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甘肅張家川重大考古發掘揭開古戎人神秘面紗
在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考古發掘現場,部分考古和文物保護專家在參觀戎人豪華墓葬(10月18日攝)。
在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考古發掘現場,部分考古和文物保護專家在參觀戎人豪華墓葬出土的華麗車乘(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艷明 攝
新華網蘭州10月20日電(記者王艷明)由於史書記載不祥和考古資料缺失,長期以來,對於生活在中國西北的戎人及其歷史文化,認識上一直比較模糊,正在進行的甘肅張家川重大考古發掘,為之提供了豐富且罕見的考古資料。
「今年發現的車輛很完整,出土的其他文物也十分重要和精美,對於戎人的歷史文化,我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瞭解。」負責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現場發掘工作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廣濟說。
2006年7月,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被盜,甘肅省考古研究所隨後開始了搶救性發掘,陸續出土的以罕見豪華車乘為主要內容的隨葬器物,震驚了中國考古界。
「經初步分析和研究,這批墓葬的年代應為戰國晚期,其族屬當與秦人羈縻下的戎人有關,墓葬的規格和等級較高,應是戎人首領及貴族墓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輝介紹說,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考古因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已被評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7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馬家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開始,截至目前,又出土了一批豪華車乘及金、銀、銅、錫等材質不同的各種重要文物。
「由於有前期的發掘經驗,從去年以來,特別是在今年出土的車輛發掘中,我們基本認識到了每個構件在車輛的位置和作用。」周廣濟說。
由於馬家塬墓地埋葬的車輛已經超過了2000年,無論是純木車輛、髹漆車輛還是外有金銀銅錫等豪華裝飾的車輛,原來的木構架都已朽成灰土,加之歷史上墓葬坍塌等造成的車輛疊壓,考古本身就是一項巨大挑戰。
戎是先秦時期對中國西北地區非華夏民族的泛稱,見於歷史記載的「戎」族群,先後有「犬戎」、「姜氏之戎」、「允姓之戎」、「申戎」、「陸渾之戎」和「義渠」等,他們在春秋時期相當活躍,與中原周朝戰事不斷,戰國時期,多融合到了秦、晉等國當中。
對於馬家塬墓地考古發掘成果,嚴文明說:「歷史上對戎人的記載不多,一般認為戎人野蠻,文明程度不高,現在看來,他們的文明程度不低,從出土文物的工藝、技術等看,有很多獨到的地方,特別是出土的車輛,一個跟一個不一樣。」
從已經進行的考古發掘看,戎人的文明程度確實不低,並在不斷吸收著周邊的文明成果。
「這裡至少融合了四種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西方文化、中原文化和戎文化都有保存,無論對認識戎人歷史文化本身,還是秦戎關係、東西方文化交流等,都是難得的珍貴實物資料。」周廣濟說。
此外,在馬家塬戰國墓地中,大量金屬器及車輛構件的出土,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車乘制度、冶金工藝等,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已經引起了不同專業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由於馬家塬戰國墓地考古成果的地位和價值十分重要,當前,現場保護也被提到了突出位置,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國內一些文博單位已直接參與到現場保護當中,一批中國考古和文物保護方面的知名專家也為如何科學發掘和實施保護建言獻策。
有關考古專家表示,相信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關戎人的神秘面紗將會進一步揭開。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戎人豪華墓葬出土的製作精美的「金箔虎」、「大角羊」車乘裝飾品(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艷明 攝
在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考古發掘現場,部分考古和文物保護專家在參觀戎人豪華墓葬出土車乘上的華麗裝飾(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艷明 攝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戎人豪華墓葬出土車乘上的精美銅箔飾(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艷明 攝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地戎人豪華墓葬出土的車乘及動物骨骼(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艷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