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三點式安全帶問世50年挽救百萬生命
安全帶
安全帶的發明者
安全帶-模擬碰撞試驗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尼爾斯·博林並不被很多人所熟知,但他的一項偉大發明卻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它就是已經有著半個世紀歷史的三點式安全帶。三點式安全帶的出現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更為安全的駕車乘車環境,無數人因此在車禍中倖免於難。
死傷風險降低一半
在問世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裡,三點式安全帶已挽救了100萬人的生命。當前,全球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總量已達到大約6億輛左右,反應遲鈍、酒後駕車以及粗心大意的駕駛者仍大有人在,基於這些事實,我們可能對這個數字感到有些吃驚,我們預想中的數字似乎應該遠遠超過100萬。
在汽車發展史上,安全帶為提高駕車乘車安全係數所作出的貢獻仍舊是最大的,雖然在「生命拯救者」的比賽成績表中,它的排名要落後於青黴素或者消毒外科手術。安全帶的基本功能是:防止駕駛員撞向方向盤或者後面的乘客將巨大的衝擊力(相當於一頭奔跑的大象具有的能量)轉移到前面的人;防止駕駛員和乘客在發生事故時被拋出車外。由於使用安全帶,碰撞導致的死亡和受傷風險至少降低了50%以上。
時至今日,我們幾乎可以在每一輛現代汽車上看到三點式安全帶的身影。傳統的三點式安全帶(胸部以及大腿前部分別被兩條帶子固定)是沃爾沃公司在50年前發明的。這家汽車製造商一直提醒世人,正是他們發明了這個必不可少的安全設備。
對於自己研製的這個便捷而有效的安全設備,沃爾沃從未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可謂是一家非常慷慨的汽車製造商。三點式安全帶的問世首先要感謝工程師博林,正是他提出了這一天才想法。
19世紀初就已出現
三點式安全帶的50歲生日顯得有些特殊,原因在於:安全帶並不是由沃爾沃發明的,他們也並不是第一家在汽車上配備安全帶的製造商,除此之外,他們的三點式安全帶也並不完全具有新穎性。
早在19世紀初,英國人喬治·凱利就為其富有開拓性的滑翔機研製了一種粗糙的安全帶,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美國汽車公司納什於1949年開始在汽車上安裝安全帶。從1955年起,福特公司依照當時正在崛起的高管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發起的一項計畫,開始有選擇地為福特的一些車型配備安全帶。瑞典公司Saab 於1958年開始採用兩點式安全帶並將其作為一項標準。1951年,美國人羅傑·格裡茲沃德和休·德·海文為一款早期三點式安全帶申請了專利。這款安全帶名為「CIR-Griswold Restraint」,搭扣被置於中部。
但最終成功站在巨人肩膀的上是卻是沃爾沃,具體地說,應該是博林。在他的「汽車乘員合理約束系統要素」專利中,博林規定了三點式安全帶的基本特徵。作為一個基本理念,他設計的三點式安全帶將搭扣置於一側而不是中部,這一設計不僅符合工程學原理,同時也更具人性化。
三點式簡單有效
在博林看來,駕車和乘車的人都比較懶惰,不會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太多事情並採取保護措施。博林曾在Saab擔任飛機設計師,他後來解釋說:「與我共事的飛行員非常重視安全性,只要能夠在撞擊事故中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他們願意讓飛機安裝任何保護裝置,但駕駛和乘坐汽車的人卻並不希望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即使只有短短一分鐘也難於忍受。」
問題的關鍵是尋找一個能夠快速安裝的系統。博林說:「我意識到,必須用一條穿過胸前的帶子以及另一條環繞臀部兩側的帶子將上半身和下半身牢牢固定在適當位置。此外,這種帶子還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搭扣系定點,並且應該設置在佩戴者臀部一側,這樣才能讓身體在發生撞擊事故中固定在適當位置上。關鍵的問題是找到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解決之道,讓人們可以用一隻手完成整個操作過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三點式安全帶擁有這些優勢,仍有一些消費者對它產生排斥心理,至少在斯堪的納維亞之外的地區如此。在這些地區,很少有人願意花錢安裝三點式安全帶。更為可怕的是,用安全帶勒死人或者將人捆綁的傳聞也開始肆意傳播。
最初的時候,沃爾沃只將三點式安全帶作為在瑞典市場銷售的汽車的一個標準裝置。 1959年8月13日,他們才第一次在流水線上安裝這種安全帶。1963年,三點式安全帶成為一項世界標準。在Saab的共同努力下,安全性成為瑞典汽車業的一大金字招牌。
英美人不愛系安全帶
對於系安全帶這件事情,美國人至今仍表現得有些不情願。美國人向來崇尚自由,即時遭到程度最低的「入侵」他們也很難欣然接受,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要大力研發安全氣囊。1974年,安全氣囊成為卡迪拉克的標準裝置,現在已經變得司空見怪。在美國,雖然有超過80%的人在乘車和駕駛時佩戴安全帶,但每年仍有大約5000人因沒有系安全帶在事故中喪生。
1983年,英國開始實行強制前排乘客佩戴安全帶的規定,在此之後,安全帶共挽救了3.5萬至5萬人的生命。上世紀70年代,吉米·薩維爾參與拍攝的系列公益片提出了「Clunk-Click Every Trip」(「clunk」代表關車門,「click」代表系安全帶。意思就是關上車門就系安全帶。)這樣宣傳駕車系安全帶的口號。這句著名的宣傳口號在幫助英國公眾接受強制性要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9年,英國開始實行後排兒童乘客強制性佩戴安全帶的規定,1991年又向成年乘客提出同樣要求。在英國,大約有94%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佩戴安全帶,96%的後排兒童乘客佩戴安全帶,而後排成年人佩戴安全帶的比例卻只有69%。造成這種低比例的原因可能在於:違反這一規定的罰金通常只有區區30英鎊,而且並不會面臨駕駛證扣分的處罰。如果人人都佩戴安全帶,每年又將有400名英國人能夠在事故中倖免於難。
新型安全帶不斷湧現
雖然在滿足舒適性要求方面面臨挑戰,但在其它很多方面,安全帶還是取得了很大進步。上世紀60年代,我們迎來了慣性捲筒型自動安全帶系統。只要你的身體向前用力,這個系統就會鎖住安全帶。上世紀70年代,一種提醒人們佩戴安全帶的系統浮出水面。如果不接受提醒,系統就會發出惱人的嘟嘟聲。時至今日,配備安全帶預警裝置的汽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採用這一裝置的汽車能夠「預感」到即將發生的事故,在撞車前拉緊安全帶。1981年,奔馳S系列豪華轎車率先配備安全帶預緊裝置,到了今天,這種裝置已在很多普通轎車身上得到普及。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四點或者五點式安全帶,以及更多電子控制甚至於充氣式安全帶。也就是說,安全帶仍舊在汽車業扮演重要角色。正如沃爾沃一名高層在幾年前所說的那樣:「每一輛汽車身上都留下了尼爾斯·博林的烙印。」
其它挽救生命的重要發明
「貓眼」
20世紀初,布拉德福附近的司機走夜路時會利用電車路軌反射的光。電車鐵軌拆除後,一位名叫珀西·肖的司機仍對它們念念不忘,當他看到貓眼能反射汽車前大燈的燈光時,他意識到貓眼可以用於公路設施。珀西·肖最終於1933年發明了能夠起到軌道反射作用的「貓眼」,給司機指路。當然,「貓眼」的靈感是否真的源於貓在夜間的形態至今仍舊是一個謎。「貓眼」這個名字後來成為一家企業的商標。
由於汽車擁有量的增加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燈火管制,「貓眼」得以實現大規模生產。時至今日,它們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為交通安全的革命作出了不小貢獻。
心臟起搏器
上世紀20年代,科學家進行了很多利用電流刺激心臟的實驗。「心臟起搏器」這個名詞於1932年由美國生理學家艾伯特·海曼創造,用於描述他的發明——一個通過穿過胸壁的針將電流泵入心臟的機器,它的能量來自於一個手動曲柄發條傳動裝置。海曼的這項發明遭到醫學界的責難,在他們看來,這是對死亡這一「自然過程」的一種干涉。
世界上第一台可植入人體的心臟起搏器於1958年在歐洲問世,並於同年由瑞典胸外科醫生植入患者阿恩·拉森體內。3小時後,這台心臟起搏器出現故障。一生當中,拉森曾植入體內多達26個心臟起搏器。2001年,他因與心臟無關的疾病去世,享年86歲。2009年4月,英國完成了第50萬例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煙霧警報器
如果評選英國人最喜歡的發明,煙霧警報器一定會名列前茅,它是很多人眼中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拯救者。英國消防部門表示,如果住處並未安裝煙霧警報器,居民死於火災的風險將提高一倍。
1969年,美國人倫道夫·史密斯和肯尼思·豪斯獲得煙霧警報器專利。他們設計的3款煙霧警報器至今仍在使用,分別是電離裝置、光學煙霧探測器以及二者的結合產物。電離裝置的造價最低,用於探測來自深平底鍋等失火點的小煙霧顆粒;光學煙霧探測器用於探測來自燃燒的織物以及過熱電線的較大煙霧顆粒;第三種裝置則結合了前兩種的技術。
很多現代煙霧探測器採用一些可用的並且費用最為低廉的核技術。楣241中的放射性微粒能夠產生小電流,鑽入探測器的煙霧切斷電流進而觸發警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