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曾挽救中國民族火柴業:火柴大王栽在蔣介石手裡
「火柴大王」劉鴻生縱橫商場多年,曾挽救了中國的民族火柴業
劉鴻生企業旗下的火柴品牌
從洋人的買辦到發展民族工業,從堂堂大老闆淪為「小夥計」,從抵制日貨發家到效忠「黨國」而敗落……他歷盡風波,輾轉奮鬥50年,人稱「煤炭大王」「火柴大王」。然而最終,這個傳奇一時的「火柴大王」還是栽在了蔣介石的手裡。
失學高材生去巡捕房教書
劉鴻生,浙江定海人,1888年生於上海,1956年死於上海,他創造了中國近代火柴工業,他奇跡的一生在上海起步,完成,消散。
在中國近代工商業的大亨們中,劉鴻生是一個特例。他沒有雄厚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也沒有豐富的政治革命閱歷,在政界、商界都無高枝可攀。他的父親在病逝之前一直做著招商局的輪船買辦,沒給家裡留下財產。許多年後,劉鴻生還記得當時家中的銀箱並沒有存著銀洋,只有一疊當票。
儘管家境貧寒,劉鴻生的母親為了不招致鄰人的恥笑,還是絞盡腦汁、含辛茹苦地維持著兒子的學業,並最終送他讀上了一般人很難考入的上海聖約翰大學。劉鴻生由於才智敏捷、成績優異而給校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僅被免去了全部學費,還有每月10元的生活補助。正是在這裡,他學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和與洋人打交道的經驗。
劉鴻生本可以由此繼續留學深造,獲得一個良好的人生起點,但由於他拒絕了校長要求他成為基督教牧師的建議,不久便被學校除名。迫於生計,劉鴻生找了一份教外國巡捕學上海話的差事餬口,月薪40元。兩年後他滿20歲時,月薪漲到65元,生活已能自給。但對年輕的劉鴻生來說,這些錢只能為他提供一日三餐和一套得體的西服,並不能滿足他出人頭地的願望。
從跑街推銷員到煤炭大王
1908年,劉鴻生經人介紹,進入英商所辦的上海開平礦務局當推銷員,當時叫「跑街」。除月薪100元以外,每推銷出1噸煤,還有8錢4分銀的佣金。
從此,劉鴻生搭上了人生的順風船。
舊上海商賈雲集,操著中國各地方言的生意人和夢想在此撈世界的各路冒險家,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努力讓自己浮出海面,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支配錢財和人生。
劉鴻生靠著兩個優勢成了這樣的「自由人」,一是純正英語,二是對這份職業的珍惜——他「跑街」跑得格外勤奮。開平煤在上海原本並沒有多大市場,但劉鴻生硬是用自己的辛勞為它換來了良好的聲譽。半年之後,開平煤銷遍上海。
1909年,劉鴻生被委以重任,在上海成立煤炭售品處,專門經銷開平煤,享受售後一半的利潤。他成了開平礦務局在上海的主要買辦。
劉鴻生開始大展鴻圖。他先是與人合夥建立各種煤號,由單純的接貨改為自租輪船赴秦皇島運煤,又由經銷單一的開平煤發展到銷售開染煤、山西煤、日本崎籐煤、安南鴻基煤,銷煤業務不僅遍及長江下遊的主要工商業城市,而且擴展到偏僻的鄉村。
三年之後,劉鴻生的財產達到100萬兩白銀,他從一個貧寒的大學生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1918年,當他在上海法租界營建佔地30畝的花園洋房時,他已是名震上海灘的「煤炭大王」。
然而,真正讓劉鴻生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還是火柴。
火柴在他手裡玩出了花樣
中國人最早引進火柴是19世紀中期的事,直到20世紀20年代還主要使用世界火柴大戶瑞典和日本的產品,國人自己的火柴廠雖然也有好幾十家,但皆因規模太小而無法與洋貨抗衡。
1920年,由「五四」肇始的抵制日貨運動逐漸高漲,進口火柴數量急劇減少。這為中國火柴業的發展提供了良機。這一年是中國火柴業的幸運年,更是劉鴻生跨入火柴業成為「火柴大王」的機遇年。
在劉鴻生年輕時遭受的種種屈辱中,最令他銘心刻骨的莫過於他的岳父對他婚事的極力反對。他的夫人葉素貞是上海著名的燮昌火柴廠廠主葉世恭的千金,兩人多年同學,日久生情,私定了終身。出於對這種「有傷風化」行為的憤慨和對一個煤炭「跑街」者的蔑視,葉世恭拒不接納劉鴻生為他的「乘龍快婿」。劉鴻生也不甘示弱,在與葉素貞斷然成婚的同時,發下重誓,總有一天要將燮昌火柴廠「擠進黃浦江」。
憑著對國內火柴行情看好的精明眼光,1920年元旦,劉鴻生避開競爭激烈的上海,在蘇州開辦了鴻生火柴公司。
但是,鴻生火柴公司在1924年以前卻一直未能盈利,所產火柴也一直處於滯銷狀態。當得知原因是技術不過關時,劉鴻生不惜重金聘請化學工程師林天驥,歷時半年研製出了堪與洋貨媲美的火柴。新產品一問世,劉鴻生絕處逢生,它的寶塔牌火柴暢銷全國,成了婦孺皆知的名牌。與此同時,劉鴻生終於看到了燮昌火柴廠的倒閉。慘敗的岳父雖沒跳黃浦江,卻只好忍痛低價將葉家經營了近50年的產業賣給了自己的女婿。
在這個殘酷的商戰回合中,劉鴻生不僅大出了一口怨氣,而且淨賺20萬兩銀子。然而,在他的火柴事業生涯中,這次兼併只是牛刀小試。20世紀30年代,瑞典火柴捲土重來,國內的許多中小火柴廠紛紛「舉手投降」。劉鴻生再次抓住機會,團結了全國52家火柴廠,成立全國火柴同業聯合會,並出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以共同的力量一致對外。
1930年7月,鴻生與當時的另外兩大火柴公司——熒生、中華合股,成立大中華火柴公司,劉鴻生出任總經理。此後,大中華火柴公司又兼併了杭州、九江、漢口等地的火柴企業。這些舉措,既使劉鴻生由一個火柴廠主變成中國火柴行業的領袖,又使民族火柴業從瑞典人手中奪回了國內市場。
劉鴻生的奇跡還沒有結束。1930年,上海四川路上矗立起高達八層的鴻生企業大樓。在這座劉氏集團的大本營裡包括了開灤售品處、水泥公司、碼頭公司、華東煤礦公司、章華毛紡公司、大中華火柴公司、中國企業銀行。大樓門口一排排金字招牌耀眼奪目,像是在弱肉強食的上海灘上陳列著的一個個戰利品。
但是好景不長,春風得意的劉鴻生就遭到了八年抗戰和官僚資本的雙重打擊。
四大家族蠶食劉氏工業帝國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量工商業資本遷往內地躲避戰火,劉鴻生的人生舞台也在這次大撤退中從上海搬到重慶。一向迴避政界的劉鴻生終於被蔣介石親手拖進了四大家族的勢力範圍。
1940年12月,蔣介石親電劉鴻生,邀請他赴渝主持建立後方工業基地,並許諾提供1000萬元,以補償他落入日軍手中的企業損失。劉鴻生備感鼓舞,欣然受命,迅速地勾畫出了振興西部的藍圖,並艱難地將其付諸實施。他在西南地區,直接或間接投資的火柴廠和火柴原料廠達到八家,保證了國統區的火柴供應,為國民政府帶來巨大財源;在西北,他集資籌建了西北毛紡織廠。劉鴻生不辱使命,為開發西部地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是,當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的時候,劉鴻生本人又得到了什麼呢?十幾年後,他回憶說:「所謂大後方的企業,事實上是由官僚資本控制的,我在重慶和蘭州的企業,都有來自大官僚宋子文、孔祥熙的投資。我本是上海的大老闆,在重慶卻成了別人的小夥計。」
儘管劉鴻生為「黨國」盡心竭力,但在四大家族的眼裡他仍是個外人。蔣介石允諾的1000萬元始終沒有兌現,孔祥熙更是利用他資金和物質的匱乏,控制了劉氏企業五分之四的股份和各部門人員的安排。八年抗戰對於整個中國是一場「慘痛的勝利」,對於劉鴻生本人則堪稱「體面的失敗」。
在旁人看來,劉鴻生在戰時能得到蔣介石的青睞,與官僚集團緊密結合,地位是日漸顯赫。但像他這樣不諳政壇套路的人,妄想從政客手中撈取好處,無異與虎謀皮,最後反被痛咬一口。這是劉鴻生的悲劇,也是遊離於爭權奪利的政界之外的所有商人的悲劇。
戰後劉鴻生的產業繼續遭到蠶食鯨吞。1948年,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蔣介石推行幣制改革,強制發行金圓券以代替形同廢紙的法幣,並派蔣經國到上海用新幣換取民間金銀美鈔。蔣經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劉鴻生。在軍法制裁的威脅下,劉氏集團共交出黃金800條,美鈔230萬元,銀元幾千枚,兌換成了天天貶值的金圓券。
這場浩劫使劉鴻生的企業元氣大傷,他本人的冠心病也驟然加劇。戰爭的磨難沒能打倒他,經營了幾十年的事業卻毀在強權之下。
解放後,劉鴻生的企業實現了公私合營,劉氏工業帝國成為過去。68歲時,突發的心臟病給他忙碌而困惑的一生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