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中國古代傳說中龍的九子 | 陽光歷史

 

A-A+

[多圖]中國古代傳說中龍的九子

2017年01月22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95 次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叫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一種說法:老大囚牛(qiuniu) 老二睚眥(yazī) 老三嘲風(chaofēng) 老四蒲牢(pǔlao)   老五狻猊(suānni) 老六贔屭(bixi) 老七狴犴(bian) 老八負屭(fu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屭(bixi)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ao) 老四狴犴(bian) 老五饕餮(tāotie) 老六蚣蝮(bāxia) 老七睚眥(yazī) 老八狻猊(suāni) 老九椒圖(shūtu)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蒲牢,平生好鳴,今鍾上獸鈕是其遺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
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
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
負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
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之二
贔屭(音畢喜),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鴟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簷上。
饕餮(音滔帖),最貪吃,常飾於鼎的蓋子上。
睚眥(音牙自),嗜殺喜鬥,常飾於兵器刀環,劍柄。
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
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趴蝮(音八夏),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
椒圖,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
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鐘的鍾紐上。


囚牛
  傳說中的怪獸。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舊時多刻於胡琴頭上。       


                                       


狻猊

  狻猊Suānni,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主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饕餮tāo tie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睚眥



  睚眥,相貌凶狠,好勇擅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純銅質量,此法器可擋一切煞,亦是專用於擋制、「工形煞」、「丁形煞」等大煞,與斗風水所用。如果發現窗外或對面有化煞工具對著本宅,則可擺放此法器,將對方法器反射,不致受到對方影響。



霸下 



    龍之九子中,名為贔屭bixi,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狴犴



    龍生九子·狴犴(Bi'an)     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螭吻



    螭吻chīwěn     螭吻又叫鴟吻、戀吻,是一種魚龍。古代傳說龍生九子,螭吻是九子之一。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們常把它用作建築物的裝飾,尤以作屋脊鎮火的獸頭為多。古代有一說法「鯉魚跳龍門」、「登者化龍」,即淵源於此。






椒圖



    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啣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蒲牢



    獸名,傳說中的龍生九子,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