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東南雄發現疑似曹操後裔聚居村
寨下村的祭祖廳
81歲的曹邦清祖輩珍藏的族譜
族譜中有關曹彬的記載
曹氏先祖初到寨下時開基圖
核心提示
「枕楚跨粵,扼南北咽喉」之地的粵北南雄,近日發現了一個疑似曹操後裔聚居地的村落。這個在史上名不見經傳的村莊中共居住著281人,而曹姓村民卻佔98%。村人自稱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後代,自明嘉靖年間從江西信豐遷徙至此已有400多年的時間了。
正在利用人類基因調查手段進行全國性調查分析曹氏族群基因的復旦大學學者考證曹氏族譜後發現,南雄這個曹姓村落居住著的曹姓村民很可能是曹操後裔從中原輾轉南遷而來。
日前,復旦學者千里迢迢趕赴南雄,從曹姓村民中選擇了10多名代表後提取了血液。這些血液將在上海進行DNA檢測,與全國其他地區採集的曹姓男子的血液樣本進行綜合分析後,或將能與河南省安陽市發掘的曹魏大墓中發現的遺骸進行對比,從而揭開墓中男子是否為曹操的千古之謎。
寨下村今名不見經傳
昨天上午,記者從韶關驅車3個多小時來到了位於崇山環繞的南雄市鄧坊鎮蘭田村寨下村小組。這裡距離較熱鬧的鎮區還有15公里的山路。長滿茅草的泥磚房、干竹搭就的籬笆牆、被大雨沖襲而倒塌的祭祖廳,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小山村。
村支書曹發鵬說,這裡是南雄的貧困村。村裡共有72戶281人,絕大部分村民都是靠務農為生。村裡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來的大多是老弱婦孺。犁田種稻與養些家畜、植些果樹是村民的主要活計,閒時上山採些野生蜂蜜與靈芝香菇則是他們的副業收入。
回憶歷史
兩次浩劫寨下村盛景不再
今年81歲的曹邦清老人說,村中早已不復當年盛景,其原因在於歷史上遭遇了兩次大浩劫。一次是咸豐8年間,太平天國時期;第二次是民國時期。
曹邦清說,以前村裡很多人家都珍藏有老祖宗留下來的古物,如牌匾、史籍、字畫之類的,這些珍寶在經過兩次戰火洗劫後已經所剩無幾。
南雄曹氏遷徙脈絡
全村皆宋朝名將曹彬後代
曹邦清小心翼翼抱出兩本祖輩珍藏的族譜。這是兩部紙色發黃的線裝大書,掀開封面,「光緒乙巳年重鐫」、「曹氏重修族譜」等字樣赫然在目。這便是目前南雄曹氏宗族中保存的最古老的唯一自編族譜了。
記者在這部由「同文堂字林書局」印製的族譜起初看到了這樣的記載:「先源於曹彬二十六世孫,南京避亂,世居北京真定府。迄宋之末,公達祖者因鄉科釋褐,後任選信豐縣正堂……」
原來,他們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嫡系後人,世代本在南京居住,後因兵亂而在「北京」長期居住。而據記者考證,古代中國許多城市都曾被命名為「北京」。而北宋期間有「真定府」這一稱謂的為今天的河北正定一帶。後來一名叫曹公達的先人中舉後到江西信豐縣為官,這便將曹氏後裔帶到贛粵交界處。明朝嘉靖年間,曹公達的後人一支又從信豐遷居到了南雄。
據《曹氏列傳》記載,曹彬之父曹芸先祖出自曹操後裔。因此,南雄的曹氏後人們均認為自己極有可能為曹操後裔。為了證明這一點,寨下村有10多名村民志願讓專家們提取了血液樣本,供他們在上海進行檢測。
背景
破曹之謎
一場全國性的曹姓DNA篩查
在安陽曹魏大墓墓主身份引發軒然大波的同時,考古界、歷史學界對此各持己見、爭論不休卻終無定論。
今年1月,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佈,向全國徵集曹姓男性參與Y染色體檢測,擬用DNA技術來辨別河南安陽曹操墓真偽,這項工作由「用DNA技術辨別曹操後裔和河南漢魏大墓出土人骨」課題組來執行,李輝和韓昇是該課題組的負責人。
據瞭解,只由父親一方遺傳而來的Y染色體是男性染色體,其穩定性特徵可以令其在數千年中基本不會發生變化。由於中國傳統社會中,姓氏在一個家族的繼承往往以男性為生,因而Y染色體這個「遺傳密碼」能夠被不斷複製。從Y染色體的遺傳信息中,專家們經過對比就能判斷共同擁有某種Y染色體特徵的人的姓氏。
然而,復旦大學這項全國性尋找曹姓後人篩查DNA的行動遭到外界的不斷質疑,不少人提出,在全國這麼大規模地尋找曹姓後代是否有必要?
質 疑
北京大學王月丹博士:
這種研究不靠譜
王月丹在其部落格上連續發表兩篇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稍有生物醫學知識的人,都會明白這樣的鑒定對於確定曹操的墓,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他甚至質疑這條消息的真實性:「一個重點實驗室,卻去做這種不靠譜的研究」?
他說:「很多人都認為DNA鑒定很精確,其實這與樣品的質量很有關係。」就算再精確的技術和高質量的樣品,也會存在DNA檢測的誤差,所以即使是目前法院離婚時使用的親子鑒定報告也不敢註明準確率為100%。
他認為,為了保證DNA的純正,應該排除女性曹氏後人或者中間存在女性傳遞的曹氏後人,如上門女婿或者養子之類而繁衍的後代。因此,「現在找到合格的曹氏後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一般來說,古墓遺骸的DNA質量很差,甚至無法得到Y染色體,根本達不到檢測要求。」
韶關學院宋會群教授:
對DNA檢測結果有疑慮
該項目從理論思路上來說是可行的,但對實際操作和最終取得的結果卻有所疑慮。從歷史的角度看,從曹彬到曹操之間這數百年之間歷史不能排除有斷輩現象的出現。家譜家史這種可靠性也不高,有些甚至是口耳相傳,沒有史學依據的。
爭議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
南雄曹氏是否曹操後代要測DNA
現存家譜是瞭解曹氏族源及其分佈情況的一條重要線索。《中國家譜總目》收載了全球見於著錄的家譜目錄,其中曹氏的家譜有275件,而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曹氏家譜就達到118件。
學者們梳理、選擇曹操後裔的操作方式是這樣的:將曹氏家譜所記錄的曹姓世系與歷史記載相比較後取其可信度較高的家譜,在此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的上述篩選出來的「較可靠」地區選擇曹氏後裔進行DNA提取檢測。
南雄曹氏因為有明確記載是由中原地區遷徙入粵,因而也進行了專家們的視野中,並專程來此進行了考證與DNA提取工作。據廣東南雄、江西南康、大余等地曹氏族譜的互相印證,南雄曹氏為曹彬的後代是比較明晰。但曹彬是否為曹操的後代,這仍有待於專家們進一步從全國曹氏後人的DNA取樣中進行對比分析。據瞭解,廣東只有南雄一地的曹氏入選檢測。
課題組負責人之一、復旦大學生命遺傳學教授李輝:
DNA檢測只是其中一個角度
當疑似曹操骸骨發現之後,有些教授提出做DNA,國內很多的機構提出曹操DNA這麼長時間保存下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可能鑒定身份,說國內沒有一家機構有這樣的條件去做。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公正的,因為我們完全有這個技術和手段驗證身份的真實性。
之前我們也有這樣的顧慮,如果現存的曹氏Y染色體完全不一樣的話,我們去檢測曹操遺骸的真實性就沒有可能了。但我們在樣本庫裡面進行了檢索,發現在中原地區的曹姓有非常高的一致性,這就是說曹操這個家族Y染色體保持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一致性的背景,這使我們的檢測有了技術上的前提。
對於相隔千多年的古人來說,其遺骸DNA中的Y染色體序列確實大多已經不完整。我們的工作是找到那些特定的突變位點,如果與當代人DNA的突變位點相符,就能確定墓中人骨為曹姓人。除了骨骼完全被污染或者呈粉碎狀導致DNA信息破壞的極端情況,一般都能進行有效檢測。
DNA檢測只是其中一個角度,得出的結果還需要與歷史學與考古學角度互相論證。安陽曹魏大墓年代與墓葬規格分別與曹操卒年及身份相符,再加上DNA檢測墓中男子遺骸為曹姓,那麼此三者分別從不同的學科印證的證據是非常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