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北極發現二千萬年前類似水獺動物化石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北極發現二千萬年前類似水獺動物化石

2016年10月09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72 次

科技時代_北極發現2300萬年前類似水獺動物化石(圖)

北極發現2300萬年前類似水獺動物化石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找到了海豹和海象早期進化過程中「缺失的一環」——一種長有腳蹼、類似水獺的動物的骨骼化石,它提供了早期鰭足類動物從陸地向海洋進化過程中身體特徵的直接證據。


  填補化石記錄重要空白


  這些腳部骨骼化石和其他身體結構特徵表明了早期鰭足類動物在形成腳蹼和其他適於水上生活的重要證據。專家稱這是一次「了不起的發現」,填補了化石記錄方面的一項重要空白。這種動物生活在距今2300萬年前,並不是現代海豹、海獅和海象(它們被統稱為鰭足類動物)的直接祖先,而是來自一個不同的分支。


  不過,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納塔麗婭·羅伯津斯基(Natalia Rybczynski)表示,最新發現的動物化石確實展現了鰭足類早期祖先的身體特徵。據羅伯津斯基介紹,化石是在加拿大境內北極地區的德文島發現的,給北極是鰭足類動物早期進化中心的假設提供了理論依據。羅伯津斯基與美國同行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發現。


  他們將這一動物命名為「Puijila darwini」。「Puijila」在因紐特語中的意思是「幼小的海洋哺乳動物」,通常是指海豹,而「darwini」則是向進化論創立者查爾斯·達爾文表示敬意。達爾文曾寫道,一種偶爾在淺水(溪流或湖泊)捕食的陸地動物「最終可能進化為一種不怕大海的水上動物。」


  身手矯健的遊泳健將


  科學家以前已經知道鰭足類動物是從陸地動物進化而來。不過,鰭足類動物的最早已知化石中包括腳蹼,所以,Puijila展示了鰭足類動物進化更早的一個階段。羅伯津斯基說,Puijila從嘴部到尾巴長約3英尺(約合0.9米),體態像水獺,不過口鼻部更短,眼睛更大,尾巴更細。她說,Puijila可以在陸地捕獵,在水中覓食,顯然是「身手矯健的遊泳健將」。


  Puijila化石是在一個遠古時期的湖泊沉澱物中發現的,那個時候,北極地區比現在溫暖,這表明Puijila生活在淡水和陸地上。據羅伯津斯基介紹,Puijila的顎骨強而有力,有狗一樣的牙齒,所以,除了以魚類為食外,它可能還吃齧齒類動物和鴨子。


  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生物學教授安娜麗薩·貝爾塔(Annalisa Berta)高度稱讚了最新發現。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填補了陸地食肉動物在將四肢變成鰭、從陸地向海洋進化過程中的重要空白。」貝爾塔沒有參加羅伯津斯基的研究。


  從陸地到海洋進化的直接證據


  除了殘存的肋骨外,研究人員還找到了Puijila整個身體大約65%的骨骼。貝爾塔表示,這有助於科學家梳理出鰭足類動物的重要身體特徵。研究人員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發現了Puijila化石殘骸。羅伯津斯基稱,在北極地區找到的鰭足類動物化石「完全出乎意料」,因為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鰭足類動物在北美西海岸進化。這項發現進一步支持了一種假設,即北極是這些哺乳動物早期進化的中心。


  不過,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這一結論。聖迭戈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分館館長托姆·德米萊(Tom Demere)就表示,也許Puijila是從某個地方來到北極,找了一個天敵無法生存的地方安家落戶。他指出,其實早在這項研究之前,就有科學家在蒙古發現過羅伯津斯基團隊現在所認為的鰭足類動物化石,而且化石年代更加久遠,但只有頭部和顎部殘骸,所以難以確定其身體特徵。


  德米萊沒有參加羅伯津斯基的研究。他說,北極進化的新證據「顯然不是決定性的」。儘管如此,德米萊仍表示這項發現令人激動,因為它提供了早期鰭足類動物從陸地向海洋轉變過程中身體特徵的直接證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