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百年前老北京的天橋風情 | 陽光歷史

 

A-A+

[多圖]百年前老北京的天橋風情

2015年03月07日 歷史老照片 暫無評論 閱讀 317 次



(圖1)


一個小小的「天橋樂茶園」,出了一個紅遍全國的平民藝術家郭德綱,場場演出爆滿,京城一票難求,白領趨之若鶩。天橋為什麼成為平民文化的樂園?天橋藝術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魅力?天橋的橋可不一般,為啥這麼說?天橋有橋嗎?有,還不是一般的橋。



(圖2)


老天橋在什麼地方?元朝時,是元大都的南郊。明朝嘉靖年間北京築外城,此地成為外城的中心。那時,天壇、先農壇北牆外,有東西走向的一條河,是皇帝祭壇必經之路。明朝建漢白玉單孔高拱橋通「御路」。此橋只為天子所走,因此得名天橋。平時有木柵欄封擋。



(圖3)


上世紀30年代拓寬馬路,拆除橋欄杆後,「天橋」便一點痕跡也沒有了,橋下的河道,便變為後來的東西龍鬚溝。橋雖然沒有了,但是這個地名依然留下。元明時代,天橋這一帶,河溝縱橫,兩旁風光綺麗,楊柳垂條,北邊的前三門尤其是前門一帶的商業非常繁榮。



(圖4)


由於距天橋這風景區很近,來看景的人絡繹不絕,茶館、酒肆、興起來了,練把勢的、說書唱戲唱大鼓書的全來了,但那時賣藝的都是露天演出,稱為「撂地」。藝人用大白畫一個圓圈,演員就在這個圓圈裡賣藝,名為「畫鍋」。



(圖5)


清末民初,隨著南城前門一帶交通商貿文化娛樂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天橋一帶更興隆起來。過去不允許的戲園子、遊藝園出現,商業、服務業、手工業更興旺,民間藝人來這裡賣藝設場的竟多達五六萬人。這時的天橋市場裡,集吃喝玩樂、遊覽購物於一地。



(圖6)


來客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在賣藝者的露天「劇場」外駐足觀賞,得到各種藝術享受。橋又是民間藝人的發祥地,北京民間藝術的搖籃。多少曲藝和雜技中的曲種、絕技,如相聲、雙簧、快板,武術中的硬氣功、槓子和車技、空竹等就是在天橋發展起來的。



(圖7)


有句老話叫「天橋的把勢,光說不練」,其實這不對,天橋的民間藝術分兩大類,說唱藝人和雜耍藝人,也就是說的唱的耍的練的,各不相同。天橋說的有評書。最早是露天表演,後來有了獨腳棚、板凳,再後引入茶館。傑出的有評書大王雙厚坪、王傑魁、袁傑英、品正三、趙英頗、段興雲和連闊如等。



(圖8)


在天橋說相聲,出了很多名人。如單口相聲的創始人,有「窮不怕」之稱的朱紹文,有相聲八德美譽的李德陽、焦德海、劉德智等,著名相聲藝術家侯寶林以及後來與他搭檔的郭啟儒、郭全寶,幼年和青年時,均在天橋演出過。



(圖9)


天橋曾出現過早、中、晚期三組人稱「八大怪」的二十四個各懷絕技的傑出藝人。早期八大怪,以窮不怕朱紹文和專學各地民間小曲的醋溺高為代表;中期以民國初年的老雲裡飛、花狗熊為代表,晚期以小雲裡飛、焦德海、賽活驢為代表。他們或身懷絕技、技藝超群,或像貌奇特、言行怪異,在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9)


天橋曾出現過早、中、晚期三組人稱「八大怪」的二十四個各懷絕技的傑出藝人。早期八大怪,以窮不怕朱紹文和專學各地民間小曲的醋溺高為代表;中期以民國初年的老雲裡飛、花狗熊為代表,晚期以小雲裡飛、焦德海、賽活驢為代表。他們或身懷絕技、技藝超群,或像貌奇特、言行怪異,在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11)


在天橋落子館演唱鼓曲的女藝人,有被觀眾稱為「三艷」的名藝人,她們是京韻大鼓方紅寶、梅花大鼓郭小霞、河南墜子姚俊英等。此外,如雲裡飛的滑稽二黃,「大金牙」焦金池和「小金牙」羅沛霖的拉洋片;口含竹哨配音的被戲稱為「耍猴栗子」的木偶戲以及遠近馳名。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