47頁的《講堂錄》和2萬餘字的《讀〈倫理學原理〉》的批語,這兩本文獻是研究毛澤東早期思想的珍貴資料。毛宇居冒著生命危險,將這兩本文獻珍藏到解放。文獻後通過周世釗轉送給毛澤東,毛澤東極為高興。
1940年,毛宇居任韶山毛氏四修族譜總纂時,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在毛澤東的名字下面注寫了「閎中肆外,國爾忘家」八個大字的稱讚性評語。
新中國誕生後,毛宇居與毛澤東鴻雁傳書,往來不斷。通過書信,向毛澤東反映「鄉間情形」,幫助毛澤東處理一些親朋故舊有關問題。他成了毛澤東的信使,又成了反映「鄉間情形」的一面「鏡子」。
毛澤東少年時期,一共讀了6年私塾,拜了6個老師。其中,毛宇居最年輕,有幸看到了毛澤東事業的成功。毛澤東與毛宇居的這段師生之誼成為啟迪後人,發人深省的傳世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