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阿道夫·希特勒的黑暗童年
美國著名的文學家諾曼·梅勒如今已是84歲高齡,然而他對於「矛盾體」的興趣卻絲毫沒有減弱,梅勒最新出版的小說《森林中的城堡》就為我們講述了「魔鬼使者」希特勒扭曲可怕的童年故事。
阿道夫·希特勒的黑暗童年
小說描述了兩歲大的希特勒如何看著父親鞭打一隻狗,而他臉上卻顯露出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不可思議的強烈表情;6歲大的希特勒獨自跑進樹林,「苦練聲音的力量,他會對著樹木大喊,直到喉嚨沙啞」;也許最令人不寒而慄的章節要算希特勒故意導致了弟弟的死亡,他親吻弟弟愛德蒙德並以此將致命的風疹傳染給他。
通過所有這些可怕的故事,小說拋給我們的一個核心問題:邪惡是什麼時候進入希特勒的靈魂的?而小說本身也給出了清晰的答案:從他誕生的那一刻起。
是誰寫下邪惡的DNA?
我們再具體解釋一下小說提出的問題,人是否會生來邪惡?有些人是否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殺人犯、強姦犯、搶劫犯或盜賊,而人們,包括他們本人對此無能為力?英國《每日郵報》專欄作家布賴恩·馬斯特斯認為,梅勒的這一觀點相當脆弱,因為,邪惡這個詞總是與「神秘」及「魔鬼」聯繫在一起,它意味著你永遠無法為一些惡劣行為找到合理的解釋。
湊巧的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科學研究最近也得出結論,認為有些孩子有可能是「天生邪惡」的。馬斯特斯同時也反駁了這一結論,認為它是完全被誤導的。他說,弗吉尼亞州的人類基因學家們試圖讓我們相信,性格上的缺陷,如犯罪行為、渴望恐嚇和說謊等,都與他們的DNA有關,而且對此你幾乎什麼也做不了,你已經命裡注定不會贏,這是多麼悲觀啊!
馬斯特斯認為,在今天,這種科學研究似乎已經成了一種不正當的樂趣,讓你確信你是多麼不可救藥,這種研究只是長期以來眾多頭腦簡單的傻瓜行為中的一個最新的例子,是錯誤的,因為它混淆了兩個分離的領域,那就是——孩子的性格中是否具有一種犯罪傾向,以及他們為何會行為惡劣,兩件事決不可以混為一談。
你,永遠有權譜寫自己的命運
文章說,一個孩子當然會遺傳父母的一些性格,同時學習父母的行為。這些事實是不可否認的,且在日常觀察中總是得到證明。人們都曾遇見過可怕的父母,幾乎用他們所有的時間來斥責孩子,唾罵、懲罰、怒吼,把自己的憤怒和挫折發洩在迷惑的小孩子身上,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孩子身上「培養」出相同的負面行為模式,並且成為他們對待世界的惟一方式。
馬斯特斯說,這些孩子會在校園裡攻擊同伴,身體上的和語言上的。基因上的特徵讓他們容易有這些憤怒行為,而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又進一步鼓勵他們行為惡劣。他們似乎掉進了陷阱!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屈從於可怕的牢籠,「這就是為什麼說科學家們錯了」。一些孩子衝破了枷鎖並獲得自由和發展,和科學家們談到的本應扭曲自己靈魂的傾向形成了鮮明對比。
性格上的傾向性可能一直存在,但是你究竟做了什麼才是改變問題的關鍵。一個孩子可能變成恐嚇者、罪犯或其他任何什麼人,這都不是一個急於解決的迷,而這一事實也不是科學家們可能用一個簡單的DNA模式所能解釋的。孩子學會如何管理他/她的性格遺傳,以及如何塑造和控制它們,才是最重要的。
成為一個好人的過程是一種藝術
這樣看來,「控制」似乎是最簡單的選擇,因為「美德」意味著戰勝困難和揮灑汗水。就像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所說:「自然沒有給一個人美德,成為一個好人的過程是一種藝術。」這藝術就是利用基因遺傳進行提升的過程。一個孩子遺傳了侵略性的基因,他/她有可能變的有理想、有進取心,成為領導者、藝術家、愛人和自我實現者;當然另一方面,具有這種基因特徵的孩子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小流氓。貝多芬身上具有孤僻、抑鬱、冷傲和強迫症等特質,如果他不作曲,很可能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馬斯特斯最後指出,梅勒的小說暗示希特勒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個惡魔,他可能是想利用這一觀點來解釋希特勒的讓人無法理解的惡行,但在現實中,為歷史上這個滅絕人寰的人物的行為找出理由,並且把這種理由當真——可能是種可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