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教士湯若望冤案始末:驗證日食獲勝反被判凌遲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傳教士湯若望冤案始末:驗證日食獲勝反被判凌遲

2015年09月10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380 次


 


    明末清初這些傳教士他們在中國主要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為了傳教還學習中國的漢語,把中國的文化往西方介紹,把西方的文化往中國來介紹,這起了一個交流的作用。

    湯若望,德國人,明末清初活躍在北京政治舞台上的西方天主教傳教士,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的欽天監任職,順治皇帝還任命他為欽天監監正,因其所制曆法遭到朝中保守大臣的反對,遭誣陷而下獄致死。康熙親政後重新審理了此案,為湯若望平了反,通過湯若望這個冤案,我們可以窺見清朝初年朝政的跌宕起伏。      

    ●傳教士在京●

    ■在眾多的來華耶穌會教士中,以利瑪竇和湯若望最為著名

    ■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歷書》,製造天文系

    第一個大問題,就是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在北京的活動。元朝時,中國的絲綢、造紙術、火藥、印刷術等發明都傳到了西方,西方的一些傳教士來到中國,但為數不多,如馬可·波羅。明朝嘉靖三十一年開始,一直到清初耶穌會教士陸續來到中國,但規模也不大,幾十號人。他們這些人用勸說和教義來教誨人們,擴散其影響。在眾多的來華耶穌會教士中,以利瑪竇和湯若望最為著名。

    利瑪竇是明末清初來中國的第一個有名的傳教士,這個人加入耶穌會後曾接受東方傳教的培訓,對中國儒學有所瞭解。來到中國後,他把傳教和儒學相結合,謂之「合儒」,盡量地中國化。他瞭解士大夫在中國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為了博得他們的信任,他用十五年的時間鑽研儒家經典。他精通漢語,一面教學,一面傳教,利用他的西方科學知識和已具備的漢文化修養結交權貴,像萬曆皇帝,宰相葉向高、徐光啟,大臣李之藻、袁宏道,都是他的好朋友。這個人死後葬在了北京,現在在北京市委黨校裡邊有很多傳教士的墓地,其中他是第一個。

    利瑪竇他們當時耶穌教會為什麼往這兒來呢?因為《馬可·波羅遊記》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個遊記當中寫中國如何如何富裕,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看美國一樣,去了都能撿黃金。這個書在西方影響很大,所以這些人由於對財富的覬覦,對傳教,對擴大教會勢力的渴望到了中國,利瑪竇是第一批人。

    湯若望這個人出生於德國科隆的貴族之家,性格比較活躍,學習成績很好。畢業後被保送羅馬的日耳曼學院,在歐洲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天文、數學都有研究。1619年受耶穌會派遣在法國神甫金尼閣的帶領下到達澳門,明朝天啟二年進入廣東,同年12月25日到達北京,1630年再次進京,繼任已故教士鄧玉函之職,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歷書》,製造天文系,在中國生活了47年。這個人就基本上把一生都獻給了傳教事業,都在中國活動。

    湯若望精通天文歷算,他以對月食的準確測算贏得了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當時中國曆法已經不太精確了,經常出錯。

    明朝末年徐光啟奏請開設歷局,就是修訂曆法的一個機構。徐光啟做過宰相,這個人比較開明,他因看到了西方科技的進步,比中國先進,所以他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學習,採用西洋新法推算中國的曆法效果很好,這樣徐光啟對西方傳教士更加信任。

    到了崇禎七年,《崇禎曆法》137卷修成。崇禎十六年,皇帝下詔,把《崇禎歷書》改稱為《大統曆法》,準備實行,但還沒等到頒行,明朝就滅亡了。

    湯若望利用修訂曆法博得了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信任,還在中國學者李祖白的協助下寫了《遠鏡說》,《遠鏡說》就是對望遠鏡的一些原理進行了介紹。

    在明末戰事頻繁,後來明軍越來越處於劣勢,所以朝中大臣就想在火器上有所突破。湯若望就幫助明朝用西方的辦法督造戰炮,他口述了有關製造大炮的相關技術,由焦勖等人整理編成了《火攻挈要》兩卷和《火攻秘要》一卷。崇禎九年時候,湯若望奉旨設廠鑄炮,兩年中造了大炮20多門,這個大炮威力很大,在和滿族在東北打仗的時候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歷史進入到清朝初年,當時1644年,清兵進入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命令內城的居民三天之內要搬出,湯若望給多爾袞寫了一個折子,他說:「為了保護教堂和天文儀器以及圖書資料的安全,請求仍在原居地居住。」同時他把自己從事的傳教和修歷工作做了簡要的介紹,第二天他的奏請得到了恩准。     

    ●與順帝關係●

    ■修訂《時憲歷》,在全國實施,並擔任天文台台長

    ■兩年之間,順治皇帝親自登門造訪了24次


    隨後湯若望數次奉詔入宮,他對皇帝和攝政王說《新曆法》的優點,並呈現了望遠鏡、渾天儀、地平晷這些天文儀器。當時滿族人剛到北京,都沒見過這些,覺得特別好玩,好奇。而且湯若望用西洋的新法準確地預測了順治元年即1644年農曆八月初一的日食。攝政王一看,果然不錯,就讓他把《崇禎曆法》再改一改,湯若望就奉命對《崇禎曆法》進行修訂,將原來的修曆法137卷修訂改成103卷,連同新編的一些新歷本呈現給清政府。多爾袞被他說服後,清廷下令從順治二年開始,將其參與編撰的新歷定名為《時憲歷》,在全國實施。

    順治七年的時候,清政府給傳教士賜了一塊地,湯若望在宣武門天主教堂旁重建一個新的教堂,並對原由利瑪竇所建的天主教堂進行擴建,如此,把宣武門這個教堂變成北京城內最大的一個教堂,後稱南堂。這個南堂也是湯若望等神甫的居住地,他們平常就住在這兒。他們的工作地點是在現在建國門有一個天文台,現在還有這地方,叫古觀象台。在古觀象台工作的傳教士大概有50多個人,湯若望是其中主要的負責人,用現在話來說他擔任台長,當時叫欽天監的監正。

    湯若望用曆法,用天文儀器這些先進的東西贏得了朝中大臣的信賴,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從順治八年到十四年冬,他成為順治皇帝的一個好朋友,和順治皇帝建立了一種十分緊密的私人關係。當時年輕的順治皇帝親切地稱呼湯若望為「瑪法」(滿語:可親可敬的尊者、長者,爺爺),這個「瑪法」可以隨時進宮去見皇帝。而且順治皇帝也多次親臨湯若望的居住地與之暢談,求教西方的曆法,這個事在湯若望有一本書叫《修歷紀事》有記載。僅順治十三年、十四年兩年之間,順治皇帝就親自登門造訪了24次。湯若望很受感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學問上循循善誘,在國事上忠言直諫,這使年輕的順治帝倍感可親可敬。順治帝當時比較年輕,他求知的渴望很強,再加上朝中大權由攝政王來控制著,我想可能他內心比較空虛,對西方比較好奇,所以經常到湯若望這兒來。

    湯若望之所以和順治皇帝、和攝政王大臣套近乎,他的目的當然是爭取這些人的支持,最終目的是傳教。所以從這一時期,順治帝的某些言論和行動中可以窺見他的影響,湯若望對他的影響。順治帝對湯若望的恩寵不斷升級,對湯若望傳播的西方宗教和西方的學問表示出明顯的好感。到順治十年,順治帝親賜湯若望「通玄教師」這麼一個榮譽稱號,並頒發詔令褒獎湯若望,現在話就是口頭表揚一番。順治十四年,又親賜天主堂立碑,御制碑文,南堂,他們天主教堂搞了一個碑文,由順治帝給他做的碑文,並賜教堂匾額為「通玄佳境」。

    順治帝在賜給湯若望「通玄教師」的詔令中,隻字未提宗教之事,而是肯定湯若望的曆法之功。因為攝政王和朝中大臣一致認為靠洋教來統治中國是不行的,還得靠儒教文化。

    就在湯若望受寵之時,厄運正向他一步步地走來。


    ●曆法獄案經過●

    ■曾兩次遭到中國對手誣陷,均未被順治帝採信

    ■順治帝死後對手抓住親王葬期擇日一事發難

    第二個大問題歷獄經過。所謂歷獄就是因曆法之爭而造成一場冤案。中西曆法之爭由來已久,早在順治十六年,朝中有一個大臣叫吳明烜,這個人就上疏說湯若望的曆法不行,不管用,錯誤很多。吳明烜為什麼上疏呢?他和湯若望結下了怨恨,因為在這之前,吳明烜原來這個人,他就在欽天監任職,力推回回歷。這個人他是力推他們的回回歷,但弄得不准。湯若望上疏指出他的錯誤,所以這個人比較惱火,當時是被革職回家了。

    到了順治十六年的時候,他上疏彈劾湯若望,他說:你湯若望這個曆法也不行。結果順治讓手下大臣到觀象台去驗證,結果吳明烜的推算有誤。按照清朝的律法,本應該殺頭,但是順治赦免他,並沒有治罪。到了順治十七年,欽天監的官員,也是回回人,叫楊光先,又上疏對湯若望進行非難,他上疏提名叫《辟邪論》,「邪」就是邪教,他認為西方這個教是邪教,他把這個《辟邪論》折子印了五千份,廣為散發,說湯若望等傳教士有三大罪狀,「潛謀造反」、「邪說惑眾」、「曆法荒謬」。

    楊光先還說:「湯若望這個人在澳門屯兵不少」,湯若望就是這些屯兵的頭目,而不可不防啊。在澳門屯兵這麼多,不可不防。

    這三條罪狀都是很狠的,哪一條都可以置湯若望於死地。但是順治皇帝看了這個奏書以後,他覺得楊光先這個奏書有點兒太勉強,所以對他這些無稽之談置之不理,於是楊光先這次也沒得逞。

    到了1661年,順治死了,八歲的康熙登基,朝政掌握在輔政四大臣手中。這四人比較保守,沒一個開明的,對西方這一套都不感興趣,甚至反對西洋學說。這樣,朝中有關曆法之爭的雙方力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康熙三年的時候,楊光先就又上疏了,因為覺著把握大些,其上疏的折子名叫《請誅邪教狀》,控告湯若望等「為職官謀造反,造傳妖書惑眾」,如不現在掃除他,後患無窮。

    在這個上疏中,除大力貶斥天主教教義和新的曆法之外,楊光先還抓住榮親王葬期擇日一事。當時榮親王死了,看看哪一天下葬比較好,有關人員找湯若望去討教,結果湯若望沒弄准,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被指責選擇的葬期很不吉利,以致連累了榮親王的母親和順治皇帝先後去世。這可了不得,這就形成涉及重大問題的大案要案了,皇帝、榮親王及其母親也是因為你的事沒弄准而死的。蘇克薩哈和鰲拜也對順治生前的政策早有不滿,但是他們也沒辦法,這次就利用楊光先的上疏下令禮部和吏部要會審湯若望。     

    ●被捕釋放●

    ■驗證日食時間獲勝,反被判凌遲

    ■孝莊斥責四大臣,湯若望無罪釋放不久死去

    康熙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清廷就會審了湯若望,還把在欽天監任職的外國傳教士一塊兒抓來了。這一年的冬天鰲拜把新歷廢除了,同時逮捕關押了已經中風癱瘓的湯若望,同時被打入獄中的還有一些傳教士,像利類斯、安文思這些人。北京王府井的天主教東堂就是這兩個人建的。受連累的還有欽天監一些中國人,像李祖白、許之漸這些經徐光啟培養的學者。這時候湯若望已經偏癱了,說話也說不清楚,由著名的傳教士南懷仁來為他辯護。一審就把湯若望判死刑了。

    之後,又做一次實驗,由中國、回回和西洋三種曆法來觀測,同時預測日食時間。結果南懷仁等人根據西洋曆法預測的日食時間和事實相符,他預測得很準,最為準確,要說是這件事情應該給湯若望帶來好運,結果是並沒有帶來好運,反而加重了他的刑法,由絞刑變成了最殘酷的凌遲。但是就是判決的當天,北京發生了地震(史有記載),接著宮中又有大火,同時天上又出現了彗星,中國人迷信,說彗星不好,所以京城民眾、大臣議論紛紛的,朝中不少大臣都認為這是上天的警告,這可能是我們朝廷辦了什麼不好的事了。這下是救了湯若望的命,當時孝莊太皇太后還健在,四大臣把這個案子審定情況向孝莊做了匯報,誰知道孝莊勃然大怒,斥責四大臣不該如此對待先帝的寵臣。於是鰲拜這四大臣改變了原判,讓湯若望無罪釋放;李祖白等五名欽天監官員處斬。徐光啟在崇禎年間培養的一批漢人、西方天文專家被斬殺乾淨。所幸中國官員許之漸等人被罷黜,腦袋保住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康熙歷獄」。到現在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跌到了低谷,中西文化交流面臨著中斷的危險。

    年逾古稀的湯若望雖然被釋放了,回到了宣武門他的教堂裡去養病,但是本來身體就不好,又經過這一番折騰,身體狀況是越來越糟糕,出獄以後大概兩個多月,在華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湯若望在痛苦中辭逝,享年七十五歲。因其所賜墓地當時已經被沒收了,他的屍體沒地方放,所以別的傳教士也不知道葬在什麼地方了,反正是不敢明目張膽地葬。

    這個案子以後不久,楊光先、吳明烜被任命為欽天監的監正、監副,按現在話說就是正副台長,回回歷取代了西洋曆法。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就在楊光先等人得意洋洋之時,朝中的政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曆法再較量●

    ■比試測算日影,看哪種曆法准

    ■康熙八年,清政府正式復用西洋曆法

    第三個大問題,就是平反過程。

    康熙六年,14歲的康熙皇帝親政,康熙對鰲拜等四大臣的專斷早有不滿,但這幾個人現在還挺不知趣,特別是鰲拜,很蠻橫。康熙原來就對他們很反感,所以常常聽孝莊和兩宮皇太后說湯若望如何如何好;湯若望落到現在這一步,死無葬身之地,都是被別人誣陷的,康熙決定要親自查明此事,為湯若望平反。

    康熙七年十一月,內閣通知楊光先、吳明烜和南懷仁,叫他們都過來,比試測算日影,看誰的准。辦法是在地上立一根直木,預測正午日影所到之處。測了三天,都是南懷仁預測得准,所謂「正午日影正合所畫之界」的結果。這是西洋曆法的勝利。而楊光先和吳明烜這一方有很多錯誤,這些錯誤被南懷仁一一指出由於,楊、吳兩個人不服。這樣朝中又組織二十多位滿漢大臣對雙方的測算結果進行為期數天的再度測試,最後奏報康熙說:「南懷仁測驗,伊所指儀器逐款皆符;吳明烜所測驗逐款皆錯。」說南懷仁測的和所有儀器測的,每一款都符合,吳明烜每一款都不行,都有錯誤。這就對楊光先很不利了,楊光先自知大事不妙,但是還要掙扎掙扎,他趕快上疏,說「中國乃堯舜之歷」,中國的曆法是從堯舜留下來的,「安可去堯舜之聖君而採用天主教歷?」怎麼能用天主教歷?中國人怎麼能用天主教歷呢?「中國以百刻推算,西曆以九十六刻推算,若用西曆,必至短促國祚,不利子孫。」康熙看後大為光火,下令將楊光先、吳明烜等人革職查辦,楊光先論罪處死斬立決,老婆、孩子流放寧古塔,後來楊光先沒斬立決,還是放他一馬,叫他回家了。

    咱們現在用這個曆法還是西洋曆法,一天還是九十六刻,至此楊光先這一派遭到重大挫折。到了康熙八年三月,清政府正式復用西洋曆法,同時楊光先早已不當官了,讓南懷仁擔任欽天監的監正,此後一直到道光時期,欽天監都是由西洋人來掌握著。     

    ●平反昭雪●

    ■南懷仁上奏為湯若望平反

    ■康熙和孝莊太皇太后攜朝中大臣親臨墓地悼祭

    這一年的五月,康熙制住了鰲拜,朝中政局大變,康熙控制了朝局。這時候南懷仁一看,時機對他有利,他連續寫下了三個折子。中心內容是控告楊光先依附鰲拜等權貴,對楊光先羅織的三大罪狀進行反擊。

    最後南懷仁呼籲為湯若望平反昭雪,他說:「臣等與若望俱天涯孤蹤,兔死狐悲,情難容己,今權奸敗露之日,正奇冤暴白之時。」不久康熙帝就接受了他的請求,按慣例在朝廷上集體討論為湯若望平反一事。

    當年曆法冤案當中受害的人都得到了平反,湯若望也恢復原官職,歸還了他的墓地,並賜銀五百多兩為湯若望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地點就是現在市委黨校院內。葬禮上,皇帝特派官員宣讀了自己的親書祭文,說:「湯若望鞠躬盡瘁,恤死報勤,朕悲其長逝,特加恩恤,遣官致祭,爾如有知,尚克歆享。」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你如果在天有知的話,也應該稍微心安一點了。

    面對皇帝的悼詞,南懷仁、利類斯、安文斯這些西洋傳教士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災難、厄運終於過去了。不久,康熙皇帝覺得光派人去賜點兒銀子,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他又和聖祖太皇太后,就是孝莊攜朝中大臣親臨墓地,帶了一幫大臣又到墓地去了。按照中國的禮節、禮俗悼祭湯若望,這很隆重了,朝中人士和傳教士都認為中國皇帝的這一舉動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哪個大臣享受這麼高待遇啊,是不是?先是派特使、賜銀子、還墓地、恢復官職,這又來了一次,把老奶奶也搬來了,這個恩典大了。

    湯若望在中國皇宮先當官享受恩寵,後被判分屍酷刑,就是凌遲了,繼而神奇獲救。這個經歷,被德國歷史學家稱為「是使所有好萊塢採用過的有關中國的題材都黯然失色的電影素材,構成了一部高低起伏的戲劇」,說這很有戲劇性。

    湯若望冤案平反後,宣武門的南堂歸還給了南懷仁,歸還給了西洋傳教士,原羈押在廣州的25名傳教士也陸續被允許返回原傳教區,清初「歷獄」最終得到解決。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