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的銀行抗日時丟七千兩黃金?
為何取名邊業銀行?張家存在銀行資產有多少?7000兩黃金究竟哪去了?
新聞背景
將於12月1日正式開放的瀋陽市金融博物館,
前身為張作霖開辦的邊業銀行。當年,張作霖的地下金庫為何起名邊業銀行?張作霖及家屬存放在此的錢款究竟有多少?作為發行紙幣的準備金7000兩黃金在「九一八」事變後神秘消失,是誰拿走了這些黃金?11月28日,作為邊業銀行首批員工的百歲老人孫競寰,向記者解開了諸多謎團。
為何叫邊業銀行?
當日,在看到瀋陽金融博物館已建成的消息後,孫竟寰老人異常高興,他告訴記者,「把金融博物館選址在原邊業銀行位置很有眼光,這座建築本身不僅是文物,是帥府建築群的一部分,還是張家當年的邊業銀行。」
據瞭解,邊業銀行是1919年以開發邊疆為名,於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籌建,1920年設總行於北京並正式開業。1924年奉軍佔領京津,張作霖改組並控制該行,遷總行於天津,1926年7月又遷至瀋陽。
1925年,19歲的孫竟寰營口化南書院畢業後,經時任東三省官銀號經理的叔叔孫耀宗推薦,他來到邊業銀行,做存、放款工作。邊業銀行在瀋陽開張後不久,張家又相繼在東北各地開設了28家分行,成為與東三省官銀號並駕齊驅的兩大銀行。1927年,孫竟寰榮升為存放款組組長。談及為何叫邊業銀行,孫竟寰告訴記者,邊業銀行之所以取名「邊業」,是取「開邊創業」的意思。孫競寰老人告訴記者,邊業銀行辦公樓1927年開始籌建,但直到1930年才建成並投入使用。
張家在銀行的財產有多少?
孫竟寰老人回憶道,
當時邊業銀行就設在大南門城牆下的一棟二層樓,每個銀行職員都配戴有銀行的徽章。那時候從帥府前門進去,再從帥府的西門出來就直接進入邊業銀行了。銀行業務最主要是存、放款,還包括匯兌、貼現、抵押等。銀行設置有營業股、會計股、發行股、文書股、審核股等部門。
當時,邊業銀行雖屬於私人銀行,但因其聲譽高,前來存放款的人也較多,張作霖的女兒們都將手中的錢款,存放在邊業銀行裡。
那麼張家存放在邊業銀行到底有多少錢財呢?孫竟寰告訴記者,張作霖的家財究竟有多少,他們也不知情,因為張家存放在銀行的錢財,多為張家小姐們存放,而張家主要的財產都不存放在邊業銀行,全部存放在國外銀行裡。孫竟寰老人也記不清張家小姐共存放過多少錢款。
7000兩黃金哪去了?
孫竟寰告訴記者,邊業銀行也同官號銀行一樣,有紙幣的發行權。銀行在發行紙幣前,必須備上一些準備金,並根據準備金的多少來決定紙幣發行量的多少。按照當時規定,每發行一張紙幣,就需要準備一塊現大洋。如果紙幣一旦不能流通了,持有紙幣的人到銀行來兌現時,銀行便可以拿著準備金來兌現。當時購買來的金銀等準備金和瀋陽市貴重的物品,全部都存放在這裡。「九一八」事變前,邊業銀行剛從上海購進7000兩黃金存放於此。
1931年9月19日,孫竟寰一早起來進城後,突然發現城裡豎起崗樓,日本人已佔領瀋陽城。孫竟寰照常到邊業銀行上班,發現日本人已把機關鎗架在銀行門口,所有人只能進不能出。
回憶起往事,孫竟寰老人十分沉痛地說:邊業銀行在「九一八」中損失十分慘重。那批剛購進來的7000兩黃金,在日本攻佔邊業銀行後不翼而飛了。張學良存放在銀行的幾個樟木箱子裡,全部是唐伯虎等名人的字畫。日本人攻佔邊業銀行後,曾找人將這些名字畫製作成柯羅版,至於名貴書畫原作,也不知道哪裡去了。
孫竟寰老人分析認為,當時奉天城已被日本人攻佔,進出城門全部由日本人把守,任何進出的行人都會受到日本人的控制搜查,其他人根本沒有能力將這批貴重的錢財書畫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