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台灣孔子後裔認祖歸宗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台灣孔子後裔認祖歸宗

2014年10月23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73 次


 


    ★傳奇點睛


 


    從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已繁衍至83代,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孔子世家譜》演繹了一個千年傳奇。


 


    目前台灣孔子後裔約3000人,正式錄入家譜的有1096人。近日在台北孔廟舉行的春季祭孔典禮上,孔子第75代孫孔祥祺講述了台灣孔子後裔的尋根故事。


 



 


台灣惠文高中學生孔德蓉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後裔。


 


    1949年,還是學生的孔祥祺輾轉山東、廣州、廈門、澎湖,一路顛簸來到台灣,任軍職的父親帶著弟弟也隨後抵台。他們這一支是為數不多把族譜帶到台灣的孔姓族人。

     1995年4月25日,孔子第75代孫、時任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院院長的孔祥林到台灣舉辦「孔子故鄉4000年文物大展」,由此認識了孔祥祺。得遇故鄉宗親,孔祥祺萌發了尋找台灣孔子後裔的念頭。

    從大陸遷至台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到清朝康乾年間,早前這些後裔僅被記錄在各支系族譜中,從未被錄入過總譜。


 


    這些孔子後裔主要來自台灣屏東、龍潭、桃園等地,分屬二十多個支派。

    其中,最早從大陸遷至台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至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當時他們帶著孔子的畫像和祖先的牌位,由福建上杭和永定遷至台灣屏東。

    孔德威說,經初步考證,屏東地區的孔氏族人是浙江衢州派長支的後裔,現大部分從事農業或漁業生產。

    看見孔姓就打電話詢問

    搜尋兩三百年來散居台灣各地的孔氏子孫並非易事。2005年,孔祥祺接任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台灣分會會長,正式啟動了被形容為「大海撈針」的尋人之路。年過八旬的他在台灣刊登廣告「尋孔」,並發動了「網絡搜尋」,看到姓孔的就發函給對方,詢問要不要加入厚厚的家譜。

    「按照電話簿一個個看過去,看見孔姓就打過去找是不是,有人會懷疑,有人會提出上門來看個究竟。」孔祥祺說。

    一直喜愛儒家文化的女兒孔令宜也加入了尋找宗親的行列。孔令宜回憶說,父親最激動的是發現了屏東的孔氏族人。這一支來自浙江衢州的孔子後裔從62代後家譜就斷了。孔祥祺輾轉從美國一家家譜中心找到了源頭。

    孔子家譜首次收錄女性

    自明以來,《孔子世家譜》就有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定約,但受歷史條件限制,世家譜只大修了四次: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及上次修譜——由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主持,始於1930年,成於1937年,一般稱「民國譜」。如今,明代家譜已不存世,清康熙年間家譜共收孔子後裔近2萬人,乾隆年間家譜為10萬多人,民國譜增至56萬人。

     2009年新續修的世家譜收錄200萬孔子後裔,家譜打破了「不納女性」的傳統,孔令宜也被正式認定為76代孫。除女性後裔外,少數民族和外籍後裔這次也被一同准許入譜。 

    ★追根

    翻翻孔子的家世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音he),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據《史記》記載,孔子並非婚生子。他母親生他時只有18歲,而父親已70歲了。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3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曾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牧牛羊、記賬以及當圖書管理員。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他服了三年喪。

    孔子19歲時娶宋國人丌官氏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追封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

    據《論語》記載,魯國當時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榮。但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孔子沒有在魯國或別的國家擔任過重要職務。傳說魯國的鄰國齊國擔心魯國太過強大會威脅到齊國,於是為了破壞魯國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馬和80位美麗的舞女給魯國諸侯。魯國諸侯遂沉溺於安逸享樂之中,對政務不聞不問,甚至有一次連續三天沒有上朝。

    孔子極為不滿,踏上了長途之旅(周遊列國),拜訪中北部的一些小國,包括衛、宋、陳、蔡。他宣揚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並沒有哪國去實施。孔子53歲時晉陞為大司寇,在魯國呆了兩年後孔子辭去職務,因為他對諸侯的政治做派極為不滿。

    孔子68歲回到家鄉教書,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編纂了傳承先哲智慧的結晶——《五經》。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顏回不幸早逝,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兒子孔鯉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於公元前479年73歲時(72週歲)與世長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