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五筆字型:漢字輸入第一法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五筆字型:漢字輸入第一法

2014年10月2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95 次

1983年8月28日,26鍵方案的「五筆字型」誕生了!這就是後來蜚聲海內外的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第一個版本,距今已然26年矣。


1980年前後,計算機在世界上流行開來,並開始逐漸被引進中國。在中國科學的春天到來之際,中外人士卻有一個巨大的困惑———英文只用26個字母就可以輸入一切詞彙和文本,可是數以成千上萬計、字形結構複雜的漢字該如何輸入電腦呢?




王碼五筆打字通


王永民回憶,當時有人認為計算機時代,漢字「走進了死胡同」,該「壽終正寢」了。國內報刊雜誌上也出現了這樣的文章《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而不乏有識之士對這種論調進行質疑,並試圖找出可以讓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方法。


1970年~1980年,一個漢字對應一個鍵的「整字大鍵盤」開始出現。1979年~1982年,按拼音分區的一字一鍵「整字大鍵盤」被開發出來。1982年,北京大學王選教授領導研製了256鍵、1000個部件的漢字拼形組字「中鍵盤」。這些研究都脫離不了「做鍵盤」的思路。


在河南南陽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在1978年也開始了對漢字輸入法的研究。


說來好笑,王永民做漢字輸入研究的一個源動力是:由於他不識時務地指出「幻燈式」鍵盤(用來解決漢字排版機的校對問題)的缺陷而被「幻燈式」鍵盤負責人羞辱:連做學徒都不配。為了雪恥,王永民發誓要做出一個更好的漢字輸入鍵盤來。從基礎研究入手,王永民在1978到1983這五年時間裡抄編了12萬張卡片,10米高。


王永民對漢字輸入法的研究,一開始也免不了走「做鍵盤」的老路:從188鍵一步步壓縮到138鍵、90鍵、70鍵,一直到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鍵位壓縮到了62鍵。王永民親自動手把62鍵鍵盤敲打出來。


後來,王永民又把鍵位壓縮到36位(包括26位字母鍵和10個數字鍵)。這一切都是在王永民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36鍵方案出來後王永民本已可以向河南科委交差了。但他總覺英文輸入中26個字母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漢字輸入卻需要在十個數字鍵之間切換,不夠完美。


1982年6月,王永民在得到當時河南省副省長、河南科委主任羅干批撥的10萬元研究經費支持後,馬上購買了昂貴的電腦和打印機,同時重新開始抄卡片,做研究。


1983年8月28日,26鍵方案的「五筆字型」從王永民手中誕生。該方案實現了用字母鍵每分鐘輸入100多個陌生漢字。


《英華大字典》主編鄭易裡興奮地表示:「漢字輸入不能與西文相比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1984年春,新華社發表文章稱讚五筆字型是中國文化史上「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重大發明。王永民也被稱為現代的畢升。


「五筆字型」一出現馬上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漢字輸入法方案。然而推廣五筆字型一點都不比發明五筆字型容易,1993年後五筆字型才逐漸流行起來。


為了推廣五筆字型,王永民1984年帶著「五筆字型」來到了當時電腦最多的地方——北京。由於窮,王永民連一天7元的房錢都出不起,只好住到北京府右街的一個地下室裡,一住就是兩年。


在這兩年裡,王永民到各大部委演講、推介「五筆字型」,中午沒有飯吃,他就饅頭加涼水,下午接著講。


一直到1986年,當時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DEC花數十萬美元購買了「五筆字型」專利使用權,王永民才搬離了地下室。


1987年和1988年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分別發文推廣五筆字型。2008年1月,五筆字型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技發明獎。


得益於國內外公司繳納的「五筆字型」專利使用費和王碼480漢卡的熱賣,1990年初由王永民創辦的王碼集團經歷了發展的高潮期,每年有幾千萬元的收入。


但王永民的五筆字型很快就遇到了盜版和拼音輸入法的挑戰。


2000年,王永民發明了五筆數位——通過使用其6鍵數字輸入法,成功解決了傳統五筆字型學習、輸入難,拼音輸入找字難、容易提筆忘字的問題。2008年王永民又發佈了「大一統五筆字型」,實現了五筆和拼音混打。王永民還試圖把數字王碼和「大一統五筆字型」在中小學生中推廣,以抵禦拼音輸入法的對人們使用漢字能力的侵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