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上海百樂門的前世今生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上海百樂門的前世今生

2014年11月05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95 次


 


  傳奇的「百樂門大舞廳」因為白先勇的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而不朽——裡面的主角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上海舞女,發現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級舞廳裡:「好個沒見過世面的赤佬,左一個夜巴黎、右一個夜巴黎,說起來不好聽,百樂門裡那間廁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還寬敞些呢!」
  1929年,原開在戈登路(今江寧路)的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被譽為「貴族區」的上海西區,沒有一個與「貴族區」相適應的娛樂場,1932年,中國商人顧聯承投資七十萬兩白銀,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 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外觀採用美國近代前衛的ArtDeco建築風格,是當時30年代的中國乃至全世界建築設計的新潮。紅遍全上海。
  1933年,百樂門大舞廳正式開業,它外觀華麗,內部富麗堂皇,燈光優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樂隊和紅舞女,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爭奇鬥艷,社交應酬的首選,也因此吸引了無數的社會名流。
  該娛樂場由楊錫繆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三層。低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裡面的設計極其現代,有大量的鎳、水晶和白色木頭佈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轉樓梯通向大舞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尤其是陽台上一個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腳燈,讓人感覺好像在雞蛋上跳舞,當兩層舞廳全部啟用時,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準備離場時,可以有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它代號,車伕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該娛樂場建成後,一度租給某法國人經營。由於出租合同規定,「百樂門」老闆根據客人人數抽成,這位法國人即規定舞客一律自帶舞伴,而收費極為昂貴,這使「百樂門」蒙受極大的損失,不久,「百樂門」辭退該法國人,重新易人經營,並向社會招聘舞女。當時,舞女的月收入達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職員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位叫陳曼麗的舞女,因拒絕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搶殺在舞廳內。日偽時期,靜安寺在"滬西歹土"之內,因此常有許多漢奸到那裡去跳舞作樂,於是便屢次在那裡發生刺殺漢奸的事件。每當發生這類事件,日本憲兵隊的76號的汪偽特務便大舉行動,封鎖周圍道路搜捕刺客。
  1947年,吉米金樂隊在 「百樂門」演奏爵士樂及夏威夷音樂一炮而紅,時間聲名鵲起,成為當年第一支進入高級舞廳的華人爵士樂隊。此時的百樂門已是當年最負盛名的豪華舞廳,成為當時上海 「十里洋場,萬千氣象」的代名詞。
1954年,由於「百樂門」虧空嚴重,而由政府有關部門接管。原舞廳主建築該為紅都戲院,其它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該為紅都電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壓死行人一名,曾被責令停止營業,進行大修。眼下其中的一部分又重建舞廳,仍用原來的名稱,因此現在是劇場與舞廳同時並存。


 



 


  2002年,著名台商趙世崇先生投資2500萬人民幣,對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百樂門進行了恢復性改建,恢復百樂門的卓越風姿並在軟硬體設備精益求精,讓21世紀的百樂門成為無可替代的「東方百老匯」。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