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重慶洪水全記錄: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漢高祖後三年
我市最早的洪澇記載是什麼時候?
我市建國以來最大洪災是哪一年?
大米曾因災漲價逼人把孩子丟下河?
日前,長江特大洪峰通過主城,水位創下20年來新高,成為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然而,如果翻開重慶氣象記錄的歷史,將眼光放到更遠,這場洪水並不算最凶,也不算可怕。
記者為你盤點重慶歷史上的大洪水,讓我們能客觀看待今天面臨的災難,也希望立此存照,提醒市民警鐘長鳴,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1998年的朝天門(資料圖片)
2195年前
有最早洪澇記載
大旱大澇鬥爭,幾乎貫穿了千百年來重慶人的生活。在《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重慶卷中,關於暴雨洪澇災害的記載多達厚厚60多頁。
重慶歷史上最早的洪水記載,出現在2195年前的漢高祖後三年(公元前185年),不過,只是「豐都,夏,江水溢」短短幾個字,很難看出當時洪水的具體大小。而隨著時間拉近,關於洪水的記錄保存下來的越來越多,自1841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暴雨洪澇的記載。
暴雨洪澇
平均2至10年一遇
據統計,重慶暴雨洪澇平均2~10年一遇。從近40年來看,暴雨洪澇在上世紀60年代最多,80年代次之,70年代相對較少。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政府防洪治洪的大力投入,今天我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正因為如此,當市民紛紛擠到朝天門觀「潮」時,不再談洪水色變。
重慶有四大
暴雨洪澇高發區
據瞭解,我市洪澇有地域性,地區間差異非常明顯。其中,有四大暴雨洪澇高發區:一是梁平、開縣等地,平均1年一遇;二是北碚等地,年平均暴雨洪澇為0.9次;三是榮昌等地,年平均暴雨洪澇0.7次;四是酉陽等地,年平均0.6次。而忠縣、涪陵、萬盛、江津、潼南等地發生洪澇的頻率則相對較低,一般都在25%以下。
作為重慶最常見的嚴重災害之一,洪澇災害大多由暴雨引發。有的和這次一樣,是上遊暴雨造成的過境洪澇,有的是本地大範圍強暴雨造成的本地洪澇,有的則是兩者合力導致。如1905年7月和1945年8月的兩次嚴重洪澇災害,都是由於四川西部強暴雨造成的;1981年7月中旬四川盆地西部和重慶市同時出現大範圍強暴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億元的嚴重洪澇災害,則是上遊暴雨和本地暴雨疊加造成的。
1998年
記錄:全市共降暴雨196次
這一年,全市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4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暴雨洪澇頻繁發生,全市共降暴雨196次,大暴雨27次,分別超過常年90次和16次,並因此造成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境內各大江河均超警戒水位,形成了全市近50年來出現暴雨洪澇次數最多、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特大自然災害,全市40個區縣均受災,受災人口達18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72.4億元。
故事:戰士用身體擋洪水
這一年最讓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戰士用身體當牆保衛老百姓的家園。
川威皮革廠的退休職工鮮家成,當年住在南岸彈子石的大佛寺。鮮家成的家在單位集資房的三樓,洪水沖過防盜門進了屋。
沒有電話,電源全部切斷,鮮家成非常絕望。此時,武警戰士劃著衝鋒舟來到他的家,救走了他一家五口。「那時真的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鮮家成至今充滿感激。
1981年7月
記錄:建國以來最大洪災
1981年7月中旬,嘉陵江、長江爆發特大洪水。7月16日14時,北碚嘉陵江洪峰水位達208.17米,4天猛漲25.08米。21時,重慶寸灘長江水位達191.41米,為歷史上僅次於1905年的大洪水,也是建國以來重慶最大的一次洪澇災害。全重慶被淹城鎮鄉425個,涉及140多萬人。
故事:望江廠十萬人停產搶險
現年60歲的何國才是望江機械廠的職工,他家珍藏著一張1981年長江洪水的照片,他說:「當年,望江機器製造廠十餘萬人全部停產搶險。」
望江機械製造廠座落在江北區郭家沱,1981年7月9日上午,正在車間做工的何國才聽廣播通報,長江漲水了。他和同事出去查看,「只漲了半米,沒在意。」
雨不停地下,「到了12日中午,臨江或地勢低的家屬區和廠房不少被淹,只剩下房頂了。」何國才回憶,12日下午,工廠全面停產,工人分成兩撥搶險,一部分人忙搬家,一部分人搶救機器設備,廠裡兩千多名基幹民兵還有子弟校的學生都奮戰在搶險第一線。
經過3天搶險,望江機械廠保全了大部分設備。「廠裡十餘萬人無一人死傷。」最後統計,工廠損失上千萬元。各地企業來支援,僅一個月時間,工廠就恢復生產。
1931年8月
記錄:全國因洪災死亡40萬人
8月上旬,重慶大河水漲,水位逼近江北各城門,成為10年來空前的大水災。據記載,巴縣淫雨為災,降水暴漲,低處盡成澤國,漂沒田房財務,淹斃人畜均不可數計。其中,江津、彭水、南川、開縣、巫溪都被水災賑委會核定為一等受災縣,綦江、永川、銅梁、潼南、秀山、酉陽、豐都、黔江、巫山、萬縣、奉節等則被核定為二等、三等受災縣。
據記載,當時不僅重慶,整個長江中下遊省份都在洪水中苦苦掙扎。1931年的洪水,全國有40萬人死亡。
故事:頻繁搬家又頻繁失去家
現年90歲,家住南岸區彈子石東坪一村的居民李長雲老人,還依稀記得,1931年的7月異常悶熱,降雨整整持續了近一個月。
「雖然已經入伏了,但是我媽幫人洗的衣服,硬是半個多月都幹不了。濕氣大得很。」當年,剛剛11歲的李長雲和家人在彈子石的河邊搭建了一個草棚,和當時沿江而上的人住在一起,但一夜之間,大水沖走了所有人的家園。
「頻繁地搬家,又頻繁地失去家。」在李長雲的記憶裡,洪水退去後,他家連鍋都沒有了,父親帶著一家人沿著長江下湖北逃難,才發現,原來這場災難給大家帶來的災難遠遠比想像中的要強。
長江上,隨著江水沖來的死屍無計其數。據記載,當時,川江洪水東下時,又與中下遊洪水相遇,造成全江型洪水。整個江漢平原一片汪洋,洪水浸泡達三個月之久。
1849年
(清道光二十九年)
記錄:民有拋棄小兒於河
綦江四月十四日大水,田土多沖壞。五月又大漲。冬,米價大貴,道饉相望,民有拋棄小兒於河者。
1227年
(宋寶慶三年)
記錄:最古老特大洪水標記
六月,重慶發生特大洪水。重慶江北縣梅溪鎮灰樓灣長田坎一處岩石上水位標記寫道:「丁亥寶慶三年六月初七日水長(漲),初八高至水作。」這是長江流域現存最古老的特大洪水標記,其規模為千年一遇。(經計算測定當時寸灘長江水位為194米。)
公元前185年
(漢高祖後三年)
記錄:重慶最早洪澇記載
重慶現存首次洪災記載:豐都,夏,江水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