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簡述中國彩票小史 | 陽光歷史

 

A-A+

[多圖]簡述中國彩票小史

2015年05月28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62 次

博彩活動在中國由來已久,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大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的敘述,而真正意義上的彩票直到19世紀後期才在民間出現。1905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首開政府發行彩票的先河,隨後以「教育」、「善後」、「濟實」、「慈善」等各種名義發行的彩票相繼出現。新中國成立後,彩票被取締。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發展,彩票又重現於人們生活之中。1987年,中國政府發行了第一套福利彩票。如今,名目繁多的彩票隨處可見,天天都有彩票開獎,彩票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彩民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這張清代的「興文教育彩票」,是清末眾多彩票中很普通的一種,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可以看做那個時期中國彩票的一個縮影。彩票上寫著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開彩,這一天是1908年的端午節,它不僅有吃粽子的習慣,還有劃龍船等歡樂場面,彩票選擇在這一天開彩,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黃河水災救濟獎券」可算是民國時期中國公益彩票的代表。黃河每次鬧水災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張彩票就是同胞解囊相助的證據。


 




 



這張是澳門南華賽狗遊藝有限公司得勝彩票。作為世界聞名的賭城,澳門的博彩業五花八門,無所不有。賽狗就是澳門很有特色的一項博彩活動,至今仍吸引著大量的彩民參與。賽狗類似於賽馬,俗稱跑狗。澳門的跑狗興起於20世紀30年代,1934年澳門政府批准「南華賽狗遊藝有限公司」開辦賽狗活動,次年1月正式開賽,逢週六、週日夜晚開跑8場。那時的跑狗是由港澳商人合辦的,比較受民眾歡迎。這張賽狗彩票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賽馬彩票也是舊中國很流行的彩票。這三張解放前的賽馬彩票,分別來自張家口、青島、天津。因為舊中國馬票比較流行,所以這幾張馬票現在也不算稀奇,在收藏界只值幾十塊錢一張。舊中國的馬票以天津的最具有代表性。


 



 



賽馬會彩票可以說是老天津最為盛行的博彩遊戲。天津最早的賽馬場開辦於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是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修建的英商天津賽馬場。此後,賽馬場和馬票在津城以銳不可當之勢蓬勃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全盛期。在此期間,天津的賽馬會組織多達7個,馬會發行的彩票炙手可熱。普通「馬票」每張1元、2元,面額最大的是「香檳票」,售價10元。專門從事彩票生意的叫「票行」,馬票、香檳票常由馬會委託專門票行或服務業店舖及個人代為推銷。票行一般提取4%的佣金,有時還要向中獎者索取賞金。票行的廣告琳琅滿目,充斥著津城各大報刊的版面,馬會彩票的名稱也洋洋大觀,什麼倫敦大香檳、英商大香檳、美國慈善香檳、福樂麗、開灤小香檳、上海愛多小香檳等,獎金從幾十萬元至幾千元不等。


 




 



透過這幾張馬票,不難想像當年博彩業的興旺。舊中國雖然經濟不發達,可再窮的社會也會有富人,賽馬場就成了富人們尋找刺激的樂園,而窮人也常常夢想著通過彩票一夜暴富,於是也偶爾「碰碰運氣」。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了,賽馬場一度成了資產階級罪惡的化身,也是屢次政治運動揭發批判的對象,所以賽馬場很快就被消滅得無影無蹤,賽馬彩票自然煙消雲散。


 




 



這張是山西忻縣聚豐祥的促銷彩票。聚豐祥是一家老字號商舖,是全國有名的布店。這張彩票是山西忻縣北街的聚豐祥分號發行的。說起來它不是「正宗」的彩票,叫彩票又不完全是彩票,只是引進了彩票的機制來個「節外生枝」,讓顧客產生一種既購物又摸獎的「雙份喜悅」,很像今天的有獎銷售。


 




 

 

  這張是1983年4月某縣漁薪食品營業所發行的「鮮蛋有獎收購券」。這張票雖然不是彩票,卻有著濃烈的「彩票味兒」,上面規定賣5斤雞蛋就可以領票1張,湊夠了4000張就可以開獎,具體情況是:一等獎1個,獎上海牌寶石花手錶一塊;二等獎20個,獎荊江牌茶瓶1個;三等獎40個,獎彩色面盆1個;四等獎200個,獎毛巾1條。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