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光美項鏈掉入緬甸大海緬方贈寶石首飾補償
1954年9月,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贈送毛澤東的孔雀石首飾盒。
1963年4月,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吳奈溫贈送王光美女士的金鑲紅寶石首飾。
12月26日,來自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百餘件國禮精品在中國地質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它們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這一件件珍貴禮物的背後又有著一段段政壇佳話——
百件國禮亮相北京
12月26日10時,由國際友誼博物館主辦、中國地質博物館承辦的「天地精華——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寶石礦石精品特展」在中國地質博物館開幕。據國際友誼博物館展覽信息部副主任將瀟介紹,此次展覽共展出了百餘件來自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的寶石、礦石和化石藝術品。這些展品全部都是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外交活動中接受的國務禮品,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首次在北京公開亮相。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的展品主要是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國際友人贈送給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禮品。展品中有華麗富貴的金銀、璀璨奪目的珠寶、雍容溫潤的玉石、晶瑩剔透的水晶和古老悠久的化石等。
其中展出的「金鑲寶石首飾及孔雀石首飾盒」是展覽的一個亮點,它是1954年9月時任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訪華時贈送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赫魯曉夫是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週年的慶典而來訪的,這次訪問是蘇聯最高領導人首次訪華,也是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中國,這件禮品是當時中蘇關係友好的歷史見證。
記者瞭解到,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08年2月16日,元旦期間不休息。
收藏禮品2萬件
據將瀟介紹,國際友誼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新中國對外交往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政府以及社會團體受贈的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隸屬於國家文物局。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收藏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它是記錄新中國外交光輝歷程和展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偉大成就的獨特窗口,同時擔負著全國重要國際禮品的調查、徵集、保藏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收藏來自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禮品近2萬件,大致分為30餘類、上百個品種。這些禮品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現代中外友好往來遺存的珍貴文物,與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著密切關係;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充分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異彩紛呈的文化魅力和藝術風采;或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有些珍貴化石和動植物標本,堪稱稀世珍寶。國際友誼博物館藏品大多兼有雙重性,或者既是外交禮品,又是外國藝術品、工藝品,或者既是禮品又是珍貴的化石標本。這種雙重性,決定了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特殊屬性,構成與其他博物館截然不同的鮮明特色和風格。
據原外交部部長助理兼禮賓司司長、曾任駐瑞典大使的唐龍彬回憶,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外交事務日益增多,我國與各國元首、政府領導人之間相互訪問和互贈禮品也日益增多。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其他黨政軍領導人一向十分重視這些外交禮品,將它們看作是國家之間友好交往的重要象徵。
早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周恩來總理就指示有關部門將外交禮品送到故宮博物院保存。1955年5月,故宮博物院開設「國際友誼館」,專門收藏重要的國禮和外交禮品。
1981年初,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國家文物局成立了國際友誼博物館籌備處。1983年夏天,該籌備處在故宮鍾粹宮和景陽宮籌辦《世界工藝美術品展覽》,挑選了幾百件藝術性強、紀念意義大的外交禮品進行預展。籌備處請外交部去人給展覽把把關,外交部的同志很認真地提出了審查意見。後來,博物館做了認真修改,於1984年將展覽作為建國35週年獻禮項目向社會開放。
唐龍彬曾多次參加過外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訪華接待工作,並出席互贈國禮的重要儀式(在這個時期,國賓贈送禮品均有舉行儀式的習慣,後來,為了禮賓改革,經上級批准,取消了儀式)。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訪問,就是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訪。這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國際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當年,乘「空軍一號」美國總統專機飛抵北京的瓷塑天鵝,就是尼克松此行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珍貴禮物。當時,周恩來總理代表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接受這件禮品,尼克松總統親自向周總理介紹瓷塑天鵝的製作過程與製作人的生平,以及所含的深厚友情,引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現在該禮物已成為國際友誼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天鵝象徵著和平友善的期望,盼望著給美國和中國兩國關係帶來吉祥發展的徵兆。
1974年2月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贈送給毛澤東的紅銅茶具。這套茶具的造型在贊比亞國內家庭中比較常見。茶杯單耳,上部漸敞,口微斂,下部漸收,圓足,外壁拋光,無圖案;茶盤為長方形,拋光,正面圖案為兩隻引頸張望的非洲特有動物冠鶴,鶴腳下面有幾叢小草,令茶具頓有生機。
國禮背後故事多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的尊敬和信任。這些國禮不但是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的實物見證,同時還留下了一段段政壇佳話。
在展覽中,1974年2月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贈送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紅銅茶具意義非凡。茶具有一盤四杯,由紅銅製成。贊比亞銅儲量約占世界銅儲量的15%,人均銅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贊比亞因此有「銅礦國」之稱。有鑒於銅製品最能體現國家和民族特色,贊比亞領導人把銅製工藝品作為贈送外國領導人的首選禮品。
贊比亞是非洲重要國家,也是與中國建交較早的非洲國家之一。中國一向重視發展同贊比亞的友好關係。1967年6月卡翁達應邀第一次來華訪問,會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中贊兩國領導人結下了友誼。1967年9月,經中國、坦桑尼亞、贊比亞三國友好協商,後兩國邀請中國幫助修建著名的坦贊鐵路,這為發展中贊兩國友誼、擴大中國在非洲乃至整個第三世界的影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74年2月21日,卡翁達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第二次友好訪問,第二天毛澤東即在中南海與他舉行了會談。這套茶具就是在會見前所贈。
接受卡翁達的贈禮後,毛澤東主席與其舉行了親切的會談,周恩來陪同會見。在這次會談中,毛澤東在正式外交場合第一次闡述了他著名的「三個世界」理論。關於「三個世界」的思想,毛澤東早在70年代初期就已醞釀,並在一些非正式場合流露過,但這是第一次完整闡述。
在展覽中,還有一件國禮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背後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這就是1963年4月,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吳奈溫贈送給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的「金鑲紅寶石首飾」。
1950年6月8日,緬甸聯邦同我國建交,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1960年1月,緬甸與我國簽訂了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是亞洲國家中第一個和平條約。1960年10月1日,兩國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緬甸又成為第一個通過友好協商、公平合理與我國解決邊界問題的國家。兩國領導人和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也十分頻繁。
為拓展外交活動空間,促進睦鄰友好關係的發展,1963年4月至5月,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應邀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印度尼西亞、緬甸、高棉、越南等東南亞四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陳毅等人隨行。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出訪上述國家。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出訪基本上是中式布衣。此次出訪,因為要訪問非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氣候炎熱,禮賓司要求王光美和陳毅的夫人張茜自備旗袍,並將一串珍珠項鏈借給了王光美。
1963年4月20日,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到達緬甸,受到吳奈溫將軍和緬甸高級軍政官員的熱烈歡迎。4月22日,劉少奇一行在吳奈溫的陪同下在仰光、東枝等城市參觀遊覽後,23日乘專機從東枝到達額不裡,額不裡是緬甸西南海岸的海濱休養地,這裡有著名的椰子樹海灘。24日下午,劉少奇與吳奈溫在椰子樹海灘舉行秘密會談……為分散記者的注意,掩護兩國領導人談話,中緬雙方領導人先在海灘上與接待人員進行了一場足球友誼賽,隨行的外交部長陳毅與吳奈溫分在一組。過了一會兒吳奈溫下場休息,陳毅繼續與對方接待人員踢足球,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在海裡戲水。
看著記者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比賽中,劉少奇與吳奈溫來到一邊開始會談。會談進行大半時,一個意外打斷了兩位首腦的會談,原來王光美脖子上的項鏈斷了,上面所綴珍珠全部掉入大海。吳奈溫一聽很是不安,他知道項鏈一般是女人心愛之物,何況是國家主席夫人的項鏈!他馬上調來一個連的衛兵下海尋找,自己也隨後跳入海中去找,劉少奇怎麼阻止都攔不住。小小的珍珠粒掉入大海尋找難度可想而知,結果一顆也沒找到,上岸後吳奈溫立即命人取來一串緬甸特產十分名貴的紅寶石項鏈交給王光美。劉少奇和王光美百般婉拒。吳奈溫見狀,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知道共產黨不講送禮,但中國的珍珠是掉在緬甸的海裡的,我們應當賠,何況,紅寶石是我們緬甸的特產,能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尊敬的中國國家主席夫人也是我們的光榮!希望你們不要再推辭了。」話說到這份兒上,劉少奇和王光美也不便再拒絕,只好收下。這串美妙絕倫的項鏈確實令人喜愛,王光美在當天的晚宴上便戴上了它,賓主皆歡,但僅僅戴了這一次。
25日上午,劉少奇等人從額不裡海灘回到仰光,並代表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聯邦聯合公報》。1990年,王光美主動將自己接受的外國禮品捐贈給國際友誼博物館。她說,這些禮品屬於國家,應該在博物館裡保存。本報見習記者 馬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