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貴州發現疑似明建文帝流亡期間所鑄印章
這枚印的質地有些像黃銅,分印紐、印台、印面三部分,中空外實,是造型制模後分鑄鉚焊而成
上鑄辟邪神獸,臥鎮印台之上。
2006年,鎮寧自治縣一支自稱為夜郎王后裔的朱姓「蒙正」苗族同胞出示了一枚被疑為與建文帝有關的神秘大印。曾破譯過安順牂牁郡殘存木贖的學者林明璋先生對這枚大印的印文進行了破譯,林先生認為,建文帝最終的歸宿地可能就在安順市的鎮寧、西秀區和紫雲自治縣三縣的交界處。
日前,安順相關部門帶領大印持有人一行,專程趕到北京。相關文博專家將彙集一堂,一辨大印的真偽。
>>>搜秘鏈接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1399年,其孫子朱允炆登基,國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後,開始推行削藩政策。由於削藩政策直接影響了藩王們的利益,引起了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的強烈不滿。於是,坐鎮北平的朱棣發起了一場被他稱為「靖難之役」的討伐戰爭。戰爭歷時4年,至1402年6月13日,朱棣的大軍終於攻打到了南京城下。當天,守城的谷王朱橞打開金川門迎降。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朱棣大破金川門後,建文帝自焚,後經過幾天時間的查找,終於在皇宮中找到了建文帝燒焦的屍體。但600多年來,史學界對建文帝是否真的死於這場大火,一直爭論不已,建文帝的去向也就成為明史第一謎案。
兩個家族超越時空
的「君臣情結」
2008年,安順市傳出的一段傳奇故事再次引起了許多人對明史第一謎案——建文帝失蹤之謎產生了濃厚興趣。
家住安順開發區么鋪鎮的謝偉臣今年76歲,家住西秀區巖臘鄉的朱永斌今年64歲,兩人相隔了數十公里原本素不相識,卻因一段超越了時空的「君臣情結」,使兩家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據他們稱,他們身上傳承的故事,與「明朝那些事」有著密切關係。
據朱永斌稱,他們這一支朱姓苗族,在辦紅白喜事時,既要行苗族的禮儀,又要行漢族的禮儀。而且,他的家裡傳承了一枚大印,父輩們告訴他,他們祖上有一個人當過皇帝,這枚印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父輩們讓他好好保管,「將來好有用」。而他們這一支家族中,不知從何時傳下一條祖訓:不與謝姓人開親,不與謝姓人結仇。這些奇怪的事一直成了朱永斌心中難以破解的謎。
而生活在數十公里外的么鋪鎮的謝偉臣,受父親臨終前的托付,曾幾次來到巖臘鄉,尋找他們這支家族入黔始姐謝秀二的二兒子謝銳的墳墓。謝偉臣是屯堡人,他稱,謝家的入黔始祖謝秀二600多年前就是隨傅友德征南大軍的先鋒顧成來到安順的。他說,他的這支家族一直口口相傳著一個有關建文帝的秘密:即當年朱棣大破金川門,建文帝成功出逃後,帶走了他7歲的大兒子朱文奎,其次子朱文圭被留在了宮中。在謝秀二任錦衣衛的二兒子謝銳的護送下,約八年後,這支逃亡隊伍最終來到安順西秀區、鎮寧、紫雲三縣交界處,躲藏在苗族聚居的深山老林中。後來,朱文奎在當地與苗族姑娘結了婚。謝秀二在安順一次打擊反叛戰鬥中犧牲後,謝家人再也沒有與建文帝有往來。後來,建文帝和謝銳也先後死在了苗區。
直到2006年4月份的一天,在別人的引薦下,朱永斌與謝偉臣相見,也找到了一座一直被當地人稱為「謝將軍墳」的墳墓,謝、朱兩家重新續起了這段跨越了數百年的「君臣情結」。
大印為建文帝
流亡期間所鑄?
為了印證兩個家族中隱藏了數百年的這段歷史,2008年上半年,朱永斌與謝偉臣帶著這枚大印,找到貴州民族考古學者林明璋先生,希望林先生能破解這枚大印之謎。
這枚印的質地有些像黃銅,分印紐、印台、印面三部分,中空外實,是造型制模後分鑄鉚焊而成,重1.2市斤,印高2.25寸,上鑄辟邪神獸,臥鎮印台之上。印台厚0.65寸,印面為長方形,長2.7寸,寬2.1寸。
通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林明璋先生認為,這枚大印用辟邪為紐,按春秋秦漢以來的慣例,當屬王侯國君專用以猒勝之印。該印印文為九疊文篆書體,大印上的9個字為:大仃國王都行省之印。何為「大仃國」?林先生說,查古史,中國歷來並無此邦屬。「仃」字,《辭海》、《現代漢語詞典》均指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苦零丁。因此林先生認為,究其意,印文中「大仃國」三字於此並非指國名,而是說國家發生了大難,孤苦零丁的君王流離失所,不得已而用「王都行省」為隨王護駕的外從官員冠之的署事名位了。
在明代,國家出現大難時期,一為朱棣興兵,建文帝出逃流亡;二是清兵入關,南明小王朝流亡。林先生說,護駕從行皆可用「大仃國王都行省」字號,這是事逢非常之時,以非常之語入印,也是情順理通的事。
聯繫起朱、謝兩個家族長達600多年的「君臣情結」後,林明璋先生認為,這枚印章應該是建文帝流亡期間所鑄。
「王都行省」印
進京接受專家鑒定
據瞭解,在悉知朱、謝兩個家庭的故事和看了這枚「王都行省」大印的照片後,不久前,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致函安順市委宣傳部,稱基金會已請相關專家看了大印的圖片,專家稱僅從圖片上看,初步認定大印上的字體系元明時期的「九疊文篆字」,印章的材質帶有些「老氣」。基金會還稱,目前還沒有專家對建文帝的去向問題進行過專項研究,因此建議對印章實物及《謝氏家譜》原件進行鑒定,希望能以此破解明朝第一謎案。
日前,安順市委宣傳部的相關負責人與朱永斌、謝偉臣一行,帶著大印和《謝氏家譜》啟程進京,接受文博專家的鑒定。據瞭解,此次為「王都行省」大印鑒定的文博專家均是國家級的,他們分別是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青銅器甲骨文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許青松,明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毛佩琦 ,青銅器專家,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賈文忠等等。據瞭解,屆時,專家將對印章的雕刻技法、印章質地、謝氏家譜原件及文字等進行實物鑒定,如在實物鑒定符合元明時代特徵的情況下,還將以謝氏家譜為線索,查詢相關文獻資料記載。
一同前往的貴州民族考古學者林明璋先生說,如果此前這枚「王都行省」大印鑒定是真的,這枚印的史學價值必將遠遠大於其美學價值,那麼,貴州民族歷史史冊則可望翻出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