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一個德國女人鏡頭下的老北京
赫達其後十三年裡在北京度過的歲月,就是靠著這架相機,騎著一輛單車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勝古跡,拍攝下如今大多已經蕩然無存的舊日景物,留給後人嗟歎其其珍貴價值的照片。
赫達.莫裡遜(Hedda Morrison, 1908-1991) (圖1)
赫達·莫裡遜娘家姓哈莫(Hammer),生於德國南部的斯圖加特,父親是個出版商。或許是出版業務總歸與攝影有些瓜葛的緣故罷,赫達在十歲剛剛出頭的時候就有機會開始擺弄起一架照相機,由此影響到其後的一生都對攝影發生執著的興趣,而最終成為攝影大家。赫達·莫裡遜的家裡後來曾經送她到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的醫學院去攻讀,但她不久就說服家人,改到慕尼黑最早開辦的一家攝影學校學習,從此開始了攝影師的生涯。
赫達二十四歲那年(一九三三年)偶然在一份攝影雜誌的廣告上發現,中國北京的一家德國人開設的哈同照相館正在徵召一名會講英、法、德語的女攝影師。她認為這個職位非己莫屬:她會操這三種語言,她的施瓦布地區的出身——當地人在德國以刻苦耐勞著稱,而且她還是個女性——估計老闆的盤算是可以少付些薪水。結果不出她的所料,北京的照相館果然相中了她。
那個時代的中國,對於一個德國年輕的單身女性來說,實在是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在她隻身離開德國前來中國的時候,家人對她的遠行多少有些擔心,結果送給她一把防身的手槍和一把雨傘,然而她卻在東去航行的船上將它們扔到大海裡,隨身僅有的重要物品就是一架柔來福來的雙鏡頭反光相機。
赫達其後十三年裡在北京度過的歲月,就是靠著這架相機,騎著一輛單車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勝古跡,拍攝下如今大多已經蕩然無存的舊日景物,留給後人嗟歎其其珍貴價值的照片。題頭的照片攝於一九四一年,正是當年赫達·莫裡遜風華正茂的身影。
她在哈同照相館裡管理著十幾號中國夥計,京城裡無拘無束的生活使她漸漸喜歡上這塊陌生土地上的人們和文化。她在京城裡的生活儘管並不富裕,然而卻甘之如飴。
五年之後的合同解約之後,照相館的東家深知她的手藝高明,唯恐她另起爐灶奪了生意,於是力逼她回到德國去。但這時的赫達已經被京城和中國各地的人文風景所吸引,執意要留在中國。經過友人的幫助,終於如願以償。後來她的生活也曾經相當拮据過一番,但隨著她的攝影技藝被人認可,客戶逐漸向她定購各類有關中國的專題照片,她就這樣在京城裡開始了新的生活。
景山與三座門 (圖3)
齊化門冬日雪景 (圖4)
東便門 (圖5)
大柵欄 (圖6)
故宮角樓 (圖7)
冰上健叟 (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