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西發現6000年前古人類遺址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廣西發現6000年前古人類遺址

2015年07月20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4 次

廣西隆安發現6000年前古人類遺址 出土石器蚌刀



考古人員展示墓葬遺骨「大石壓身」的特徵。記者甘寧攝


廣西隆安發現6000年前古人類遺址 出土石器蚌刀



遺址中出土的石製研磨器(左)和蚌刀。記者甘寧攝


一處具有6000餘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近日在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被發現。在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南寧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從5月22日開始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試掘,共出土墓葬30多座,以及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30多件。這是隆安地區首次發現和發掘貝丘遺址。6月22日,記者對發掘現場進行了探訪。  





  古人類早已涉足大石山區 支流沿岸也發現貝丘遺址



  貝丘遺址為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古代人類食後棄置的大量貝殼為特徵。此次發掘的遺址位於丁當鎮西北面的儉安村更也屯鯉魚坡,距離丁當鎮只有6公里。



  鯉魚坡是個孤零零的小土坡,僅有400多平方米,北更溪在附近發源,繞坡流過。坡上還長著一棵高大的木棉樹,讓鯉魚坡在周圍平坦的田野中更加顯眼。



  鯉魚坡特殊的地形和坡上的大量山螺殼,很久以前就引起了當地群眾的注意。上個世紀90年代,有人在鯉魚坡盜掘所謂的「古墓」,但只挖到人骨,並未發現金銀,就此罷手。今年5月13日,隆安縣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在鯉魚坡發現了貝丘遺址。南寧市博物館立即著手試掘,共掘了26平方米的探方,發現了遺址中部的墓葬區和遺址北部的生活垃圾堆放區。



  「這不僅是隆安地區首次發現和發掘的貝丘遺址,從類型來說也是整個廣西首次發現。」南寧市博物館館員黃強告訴記者,廣西的河岸貝丘遺址主要分佈大江大河沿岸,因為那裡食物充足、易於採集,因此貝丘遺址也往往堆積有大量食用過的水螺殼。而鯉魚坡遺址位於一條小小的北更溪旁邊,北更溪只是武鳴河的一條支流,附近都是石灰岩石山。在這樣的環境發現貝丘遺址還是第一次,說明古代人類活動的範圍極廣。



  在隆安以前的考古工作中,僅發現較多的大石鏟遺址,沒有發現貝丘遺址。黃強說,鯉魚坡貝丘遺址的發現,給研究此類遺址提供了全新的線索,也給以後的文物普查工作很大啟發——不能忽略調查支流中可能存在的貝丘遺址。



  也許是由於小小溪流並不能提供大量的水生食物,在遺址中出土的螺殼主要是山螺,另外大塊的獸骨較多,說明當時的先民還是以狩獵、採集為生。



  墓葬遺骨大石壓身 反映先民鬼魂觀念



  遺址中出土的30多座墓葬多為仰身屈肢葬和側身屈肢葬,大部分都有一個罕見的特徵:大石壓身。這些重達二三十公斤的石塊,有的壓在遺骨的胸腔上,有的壓在頭顱上,有的壓在肢骨上。而且都有意識地選擇了形狀規整、扁平的大石,似乎是要使壓的面積更大一些。這一現象在廣西以往的貝丘遺址中很少見,即使在著名的邕寧頂螄山遺址中也只見到一例。



  「這應該不是偶然,而是有意識的置放。」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李珍認為,用石塊壓著死者下葬,可能是為了讓死者的鬼魂或屍體不再「出來」驚擾生人,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鬼魂觀念。這種埋葬方式對研究古人類的宗教意識、埋葬習俗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廣西的土壤多為酸性,為什麼6000年前的人骨還能在泥土中保存得如此完好?考古專家對此作出了解釋:貝丘遺址是一個族群長期拋棄食物殘骸的「垃圾場」,也是埋葬死去族人的墓地,因此大量食用過的螺殼往往跟遺骨混雜在一起。而螺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鈣質環境使人骨不易朽爛,得以長期保存完好。這就是為什麼別的地方很難發現古代人骨,而貝丘遺址中卻能發現大量遺骨的原因。



  出土石製研磨器 填補南寧地區考古空白



  30多件石器、骨器、蚌器的出土,表明了鯉魚坡遺址的「源流」——與邕寧頂螄山遺址是同一文化類型。這些工具有骨針,也有蚌殼打製的蚌刀、蚌鏟,不過陶片發現得很少。最為特殊的是一件石製研磨器,這個長得像現在的舂桿的工具,在以往的南寧地區考古資料中還未曾發現過,倒是在百色、崇左等左江、右江地區發現過類似的器型。



  這件特殊的研磨器,是否可以作為新石器時代,南寧地區與左江、右江地區文化交流的證物呢?這種器型的研磨器發源地在哪?是從百色發源,還是南寧開始,或者是別的地區流傳過來的呢?這些疑問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研究。不過,這一發現已經填補了南寧考古研究資料上的空白,對於研究古人類的活動、變遷有著重要意義。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隆安還發現了幾處新的文物點:在丁當鎮儉安村村委旁邊的金魚山半山腰上,發現一處先秦時期的巖洞葬,找到石錛1件;在古潭鄉九甲村,村民挖水井時發現了一處大石鏟遺址,出土大石鏟5件;在丁當鎮維新街還發現了2處較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築。當地群眾積極提供文物線索,對文物保護有很大的幫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