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非洲國家元首在國外公開場合突然發飆討文物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非洲國家元首在國外公開場合突然發飆討文物

2016年06月19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96 次


阿克蘇姆方尖碑






奈費爾提蒂畫像

本報駐埃及記者/鄭磊


8月30日,到訪利比亞的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給利比亞領導人穆阿瑪爾·卡扎菲送來了一座古羅馬女神維納斯的雕像。「親愛的穆阿瑪爾,我把這個姑娘給你帶回家了。」他說。這個「姑娘」的家在利比亞沿海的昔蘭尼地區,1913年,義大利軍隊從昔蘭尼的廢墟上「劫走」了她。


9月4日,數千名埃塞俄比亞人聚集在阿克蘇姆,歡慶國寶阿克蘇姆方尖碑歸位。有1700年歷史的阿克蘇姆方尖碑被視為埃塞文明的象徵。1937年,它被墨索里尼下令運回義大利。


9月10日,埃及文化部長法魯克·胡斯尼說,瑞士一家博物館同意無條件歸還「法老之眼」。36年前,它從古埃及阿孟霍特普三世法老雕像上被盜走……


近來,關於非洲文物回歸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由於歷史上西方殖民者的掠奪及走私等原因,非洲的大量文物流落海外。雖然流失文物回歸被認為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但非洲國家在與外國政府、博物館以及拍賣行等一次次的博弈中,摸索出了一些獨特的追討策略。


公開場合突然「發飆」


國家領導人在公開場合索要流失文物,經常會讓「虜掠國」措手不及,這方面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埃塞俄比亞追討阿克蘇姆方尖碑。


二戰結束後,埃塞和義大利簽署了歸還協議,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義大利一直未能歸還。埃塞方面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索要方尖碑。2002年5月27日,這塊方尖碑在羅馬遭到雷擊,掉下了三大塊碎片。此事點燃了埃塞俄比亞人壓抑已久的怒火,討還方尖碑的聲浪隨之而來。


同年6月10日,世界糧食問題首腦會議在羅馬舉行,出席會議的埃塞總理梅萊斯突然在發言中轉換話題,當著貝盧斯科尼和各國首腦的面,猛烈抨擊義大利政府,要求其歸還方尖碑。梅萊斯的突然「發飆」使得義大利政府異常尷尬,會議結束後不久,義大利政府痛下決心,決定歸還方尖碑。


成立文物追討部門


在埃及博物館二層的木乃伊陳列室裡,陳列著埃及歷史上最有權勢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2006年底,一個法國人在網上拍賣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頭髮。他的頭髮怎麼跑到法國去了呢?原來,1976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受到真菌侵害而損壞,被送到法國修補。主持修補工作的人是這個法國人的父親。他在修補完後,順手把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頭髮留了下來。


在得知頭髮下落後,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下設的專門文物追討部門就一直同法國有關方面接洽,並通過埃及外交部與法國外交部進行交涉。起初法國方面不願意歸還頭髮,險些引起兩國間的外交風波。2007年4月,這綹頭髮重新貼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上。


在這個過程中,埃及專門的文物追討部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埃及成立了「歸還走私文物全國委員會」,成員包括數名部長級政府高官以及文物法和國際法專家。該委員會負責把海外流失文物和丟失文物的登記造冊,還要隨時瞭解國外著名拍賣行是否有非法獲得的埃及文物。


在搜集資料的同時,該部門通過多種方式追討文物,如外交交涉,和相關國家簽署文物返還協定,與國外博物館、文物收藏機構和拍賣行交涉等。自2002年至今,埃及已經追回了3000多件文物。


在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也有負責流失文物追討的特別委員會和獨立機構。




阿孟霍特普三世法老雕像

民間組織「發動群眾」


非洲國家還有許多為某一件流失文物成立的追討機構,既有政府出面成立的,也有民間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由埃塞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成立的歸還默克德拉文物協會。1867年到1868年,英國入侵埃塞俄比亞,在襲擊了默克德拉要塞後掠奪了大量珍貴文物。這些文物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等多個英國博物館中。


歸還默克德拉文物協會在埃塞和英國都設有辦事處,並有專門的網站。網站上詳細介紹了被英國掠奪的主要文物資料,並設立了一個追討文物進度表。目前,該進度表顯示:在被英國掠奪的文物中,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追回了10件文物,還有468件文物沒有追回。


該網站還號召海內外的埃塞俄比亞人向英國政府以及英國博物館寫信,追討文物。


2007年6月,一個生活在倫敦的埃塞裔小男孩加布裡爾給英國首相布萊爾寫了一封信,信中列舉了大量證據,表明在英國的默克德拉文物都是英國軍隊從埃塞俄比亞掠奪而來的。信中寫道:「埃塞兒童有權看到這些文物,通過他們瞭解埃塞的文化遺產。」英國首相府馬上給加布裡爾回信,告訴他此事已轉交給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處理。隨後該部也回信說,英國的博物館是獨立於政府的機構,政府沒有權力索要這些文物。但是在信中透露了個「好消息」:大英博物館決定把該館收藏的部分埃塞文物借給英國一個埃塞教堂。這樣,雖然文物還在英國,但畢竟是在埃塞的教堂裡。


通過借展實現「回歸」


2006年初,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肯尼亞國家博物館舉行了一個非洲文物展,展品全部來自大英博物館,其中包括一張來自肯尼亞西部的珍貴割禮面具。這是歐洲博物館收藏的非洲文物首次回到非洲公開展出。


這種文物「回歸」方式一時引起了很多爭論。不少輿論認為,這種方式根本不是文物的回歸,他們質問說:「我們必須問,它們是怎樣被殖民者搶走的?我們從這次展覽中究竟得到了什麼?」對此爭論,大英博物館辯解稱,博物館將來會開展更多的「借展」項目,讓更多的文物回到他們的出土國展覽,同時將與文物出土國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


儘管這種「借展」的方式引發了很多爭論,但埃及一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埃及歷史上最美麗的王妃——奈費爾提蒂的胸像「回家」。1912年,德國的一個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這尊胸像,在向埃及隱瞞了胸像的真正價值後,把它帶回德國。胸像現存於德國古埃及博物館,是埃及流落在海外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多年來,埃及向德國索要胸像未果,便提出「借」胸像到埃及展覽,但遭到拒絕。埃及文物部門異常生氣。2007年3月,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哈瓦斯表示,如果德國不租借胸像,埃及以後將不會在德國舉辦文物展覽。此後,德國的態度有所軟化。目前,兩國還在就此問題進行磋商。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鏈接


文物回家的三大難題


儘管非洲國家近年來成功追討了一些文物,但相對於大量流落在海外的文物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以「全球化和人類文明共享」為由拒絕歸還文物。許多非洲國家面臨資金緊缺、相關法規缺位等問題。其中有三大難題最具普遍性。


難題一:難以提供文物所有權的證據。


根據國際文物返還條約的規定,文物出土國在向文物所在國追討文物時,必須提供該文物詳細的資料,如體積、重量、顏色以及丟失時間等細節,以證明該文物的確來自該國家。但由於很多流失文物是非法發掘,沒有考古證明文件,也就無法證明其所屬權。


2006年9月,美國伊利諾伊州博物館向肯尼亞歸還了一件祭祀木雕,這是肯尼亞首次向外國博物館成功追討文物。在追討過程中,肯尼亞差點因為文物所有權證明問題和木雕失之交臂。這件木雕是1985年被人從肯尼亞姆瓦克魯家族的墓地盜走的,後來流落到美國。有人在2003年出版的美國《人類學學刊》上找到了一組照片:美國人類學家琳達和莫妮卡在該木雕被盜前拍下的姆瓦克魯家族的一名成員與木雕的合影。這成為了木雕屬於肯尼亞的鐵證。


難題二:回歸文物是否能得到妥善的保護。


一些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緩慢,沒有足夠資金投入文物保護,也缺乏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有些國家戰亂頻仍,文物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不久前,非洲某國要求一家英國博物館歸還殖民時期被掠奪的文物,但這家博物館卻以該國沒有能力保護這些文物予以拒絕。該博物館反問說:你們能有設施使歸還文物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嗎?你們有防盜設備嗎?你們有文物保護專家和管理人員嗎?


難題三:如何打擊和遏制文物走私。


對於非洲一些國家來說,在大力追討海外流失文物的同時,不斷有大量文物走私到國外。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價值5億美元的文物從非洲流失。另據美國聯邦移民和海關執法機構今年9月透露,從世界各地走私珍稀藝術品到美國的案件數量正呈上升趨勢,這其中不乏非洲的珍稀文物。


因此,非洲國家在採取有效措施打擊文物走私的同時,應該加強同有關國家海關部門的合作,遏制文物流失海外。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