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哪個更牛?
與中國相比,俄羅斯的歷史很短,北歐維京人9世紀南徙,與斯拉夫人組成基輔-羅斯公國,到現在只有一千年多一點。沙皇的名詞始於15世紀的伊凡雷帝,來自拉丁文西澤。歷史上,俄羅斯的皇帝大多是廢物、瘋子,而且弒君成風,一片野蠻、混沌。
不過,踏足聖彼得堡便會發現,這座皇城比起西方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想起彼得大帝(1672-1725)的輝煌功業。
回到俄羅斯後,全盤西化貫穿了他以後20多年的統治。他的所作所為,小至禁穿傳統的寬袖長袍、聘請外國技師和專家,大至創立各種中央機構、改革貴族繼承權、訂立公務員制度、改進俄國文字等,短時間內便扭轉歷史的走向,重塑了民族的靈魂,把俄羅斯從愚昧落後的古老傳統裡解放出來。
回頭看中國,與彼得大帝同時代的是康熙皇帝(1654-1722),統治時間長達61年,超過彼得大帝一倍。在中國人眼中,他也是一個少有的好皇帝,革除舊制、施行新政、勤於國事、好學不倦、禦敵入侵、山河一統、治河重農、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其中第二項引人注意,康熙與彼得類似,也有機會接觸過外國人,而且都是學問淵博的傳教士,如南懷仁、徐日昇、張誠、白晉等,見識過外國的新科技,鐘錶、天文儀器、望遠鏡無所不備,不會不知道西方世界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他曾模仿外國科學院建立了蒙養齋算學館,在1685年部分解除了從明朝開始的海禁,設置4關(海關的名詞便是這時候出現的)。但到了1727年,因為害怕漢人內外聯合造反,又走回頭路,重新建立海禁。之後一百多年,他的繼承人蕭規曹隨,閉關自守,錯過了汲取西洋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大好機會,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保住手中的權力,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是康熙模式的失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