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本名 近代小說奠基人魯迅筆名的由來介紹
魯迅本名:魯迅,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之一。魯迅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遺產,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學巨著,眾多筆名也是其中之一。
魯迅」這個筆名,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指「魯」字乃魯迅先生母親的姓,他的小說中常提到的「魯鎮」,就是他母親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說裡也出現過「迅哥兒」一詞。另一種解釋是先生摯友許壽裳所說,他親自問過魯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魯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謙之辭。這兩種說法,都是從字面上解釋,也切合魯迅的生平,都說得通。
可最近又有人發現了第三種解釋。認為「迅」字,古義為狼。出處見《爾雅·釋獸》:「狼子絕有力者曰迅。」照這樣註解引申出來,「魯迅」是指狼的一個勇敢有力的兒子。持此一說的是歷史學家侯外廬。他說,魯迅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的小說代表作《狂人日記》就是抨擊封建社會「吃人」制度的,他取用這兩個字為名,正是鮮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與封建社會制度徹底決裂之心聲。
據說侯外廬的這種解釋,曾向魯迅夫人許廣平提起過,許廣平連連稱謝,表示首肯。
參觀「三味書屋」,便走向魯迅紀念館。當我們走到二樓,一塊牌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塊牌子上面寫著魯迅的筆名,數數一共有90多個,大家便心生疑問,魯迅為什麼要那麼多筆名?我們看了旁邊的解釋才明白,原來魯迅的作品把社會邪惡黑暗的一面毫不掩飾地展現出來,所以魯迅一直是國民黨最恨的人,為了生存,魯迅才不斷更換筆名。面對這麼多筆名,我們只能從頭開始看起,1981年5月,魯迅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筆名「魯迅」,原因有三:1、母親姓魯2、周魯是同姓之過3、取愚魯而迅速之意。接下來是魯迅年輕時的筆名,他早年的筆名大都含有「希望、鼓勵、奮飛」等意義。如「遐觀」,就是遠看的意思,「唐俟」,是徒然等待的意思,根據年代來推斷,這表示對辛亥革命後現時的失望,並表示將投身於新的戰鬥……最後是魯迅晚年時的筆名,魯迅晚年時的筆名大都燃燒著諷刺的烈火,「虞明」是「愚民」們之意,取諧音,是對國民黨愚民政策的譏諷。讓我最過目不忘的筆名是「孺牛」,選自魯迅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中,這個筆名反映了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1936年8月27日,魯迅使用了最後一個筆名「曉角」,表示黎明前戰鬥的號角。這個筆名反映了他晚年臥床期間,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但仍然不望喚醒國人,為了迎接黎明的叨嘮而奮勇鬥爭。
魯迅的筆名不但反映了他的聰明才智,而且還體現了他對文學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