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街上流行紅裙子》劇照。這部拍攝於1984年的電影講述了紡織廠的女勞模與漂亮裙子之間的故事。 80年代,《街上流行紅裙子》大受追捧,銀幕上的「紅裙子」使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樣式中解放出來,開始追求服裝色彩和式樣的變化。1986年,《中國紡織報》登載了題目為《北京流行黃裙子》的文章,「當時對行情反應靈敏的個體服裝攤販,迅速推出一批黃裙子。在西單夜市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黃裙子有如一叢叢盛開的黃玫瑰……」一時間,色彩鮮艷的裙子成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時尚的標誌。上世紀90年代中期,超短裙出現,加上「迷你」兩字,曾經被部分保守媒介視為洪水猛獸。進入21世紀,中國女性對於服裝訴求越來越趨向凸現個性、標新立異。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唐裝開始走向世界、各式旗袍炙手可熱,中國服裝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如今,一步裙、吊帶裙、泡泡袖……裙子衝破季節和式樣的束縛,在一年四季、各種場合扮美著女性。新華社發
這是1986年,北京街頭幾位穿著裙裝的姑娘在聊天(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大連1991年流行的超短裙風韻獨具(1991年9月21日發)。新華社發
1994年夏日,成都的姑娘們身著長裙走在大街上。當年,姑娘們的這種裝扮曾被認為具有大膽、奔放、俏皮的特色。新華社發
2005年4月5日,兩名身著夏裝的女青年走在山東濟南市泉城廣場上。新華社發
2007年2月5日,三位女士穿著裙子行走在長沙市黃興路步行街上。新華社發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它改善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相信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所有中國人都會生活得更好。」曾經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過6年,今年34歲的法國人戴鳳儀(法文原名是Delphine Signe)在談起中國的改革開放時如是說。
阿弗塔伯·沙米姆教授是巴基斯坦著名的烏爾都語詩人,他從1972年起多次到中國,並在中國居住了14年之久,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1972年7月至1976年7月,我第一次到中國,就在北京大學教授烏爾都語。」阿弗塔伯教授非常興奮地回憶道:「那時,我每月工資600元,在當時已是一筆巨款了。當時的北京就像一個『大村莊』,沒有多少現代氣息。人們都騎單車,公路上的汽車很少,那時站在北京大學門口半個小時都不一定能看到一輛汽車——這些是我對中國的最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