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歷代劉氏帝國與帝王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中國歷代劉氏帝國與帝王

2015年11月14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57 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劉姓是稱帝人數最多、統治年限最長、創建帝國最多的姓氏,共有92個皇帝,約占中國歷史總皇帝數的七分之一(中國歷史上稱帝人數有600餘人),統治時間達1009年之久(含重疊年限)。民間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在中國的歷史上,劉姓曾被套稱為帝王之姓《古今圖書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載「大約得姓之尊、稱帝之貴,無過於劉」。

  一、西漢皇朝(公元前206-公元8):


  聞名中外、享譽古今的大漢皇朝由漢高祖劉邦建立,建於公元前206年,滅於公元220年,歷時42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和最長的統一王朝,也是世界史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大漢對人類歷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產生了令人敬仰的深遠影響。漢人、漢族、漢字、漢語、漢土、漢服、漢文化、漢學等便由此而來,足見大漢影響之大。 
  西漢皇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200餘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歷經文景之治、武帝鼎盛時期、昭宣中興等著名治世,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鼎盛。
  西漢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少帝劉嬰,共15帝統治了215年,帝位傳遞次序為:1、漢高祖劉邦→2、孝惠皇帝劉盈→3、前少帝劉恭→4、後少帝劉弘→5、孝文皇帝劉恆→6、孝景皇帝劉啟→7、孝武皇帝劉徹→8、孝昭皇帝劉弗陵→9、廢皇帝劉賀→10、孝宣皇帝劉詢(劉病己) →11、孝元皇帝劉奭→12、孝成皇帝劉驁→13、孝哀皇帝劉欣→14、孝平皇帝劉衎→15、孺子少帝劉嬰。
  公元8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西漢又稱為前漢,歷時215年,共15位劉氏帝王。























































































序號


帝號姓名


在位/登位時間


簡 介(點擊查看詳細介紹)


1


漢高祖 劉邦


12/前206年乙未歲


漢開國皇帝,字季,終年53歲(前256--前195年)。


2


孝惠帝 劉盈


8/前194年丁未歲


劉邦長子,高祖卒後繼位,為呂後專權。


3


前少帝 劉恭


4/前187年甲寅歲


為呂後專權。


4


後少帝 劉弘


4/前183年戊午歲五月


為呂後專權。


 


呂後 呂雉


高祖劉邦之原配夫人,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高祖死後長期執政,然並未稱帝,前後共16年。


5


太宗文帝 劉恆


23/前179年壬戌歲


高祖第三子,呂後死,周勃等殺死呂產,迎立之。


6


景帝 劉啟


16/前156年乙酉歲


文帝的兒子。文帝死後繼位,歷史上的「 文景之治 」時期。


7


世宗武帝 劉徹


54 /前l40年辛丑歲


景帝之第十子,景帝死後繼位。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


8


昭帝 劉弗陵


14 /前86年乙未歲


武帝少子,武帝死後繼位。


9


昌邑王廢帝 劉賀


1/前74年丁未歲六月


武帝孫,昭帝侄。昭帝死後無子,由他繼位,在位27日,因淫戲無度,被輔政大臣霍光廢黜,後事不祥。


10


中宗宣帝 劉詢


26 /前73年戊申歲


又名劉病己,武帝曾孫,昌邑王被廢後繼位。


11


高宗元帝 劉奭


16 /前48年癸酉歲


宣帝之子,宣帝死後繼位。


12


統宗成帝 劉驁


26 /前32年己丑歲


元帝之子,元帝死後繼位。


13


哀帝 劉欣


8 /前6年乙卯歲


成帝養子,成帝死後繼位。


14


元宗平帝 劉衍


5 /公元1年辛酉歲


原名劉箕子,元帝孫,中山王劉興之子,哀帝死後繼位。


15


孺子皇帝 劉嬰


4 /6年丙寅歲


宣帝玄孫,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為帝,王莽攝政。


  註:漢朝(包括東漢)除漢高帝和漢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謚號前都有一個「孝」字,意喻強調孝治天下,如劉恆的謚號漢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二、更始皇朝(23-25):


  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復國號為漢,公元25年被以劉盆子為首領的赤眉軍所攻滅。傳一帝前後共3年。
  兩漢之際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推劉玄為皇帝。劉玄,字聖公,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西漢皇族﹐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新莽時,劉玄因客犯法,亡命平林。地皇三年(公元22)綠林農民起義爆發後,劉玄投奔陳牧領導的平林兵,為安集掾。次年正月,綠林軍諸部合兵擊破新莽將領甄阜﹑梁丘賜,遂號劉玄為更始將軍。後因其為劉姓宗室,遂被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諸將。他嫉忌劉演﹑劉秀兄弟威名,誅殺劉演。起義軍昆陽大捷後,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三輔震動,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莽牧守,用漢年號,服從更始政令。王莽敗死後﹐更始由洛陽移都長安。他沒有才能,一朝為帝,便沉湎於宮廷淫樂生活,委政於其岳父趙萌,以致眾叛親離。赤眉軍進逼長安時,劉玄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等起義軍重要將領,於更始三年(公元25)十月,奉璽綬歸降赤眉,降封為長沙王。不久,被縊死。








16


更始帝 劉玄


3 /23年癸未歲二月


西漢皇族,王莽被推翻後,被推為更始帝。


  三、劉望漢帝國(23-23)


  更始元年(23)八月,前鍾武侯劉望(一作劉聖)起兵汝南(今河南上蔡西),稱皇帝,嚴尤、陳茂往歸之;劉望以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十月,更始政權奮威大將軍劉信擊殺劉望於汝南,並誅嚴尤、陳茂,郡縣皆降,劉望帝國滅亡。
  共歷一帝,歷時不到一年。








17


劉望


1/23年


 


  四、劉子輿漢帝國(23-24)


  公元23年趙敬肅王曾孫劉林詐稱算命先生王郎是漢成帝劉鰲之子劉子輿,擁立為帝,建都邯鄲。黃河以北地區多聞風歸順。次年(公元24年),劉秀率部進攻王郎政權,佔領邯鄲,斬殺王郎。邯鄲之戰為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奠定了基礎。
  共歷一帝,歷時不到2年。
 








18


劉子輿


2/23年


 


  五、建世皇朝(25-27):


  劉盆子,太山式人,城陽王劉章之後。更始三年,為樊崇等領導的赤眉軍所擁立為帝,改元建世。於公元25年消滅劉玄更始王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投降於光武帝劉秀,貶為趙王郎中。
  傳一帝前後共3年。








19


建世帝 劉盆子


3/25年乙酉歲六月


 


  六、劉永梁漢帝國(25-27):


  漢朝宗室梁王劉永起兵,在睢陽(今河南商丘)稱帝,佔據今河南東南和相鄰的山東、安徽一帶。公元27年劉永死,蘇茂、周建逃到垂惠,共同擁立劉永的兒子劉紆當梁王,繼續對抗劉秀政權,但是劉紆放棄帝位,只稱了王,劉紆於27-29年在王位。
  故傳一帝共2年。













20


梁帝(稱帝) 劉永


2/25年乙酉歲


 


 


梁王(未稱帝) 劉紆


2/27年丁亥歲


 


  七 、劉文伯漢帝國(25-37):


  盧芳假稱自己是漢武帝曾孫子,原名劉文伯,於是在三水(今天寧夏)起兵,依附當地的少數民族羌匈奴,割據一方。劉文伯於公元25年被匈奴尊為皇帝。傳一帝共13年。
  盧芳,字君期。東漢初年安定三水(今寧夏同心東)人。新莽時,嘗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與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更始帝劉玄至長安後授騎都尉,使鎮撫安定以西。劉玄敗,三水豪傑共計議,以他系劉氏子孫,宜承宗廟,乃立為上將軍、西平王。他派使者與西羌、匈奴和親,被匈奴單于奉為漢帝。建武五年(29年),在匈奴扶植下,割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五郡,都九原(今內蒙包頭西南),並置守令。公元37年,劉文伯帝國被東漢消滅,劉文伯逃入匈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劉文伯降漢,被封為代王。後復叛,留匈奴歷十餘年。








21


(稱帝) 劉文伯


13/25年乙酉歲


又名盧芳


   八、東漢皇朝(25-220)


  東漢又叫後漢,從公元25年(乙酉歲)漢光武帝劉秀稱帝起,至公元220年(庚子歲)曹丕代漢止,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的東面,史稱東漢。
  東漢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強大繁榮的朝代,在近200年的統治中,經歷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等治世,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東漢在世界上的地位趕上了西漢,在科學文化上超過了西漢。
  東漢共有14個帝王,共196年,帝位傳遞次序為:1、光武皇帝劉秀→2、孝明皇帝劉莊→3、孝章皇帝劉炟→4、孝和皇帝劉肇→5、孝殤皇帝劉隆→6、孝安皇帝劉祐→7、前少帝劉懿→8、孝順皇帝劉保→9、孝沖皇帝劉炳→10、孝質皇帝劉纘→11、孝桓皇帝劉志→12、孝靈皇帝劉宏→13、後少帝劉辯→14、孝獻皇帝劉協。









































































22


世祖光武帝 劉秀


34/25年乙酉歲六月


字文叔,先後推翻王莽、劉玄政權後稱帝


23


顯宗明帝 劉莊


18/58年戊午歲


初名劉陽。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後繼位。


24


肅宗章帝 劉炟


15/76年丙子歲


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後繼位。


25


穆宗和帝 劉肇


18/89年己丑歲


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後繼位。


26


殤帝 劉隆


1/106年丙午歲


和帝幼子,和帝死後繼位,終年兩歲,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


27


恭宗安帝 劉祐


22/107年丁未歲


章帝孫,劉慶之子,殤帝死後繼位。


28


北鄉侯前少帝 劉懿


1/125年癸亥歲三月


章帝孫,安帝死後閻太后(漢安帝皇后)擁立繼位,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


29


敬宗順帝 劉保


21/126年丙寅歲


安帝子,少帝死後被宦官擁立為帝。


30


沖帝 劉炳


1/145年乙酉歲


順帝子,順帝死後繼位。


31


質帝 劉纘


1/146年丙戌歲


章帝玄孫,沖帝死後,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為帝。


32


威宗桓帝 劉志


24/147年丁亥歲


章帝曾孫,質帝被毒死後,由梁翼迎立為帝。


33


靈帝 劉宏


24/168年戊申歲


章帝玄孫,劉萇子,桓帝死後,竇後立他為帝。


34


弘農王后少帝 劉辯


2/189年己巳歲四月


靈帝死後繼位,做了四個月皇帝,被董卓廢黜,後被毒殺。


35


獻帝 劉協


34/189年己巳歲九月


字伯和,靈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廢後繼位,被曹丕廢黜。


  九、三國·蜀漢皇朝(221-263):


  公元221年,昭烈帝劉備續漢之大統,在四川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止於後主劉禪,共2帝43年。擁有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等一帶,公元263年為曹魏所滅。
  劉備幼有大志,東漢末年,與河東關羽公、涿縣張飛公結為兄弟,募兵參加鎮壓黃巾。先後任安喜尉、高唐令、豫州牧等,後為徐州牧。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孔明)輔助,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取荊州,得益州和漢中地區。建安二十四年已亥歲(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與魏、吳成鼎足之勢。
  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乃於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擔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













36


先主昭烈帝 劉備


3/221年辛丑歲四月


又稱蜀先主,字玄德,河北涿縣人,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


37


後主懷帝 劉禪


42/223年癸卯歲五月


又稱孝懷皇帝,劉備之子,為甘夫人所生。


  十、神鳳漢帝國(公元303年):


  兩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割據和農民起義勢力活躍,荊襄張昌率巴蜀流民起事,推舉山都縣吏丘沈為天子,丘沈改名劉尼,稱漢之後裔,公元303年5月劉尼稱帝,國號為漢,建元神鳳,建都江夏(今武漢),公元303年8月為晉所滅。








38


神鳳帝 劉尼


1/303年癸亥歲五月


 


  十一、十六國·(前趙)漢皇朝(304-329):


  (前趙)漢建國於304年,初稱漢,實際上在318年之前只稱為漢政權。西晉永興元年( 304年)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被諸部匈奴共推為大單于,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18年七月,漢主劉聰死,子劉粲繼位,同年為外戚大司馬靳准所殺。鎮守長安的劉聰族弟劉曜聞變,發兵攻靳准。公元318年十月,劉曜自立為皇帝,公元319年,劉曜徙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此後劉曜、石勒常相攻伐。328年,兩軍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兵敗被擒,前趙主力被消滅。石勒軍乘勝西進,曜太子劉熙棄長安,逃奔上□(今甘肅天水)。329年九月,勒軍攻佔上□,殺劉熙,前趙亡。。前趙全盛時,擁兵二十八萬餘人,據地有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各一部,當時,關隴氐、羌,莫不降附,前涼張茂等亦遣使朝貢。
  (前趙)漢歷5帝,共26年。

































39


高祖光文帝 劉淵


8/304年甲子歲十月


詳細資料


40


武皇帝戾太子 劉和


1/310年庚午歲


詳細資料


41


烈宗昭武帝 劉聰


12/310年庚午歲七月


詳細資料


42


隱帝 劉粲


1/318年戊寅歲七月


詳細資料


43


秦王光初帝 劉曜


10/318年戊寅歲十月


 


 


末帝 劉熙(未稱帝)


2/328年戊子歲十二月


並未稱帝


  十二、劉芒蕩漢帝國(309---309)


  永嘉三年(公元309)七月,平陽人劉芒蕩自稱漢室後裔,誑誘羌戎,在馬欄山(今旬邑境內)稱帝。同年九月,為晉朝南陽王司馬模所敗,被殺,帝國遂告滅亡。








44


劉芒蕩


1年/309年


 


  十三、劉顯帝國(351---352)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七月(一說永寧二年(351)四月),後趙大將劉顯殺石祗在襄國稱帝。公元352年正月冉魏帝國魏主冉閔殺劉顯,進佔襄國,劉顯帝國滅亡。








45


劉顯


2年/351年


 


  十四、劉黎帝國(389---389)


  公元389年,劉黎稱帝,建都皇丘,同年為晉帝國所滅。








46


劉黎


1年/389年


 


  十五、十六國·夏皇朝(407-431)


  夏又稱劉夏或大夏,是十六國時期匈奴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匈奴南單于後裔,內徙後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及苻堅滅代國,命其首領劉衛辰督攝黃河以西。前秦瓦解後,劉衛辰全力發展,據有朔方之地。晉太元16年(391) 北魏 攻殺劉衛辰,其子赫連勃勃奔後秦,為安遠將軍。晉義熙三年(407)赫連勃勃襲殺岳父---後秦高平公沒弈於,盡有其部,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改姓赫連,建立大夏政權。不斷侵擾後秦,前後俘獲、坑殺數萬。赫連勃勃施政殘暴,發胡夏10萬眾築都城統萬城(今稱白城子,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與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流沙?中)。刑殺工匠數千人。夏鳳翔六年(公元418),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後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陝西西安東)即帝位,聲勢更強。 真興七年(425)赫連勃勃病死,子赫連昌繼位,次年(426)北魏攻取長安,後攻陷統萬城,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逃到平涼,自稱夏皇帝,改元勝光。勝光四年(431)赫連定六月,赫連定乘西秦混亂之機,殺掉乞伏暮末,消滅了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於北魏,夏亡。
  夏國共傳三帝存在25年。


















47


世祖武烈帝 赫連勃勃


22/407年丁未歲六月


(查看詳細介紹)


48


德武帝 赫連昌


4/425年乙丑歲八月


(查看詳細介紹)


49


平武帝 赫連定


4/428年戊辰歲三月


(查看詳細介紹)


  十六、南北朝·南朝·劉宋皇朝(420—479)


  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國號宋,史稱劉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開國皇帝劉裕出於行伍,自幼家貧。時值東晉末期,民變此起彼伏,朝廷內部鬥爭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東晉大將桓玄乘朝廷實力虛弱,起兵篡位,國號「楚」。劉裕與劉毅等起兵勤王,並最終消滅了桓玄的力量。此後,劉裕率軍南征北伐,其勢力不斷得到穩固壯大,並先後攻滅劉毅、司馬休之等實力派,最終迫使晉恭帝將帝位禪讓給他,宋朝建立。
  宋帝國建立後,北方諸國虎視眈眈,戰事不斷。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勵精圖治,國家生產經濟終於有所恢復,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長子劉劭為了篡奪皇位,駭人聽聞地殺害了自己父親,之後王室諸子爭位,混戰不止,帝王荒淫殘暴,朝政日益腐敗,國家實力從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順帝劉准把帝位禪讓給了蕭道成,南朝宋終被南朝齊所取代。
  劉宋共11帝,歷時60年。


























































50


高祖武帝 劉裕


3/420年庚申歲六月


戰功起家,420年迫晉恭帝禪讓,建立南朝宋代。


51


少帝 劉義符


2/423年癸亥歲


劉裕長子,因遊戲無度,不親政事,即位3年,被顧命大臣所殺。


52


中宗文帝 劉義隆


30/424年甲子歲八月


劉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


53


太初帝 劉劭


1/453年癸巳歲二月


弒父即位,後被弟劉駿所殺。


54


南郡王建平帝 劉義宣


1/454年甲午歲


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荊州)稱帝。


55


世祖孝武帝 劉駿


11/454年甲午歲


文帝第三子。


56


前廢帝 劉子業


2/465年乙巳歲


孝武帝長子,在位6個月被殺。


57


晉安王義嘉帝 劉子勳


1/466年丙午歲一月


在公元466年正月稱帝。


58


明帝 劉彧


8/465年乙巳歲十二月


文帝第十一子。


59


蒼梧王后廢帝 劉昱


5/473年癸丑歲


明帝長子,被蕭道成殺死。


60


順帝 劉準


3/477年丁巳歲七月


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後退位。

   註:1、太初帝劉劭(426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遠,劉義隆長子,母為皇后袁齊媯。元嘉30年(公元453年),因巫蠱之事,劉義隆欲廢太子,劉劭知道之後,遂與其弟劉浚共謀,率兵夜闖皇宮,將其父殺害,自立為皇帝,改元「太初」。劉劭因弒父篡位而導致眾叛親離,在位僅三月,即被率兵討逆的劉駿所擊潰,劉劭被俘後遭處斬, 並被劉駿稱為元兇。
  2、南郡王建平帝劉義宣,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荊州)稱帝。
  3、晉安王義嘉帝劉子勳, 劉駿之第三子,劉子業之弟,曾在公元466年正月稱帝,年號義嘉,並得到大部分州郡的支持,但在當年八月被劉彧大將沈攸之捕斬。


  十七、劉沒鐸稽胡帝國(577-577):


  劉沒鐸是建立神嘉年號的劉蠡升之孫。
  北周敗齊師於晉州(今山西臨汾)時,乘勝猛追,未暇收劍北齊人所棄甲仗。稽胡乘機收集齊兵所棄武器,裝配部伍。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并州稽胡立劉蠡升之孫劉沒鐸為帝,號聖武皇帝,改元石平。同年,周武帝派齊王宇文憲督諸軍進討,趙王宇文招擒劉沒鐸,餘眾皆降,帝國滅亡,歷時僅一個月。








61


聖武帝 劉沒鐸


1年/公元577年十一月


 


  十八、定楊帝國(617-620):


  隋煬帝大業13年(公元617年),劉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亂之機,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開倉賑貧,馳檄境內,得兵萬餘人,自稱太守。為了立穩腳跟,他派遣使者依附於突厥,突厥為了扶植地方割據勢力,冊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公元617年劉武周自稱皇帝,改元天興,史稱定楊皇帝,公元620年亡於唐朝。








62


定楊帝 劉武周


4/617年丁丑歲三月


 


  十九、遼皇朝 (907—1125):
  遼朝於公元907年為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機所建,起初國號為契丹,公元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其國都原不在幽州,在上京(巴林左旗南),由於石敬瑭為了成為中原皇帝,請遼國幫助,所以,以幽州為禮物送給遼國了,遼國才遷都到幽州。遼朝始於太祖耶律阿保機,終於天祚帝耶律延禧,共10帝統治219年。其疆域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契丹遼朝在今天的遼河(喀拉木侖河)上遊誕生了,匈奴-鮮卑宇文部落之後,耶律亦為「迭剌」,統治北亞的強大帝國,耶律氏兼稱「劉氏」,「劉」在通古斯語系中發音為「IRA」,即「耶律」。 《遼史.太祖傳》「序」:「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其實耶律本是契丹語,翻譯成漢文就是劉。故歷代皇帝均有帶劉姓的漢名字。





















































63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帝 耶律阿保機(劉億)


23/907年丁卯歲


 


64


太宗孝武惠文帝 耶律堯骨(劉德光)


22/927年丁亥歲十一月


 


65


章肅帝 劉李胡


1/947年丁未歲二月


 


66


世宗孝和莊憲帝 耶律兀欲(劉阮)


5/947年丁未歲九月


 


67


穆宗孝安敬正帝 耶律述律(劉璟/劉明)


19/951年辛亥歲九月


 


68


景宗孝成康靖帝 耶律明扆(劉賢)


14/969年己巳歲二月


 


69


聖宗 文武大孝宣帝 耶律文殊奴(劉隆緒)


53/982年壬午歲九月


 


70


興宗神聖孝章帝 耶律只骨(劉宗真)


26/1031年辛未歲六月


 


71


道宗孝文帝 耶律查剌(劉洪基)


47/1055年乙未歲八月


 


72


天祚帝 耶律阿果(劉延禧)


25/1101年辛巳歲二月


 


  二十、(桀)燕帝國(911-913):


  又稱桀燕,為五代十國時其他割據政權,為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劉守光建立。劉守光為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公元911年,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極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桀燕建立後,即不斷受到晉王李存勗的攻擊,應天三年(913年),晉軍攻陷幽州,俘獲被囚禁已久的劉仁恭,而劉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桀燕亡。
  桀燕共一帝,僅歷3年。








73


應天帝 劉守光


3/911年辛未歲


 


  二十一、五代十國·十國·南漢皇朝(917——971):


  五代時十國之一,建國於917年,初稱大越國,918年改國號為漢,劉隱、劉巖(龑)兄弟所建。都廣州番禺(今廣東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雲南的一部分。歷四主,共統治了54年。
  劉隱(874~911)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雲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泉州。父劉謙,唐末為封州(今廣西梧州東南)刺史,擁有上萬人的軍隊和成百的戰艦。乾寧元年(894)劉謙卒,不久,劉隱繼任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為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封劉隱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進封南海王。
  唐末,嶺南士人雲集,有的是為了避戰亂,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他遣其弟劉巖 (889~942)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了嶺南;西與楚爭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乾化元年 (911)劉隱卒。劉巖繼立,先後改名為陟、龔、龑。後梁貞明三年(917) 劉巖稱帝於番禺,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劉巖有乾亨、白龍、大有三個年號。大有十五年 (942)劉巖卒,年五十四。其子劉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號光天。次年,玢弟劉晟(原名洪熙,920~958)殺玢自立,有應乾、乾和兩個年號。乾和六年(948)劉晟乘楚國內亂,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餘州。十六年 (958),劉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劉鋹(原名繼興,942~ 980)嗣位,年號大寶。
  劉鋹即位後,宦官壟斷了大權,朝政腐敗。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佔廣州,劉鋹降,南漢亡。























74


高祖 劉龑


28/917年丁丑歲


(查看詳細介紹)


75


殤帝 劉玢


2/942年壬寅歲


(查看詳細介紹)


76


中宗明孝帝 劉晟


17/943年癸卯歲


(查看詳細介紹)


77


後主 劉鋹


3/958年戊午歲


(查看詳細介紹)


  二十二、五代十國·十國·後漢皇朝(947—950):


  五代之一。後漢高祖劉知遠所建,建都於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歷2帝,前後約4年。
  劉知遠是沙陀部人,後晉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 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開封,後晉亡。劉知遠亦曾向契丹納貢, 但當時人民堅決反抗契丹, 有的方鎮也拒絕投降。劉知遠對契丹的南下先採取觀望態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國號遼。二月,劉知遠亦在太原稱帝。他下詔諸道禁止為遼搜括錢帛,並詔慰抗擊遼之民眾,人心歸附。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佔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六月, 改國號大漢,史稱後漢。改開運四年(947)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祐。與南唐、吳越、楚、南漢、後蜀、南平等政權並立。
  乾祐元年 (948)正月,劉知遠死,次子承祐(931~ 951)繼位,是為隱帝。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楊邠、蘇逢吉、郭威等專權,但四人之間又有矛盾。史弘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掌握禁軍,酷虐濫殺;楊邠為樞密使,權勢最重。承祐疑懼,於乾祐三年十一月殺楊邠、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又密令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事洩,郭威起兵攻入開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殺。後漢亡。













78


高祖肅孝帝 劉知遠


2/947年丁未歲二月


又名劉暠,後晉任河東節度使。947年契丹陷開封,他在太原稱帝。


79


隱帝 劉承祐


2/948年戊申歲二月


高祖之子,為奪回兵權,事敗為亂兵所殺。


  二十三、五代十國·十國·北漢皇朝(951——979):


  五代時十國之一,劉崇所建,都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4主共29年。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準備。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劉崇即據河東十二州稱帝,改名旻,仍用後漢乾祐年號(直到劉旻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祐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餘。後周兵退後,劉崇卒。其子承鈞(後改名劉鈞,926~968)繼立,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炅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被迫出降,北漢亡。























80


世祖神武帝 劉旻


4/951年辛亥歲


又名劉崇


81


睿宗孝和帝 劉鈞


15/954年甲寅歲


(查看詳細介紹)


82


少主 劉繼恩


1/968年戊辰歲


(查看詳細介紹)


83


英武帝 劉繼元


12/968年戊辰歲


(查看詳細介紹)


  二十四、北遼帝國(1122-1123)


  北遼,於1122年3月立國,是時遼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夾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擁立為君主,是為北遼的開始。耶律淳(1062年-1122年)是北遼開國皇帝,遼興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魯斡之子,他曾出任為彰聖軍節度使。保大二年(1122年),他即位北遼,降遼天祚帝為湘陰王,並遣大使奉表於金國,乞為附庸。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後其妻蕭德妃普賢女攝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佔燕京,蕭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蕭德妃因為謀反而被殺,但耶律大石卻得到赦免。其後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遼朝滅亡。梁王耶律雅裡於5月自立。10月,雅裡亦被殺,耶律朮烈被擁立。1123年11月滅亡,國祚只有19個月。   北遼歷傳4帝,前後不足兩年,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個月,在位最長的是遼宣宗的王后蕭德妃(未稱帝),在位差不多一年。




























84


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 建福(1)


1122年壬寅(三)


 


 


蕭德妃(蕭普賢女)(未稱帝) 德興(1)


1122年壬寅(六)


未稱帝


85


秦王(耶律定) 德興(1)


1122年壬寅(六)


 


86


梁王(~雅裡) 神歷(1)


1123年癸卯(五)


 


87


英宗(~術烈) (1)


1123年癸卯(十)


 


  二十五、西遼皇朝(1124-1211):


  西遼是遼朝滅亡後遼皇族的殘餘勢力所建的王朝。所有皇帝漢姓也都是劉姓。
  西遼(1132年-1218年)是中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亦稱黑契丹,哈剌契丹。由遼代貴族耶律大石在金朝滅遼後,於西北召集殘部建立。後來擴張到中亞,首都虎斯翰魯朵,一時成為中亞強國。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到達可敦城,在這裡他召集了契丹十八個部落的首領集會,號召重建遼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他在這裡創立了簡單的政府。1132年到達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稱帝,並稱「菊兒汗」。西遼帝國正式成立。
  公元1211年乃蠻部首領屈出律趁直魯古外出狩獵的時候將其擒獲,攫取了政權。名義上直魯古被尊為太上皇,但只不過是個幌子。1213年直魯古去世。不久蒙古勢力已經進入中亞,1217年蒙古大軍進入楚河,1218年擊殺屈出律,西遼滅亡。
  西遼劉氏統治共歷88年,劉氏皇帝3位。




























88


德宗 耶律大石


20/1124年甲辰歲二月


 


 


感天皇后 蕭塔不煙


7/ 1144年甲子歲


(未稱帝)


89


仁宗 耶律夷列


12/1151年辛未歲


 


 


承天後 耶律普速完


15/1164年甲申歲


(未稱帝)


90


文顥帝 耶律直魯古


33/1178年戊戌歲


 


  注意:史書上把憫文帝(屈出律)也算入西遼皇帝中,由於屈出律不是耶律氏(即不是劉氏皇帝),故此處不計入表中。憫文帝(屈出律)於1211---1218年在位。


  二十六、齊帝國(1130-1137):


  又稱劉齊或大齊,為南宋大臣劉豫(1073—l146)所建,共一帝前後8年。劉豫,字彥遊,景州阜城(今屬河北)人。北宋時歷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職。金兵南下時棄官潛逃。建炎二年(1128年)殺宋將降金。1130年四年九月,被金人立為「大齊」皇帝,建都大名(今屬河北),後遷汴京(今河南開封)。統治河南、陝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七年後為金帥撻懶黜為蜀王,後改封曹王。紹興七年(1137年)被廢黜,遷居臨潢(今遼寧巴林左旗附近)而死。








91


阜昌帝 劉豫


8/1130年庚戌歲九月


 


  二十七、後遼帝國(1216-1230)  


  公元1215年,耶律留哥攻佔金東京,部將耶廝不等勸留哥稱帝,擺脫蒙古控制,留哥不從,與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為遼王,命其繼續統領部眾。1216年初,耶廝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稱帝,國號遼,改元天威。不久,耶廝不被部下所殺,眾推乞奴為監國。同年秋,木華黎率蒙古軍東下,乞奴等不敵,率九萬契丹部眾越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在高麗,又發生內訌,金山殺乞奴,自稱遼王。1217年,統古與復殺金山,取而代之。1218年,喊捨又殺統古與而自立。
  後遼帝國只有一位皇帝----耶廝不。其他的都沒有稱帝,乞奴只是監國,後來的乞奴、金山、統古與、喊捨等也都只是稱王,沒有稱帝。所以終後遼帝國只有一任劉氏皇帝,帝國起始時間為1216-----1216。




























92


天威帝(耶廝不 )


天威(1) /1216年丙子


耶廝不又名耶律廝不,1216年稱帝,同年死。


 


乞奴


天祐(1) /1216年丙子


為監國,沒有稱帝


 


金山


天德(1) /1216年丙子


稱遼王,沒有稱帝


 


統古與


(2) /1218年戊寅


沒有稱帝


 


喊捨


(12)/1218年戊寅


沒有稱帝


 


總結


  劉氏在中國歷史上,共有27個帝國,92個皇帝,統治時間達1009年之久,現詳細列表於下:


















































































































































































朝代(或國)名


始末年限


帝王數


統治年數


開國皇帝





一、(西)漢


前206---8


15帝


215年


劉邦


二、更始皇朝


23---25


1帝


3年


劉玄


三、劉望漢帝國


23---23


1帝


1年


劉望


四、劉子輿漢帝國


23---24


1帝


2年


劉子輿(王郎)


五、建世皇朝


25---27


1帝


3年


劉盆子


六、劉永梁漢帝國


25-27


1帝


3年


劉永


七、劉文伯漢帝國


25---37


1帝


13年


劉文伯(盧芳)


八、(東)漢


25---220


14帝


196年


劉秀


九、(蜀)漢


221---263


2帝


43年


劉備


十、神鳳漢帝國


303-303


1帝


1年


劉尼(丘沈)


十一、(前趙)漢


304-329


5帝


26年


劉淵


十二、劉芒蕩漢帝國


309---309


1帝


1年


劉芒蕩


十三、劉顯帝國


351---352


1帝


2年


劉顯


十四、劉黎帝國


389---389


1帝


1年


劉黎


十五、(劉)夏或(大)夏


407---431


3帝


25年


赫連勃勃


十六、(劉)宋


420---479


11帝


60年


劉裕


十七、劉沒鐸稽胡帝國


577---577


1帝


1年


劉沒鐸


十八、定楊帝國


617---620


1帝


4年


劉武周


十九、遼


907---1125


10帝


219年


耶律阿保機


二十、(桀)燕


911---913


1帝


3年


劉守光


二十一、(南)漢


917---971


4帝


55年


劉龔


二十二、(後)漢


947---950


2帝


4年


劉知遠


二十三、(北)漢


951---979


4帝


29年


劉崇


二十四、(北)遼


1122---1123


4帝


2年


耶律淳


二十五、(西)遼


1124---1211


3帝


88年


耶律大石


二十六、(劉)齊或(大)齊


1130---1137


1帝


8年


劉豫


二十七、(後)遼帝國


1216---1216


1帝


1年


耶律廝不


總計


 


92帝


1009年


27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