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國科學家首次呈現出人體動脈3D圖像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美國科學家首次呈現出人體動脈3D圖像

2016年11月11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2 次

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呈現人體動脈3D圖像(圖)




OFDI裝置以漫遊方式觀測患者右冠狀動脈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近日,一支研究小組宣稱,現首次成功地以3D圖像形式呈現出人體冠狀動脈血管壁,這樣的圖片將使心臟病專家能夠更清晰地查看患者的動脈內部狀況,更好地檢測該血管內的炎症或可能導致心臟病的色斑沉積。



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加裡-蒂爾奈伊(Gary Tearney)說,「這是首次通過成像技術展現人體血管的潛在變化,這將使心臟病專家更好地研究冠狀動脈。目前掌握的大量信息將無庸置疑地提高我們理解冠心病的能力,同時便於心臟病專家在人體出現嚴重問題之前診斷和治療血管內色斑沉積。」



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威爾曼光學醫療中心研製出一種視覺頻率範圍成像(OFDI)裝置,可對人體動脈內部進行3D成像。該裝置釋放的波長抵達人體動脈後反射,從而獲得詳細的微觀圖像。不僅這種3D圖像僅在短短數秒內拍攝完成,迅速的拍攝速度還可降低來自血液的干擾信號,這種干擾信號曾困擾著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第一代人體血管成像技術。


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呈現人體動脈3D圖像(圖)


 深藍色是藥物洗脫支架,綠色是巨噬細胞,黃色是油脂沉澱



當前由蒂爾奈伊領導的這項研究,他登記了視覺頻率範圍成像(OFDI)裝置下3位患者動脈血管的詳細3D信息,通過「漫遊」方式(fly-through)觀察該3D圖像,可清晰地呈現肉眼可見的油脂或鈣質沉積,可顯示發炎症狀的免疫細胞。具有代表性的狹窄動脈血管片斷將揭示動脈粥樣硬化色斑的特徵,該症狀很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



蒂爾奈伊和他的同事解釋,這項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患者的動脈血管3D圖像,需要處理漫遊觀察圖像的進程需要幾個小時,這一時間需要進一步縮短,從而提供對於臨床應用更有效的及時信息。同時,OFDI技術結合血管內超聲波將有助於突破該技術的限制,進而深入觀察研究血管組織。



下一步研究目標是確保該技術能夠成為較廣泛利用的商業設備,在未來一年或兩年內成為心臟病專家的一種醫學診斷措施。該項研究將發表在11月出版的《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上,文章標題為「心臟血管成像」。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