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學者用衍生學求證:探春嫁變態狂 妙玉成名妓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學者用衍生學求證:探春嫁變態狂 妙玉成名妓

2015年10月14日 科學探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30 次

學者用衍生學求證:探春嫁給變態狂 妙玉或成名妓


關係衍生圖

學者用衍生學求證:探春嫁給變態狂 妙玉或成名妓


探春仕女圖

《紅樓夢》中的「敏探春」廣受讀者喜愛,但關於她的結局卻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說法。最近,學者汪宏華運用哲學、衍生學方法求證,獲得進展。他認為探春並非如高鶚所寫,嫁到番邦當了王妃王,而是嫁給了本國邊遠地區的一位諸侯、土皇帝。其門第在鄉紳馮淵之上,帝王之下,與賈府相當。探春的悲劇不僅是遠嫁,還在於她的男人是馮淵式的「酷愛男風」的變態狂,遠在他鄉有苦無處傾訴,愈顯淒涼。文章還推斷妙玉做了知名倡伎。以下是汪宏華的原文。


筆者始終認為,對於「金陵十二釵」的結局,不能單純從判詞、讖語中逐一推斷,而應看成一個整體,同時解讀,以氣性為主線,以讖言為輔助。實際上,所有上中下三等「金陵十二釵」都是由出生中產家庭的甄英蓮一人穿插跑位衍生出來的。英蓮年齡雖小,但命運坎坷,在小說前幾回就發生了四次變化,其中兩次為虛變,兩次為實變。第一次虛變是元宵節跟隨家僕霍啟出去看社火花燈。霍啟見英蓮失落,嚇得不敢回家,逃往了他鄉。不明真相的人以為,甄英蓮是隨霍啟走了,先於甄士隱「隱去」。事實是被拐子劫走了。第二輪虛實變化是,拐子先將英蓮賣給馮淵,但沒等過門,又轉手賣給了薛蟠。


小說便從英蓮的四次變故擴展出了賈家的四姐妹:元春去了「不得見人的去處」的皇宮,對應於薛蟠;迎春被「得志便猖狂」的孫紹祖搶走,對應於拐子。元、迎所在的賈府比甄英蓮家高一個層次,她們的夫君也相應地高一個層次:皇上高於薛蟠,「中山狼」高於拐子。以此類推,探春必然就是遠嫁給一個馮淵式的人物,只是其門第為公候之家,處在馮淵的鄉紳之上,帝王之下,與賈府門當戶對。結合判詞,這個男人應是國內某邊遠地方的一位諸侯——土皇帝。


「四春」比英蓮遭遇的男人還不只是門第高一等,性情也更邪惡,比如元春嫁的帝王就是比薛蟠更大的「混世魔王」,更「不得見人」;迎春嫁的「中山狼」比拐子更擅長坑蒙拐騙、打罵交加。探春嫁的老公呢?也必定比馮淵更變態,更「喜好男風」。惜春則毫無爭議是跟人一起「出家」了,相當於與霍啟隱遁他鄉。霍啟也有行為輕率、膽小怕事的毛病。


由於英蓮最初傳承厚道人甄士隱的衣缽,稟賦正氣,所以她最先生成的「四春」也是稟賦正氣。需要說明的是,苦難讓英蓮早熟,她後來很善於學習,逐漸改變了氣性,日臻完美。「四春」的氣性則始終沒有多大變化。


接下來,作者又按照氣性的正、邪、中三種類型,衍生出了「十二釵」,如圖。她們的氣性為:「四春」為正氣,分別代表「仁、義、禮、智」(元春欲以「仁」報答君王的恩德,迎春欲以「義」報答孫紹祖的資助);從外面討進來的媳婦都為邪氣,李紈、王熙鳳、薛寶釵、秦可卿分別代表「子、名、利、色」(對應於《好了歌》中兒孫、功名、金銀、嬌妻,但貪慾程度比男人小);其餘四人為正邪同賦,居中道。小說之所以說黛玉接受過雨村的教育,是為了說明她的氣性與林如海的正氣不同,摻入了一些「邪」的成分。


通常認為,探春在「四春」中結局稍好一些,實際不是這樣。由於曹雪芹崇尚人性本質的正邪二氣平衡、統一,所以處於正邪兩端的人,命運往往都不好。「四春」整體稟賦正氣,結局便盡皆「原應歎息」,先後夭亡,如春天般短暫易逝。不過,從元、迎,到探、惜,正氣的純度稍有遞減,所以結局也稍有好轉。最悲慘的是元春,稍幸運的是惜春。探春雖然嫁人,也是守活寡。遠在他鄉,更加有苦都無處申訴。承受這般鬱悶淒涼,實在不如惜春乾淨避世。


那麼,彼處「厭惡堂客」的男同志為什麼會突然對女子賈探春感興趣呢?我們從探春的身上不難找到依據,探春不但外表「文采精華,見之忘俗」,而且生性要強,有男人氣概,她也曾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事實上她的確巾幗不讓鬚眉,在賈府引領過一陣探、李、薛共和新政,名噪一時。


於是,探春就被傳說成了一個閨中偉男,引起了遠方那個「他」的興趣。應該說,事前探春對此人的性傾向也是有所瞭解的,但由於他也像馮淵一樣信誓旦旦:「再不交結男子,也不再娶第二個了」。探春是尚「禮」之人,怎會不被他的情有獨鍾感動呢?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探春為庶出,能夠挑選的餘地不大,加之她早就想遠離傷心地——賈府。


婚後,她丈夫才發現她不但不是變態婦人,還是個才志兼備的超正派女子,暗呼上當。如鳳姐說:「他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了一層。」鳳姐前面還說:「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裡……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誰知這位「有造化的」也不知道珍惜,很快就舊癮復發,將探春冷落一旁。


可惜探春滿腔熱血,是既沒有改變國與家的命運,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每次都幸其始,怠其終。善於觀察的寶玉發現了她問題,決心反其道而為之,從改變自身,改變個體的人做起,之後再謀求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他最終自甘寂寞,做了一名作家,寫作自傳體小說《石頭記》。事實證明他是成功的,甚至還可能在三百年後的今天,被筆者推向更大的成功。無論是賈寶玉,還是曹雪芹,都只需要時間。


依照上圖,我們還可以大致推斷出其他人的命運。比如在秦可卿、薛寶釵、王熙鳳、李紈四人中,後者稟賦邪氣的純度比前者稍低一些,結局也稍好一些。死得最早的是秦氏,最晚的是李紈。妙玉、湘雲、巧姐、黛玉四人的結局則都比較好,善終。其中巧姐、黛玉二人中道偏正,巧姐做了「逸士」,黛玉嫁給王侯做了「情癡」;妙玉、湘雲二人中道偏邪,湘雲做了「高人」,妙玉做了「名倡」,應「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四人中又數居中的巧姐、湘雲的結局更好(源於第二回雨村依據儒理對正邪二氣者的判斷:「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


相對而言,在《紅樓夢》所有人物中,結局最好的還是具有自覺意識的賈寶玉和香菱,包括甄寶玉。不同之處在於,香菱是從純正氣走到了正邪均衡,隨著氣性的改變,她的名字也在變,他後來不再「真應憐」;甄寶玉是從純邪氣走到了正邪均衡;賈寶玉則是正邪簡單均衡走到了正邪高度均衡,堪稱捷徑。可以看出,曹雪芹是近乎惡作劇地給讀者出的一道哲理、邏輯題。只是面對這位老掉牙的天才,我們現代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既是哲學的,就是可解的,解鈴不總是須繫鈴人。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