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勘探「食人魔窟」揭秘「731」地下真相 | 陽光歷史

 

A-A+

新技術勘探「食人魔窟」揭秘「731」地下真相

2016年05月31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中國的一支聯合考古勘探隊日前首次在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3米多深的地下,發現了當年被日軍自毀的地下建築遺跡,以及尚不知用途的地下通道和出土百餘件用於人體細菌實驗的罪證物品。

此次聯合勘探、測繪和考古調查行動,在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文化廳聯合組織,目的是為制定「731」遺址保護利用規劃提供詳盡基礎資料,為「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的新館建設和布展提供可靠依據。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評春說,此次聯合考古的前期田野工作範圍集中在「731」遺址核心區域,即原侵華日軍的本部大樓、四方樓以及特種監獄遺址、動力班鍋爐房遺址、吉村班凍傷實驗室遺址、小動物地下飼養室以及黃鼠飼養室、兵器班遺址。


經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這片核心區域的地下存在有建築空洞。考古學者沿著物理探測線依次試掘了幾條探溝。在遺址Ⅰ區發掘的兩條探溝底部,均發現了「731」部隊的建築遺址;在遺址Ⅱ區的一條探溝中,發現了當年日軍的建築基址與地下通道及大量罪證物品,包括培養皿、玻璃瓶、溫度計等等,由於受著探溝認識的局限性,該基址與通道功能用途尚不明確;在Ⅲ區探溝中,發現大量煤灰和爐渣。


聯合考古隊中的勘探人員利用現代地球物理勘測技術進行了先期勘測,測繪人員利用計算機繪圖技術對遺址群現存建築進行全方位繪圖,考古人員則根據勘測數據顯示的重點區域進行考古鑽探工作。


趙評春說,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是利用現代物理手段,對地下存在的地質體或異常體的形態、空間位置等機構特徵進行探測的技術,在這次勘測中用來探測地下是否存在遺址並確定遺址的深度和位置。


本次應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主要包括地質雷達和高密度電法兩種方法。地質雷達勘探法對地下的建築基址勘測效果明顯,而高密度電法則更有利於發現地下掩體和空洞。


考古人員說,傳統的探鏟人工鑽探方法,對磚石水泥結構為主的建築基址往往難以奏效;作為侵華日軍細菌戰的研究機構遺址,「731」遺址地下情況不明,人工鑽探或發掘具有一定危險性,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使數據更有說服力。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部門有關人士說,這些先進技術曾被應用於古代墓葬的考古調查中,但對近現代建築基址進行考古勘察、試掘還是第一次。


遺址的計算機測繪工作,主要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系專家來完成,主要繪製現存建築的平面圖、剖面圖和立面圖、建築結構等。這項工作將為保護規劃提供精確、科學的數據。


由當年日本最高統治者敕令組建的特種部隊——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於1935年在哈爾濱市平房地區建立了生物武器研究、試驗和生產基地,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進行最大規模生物戰的指揮中心。


在這個「食人魔窟」,侵華日軍慘無人道地以活人為試驗材料進行生物武器的研究與生產。二戰結束後,原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隊員在遠東軍事法庭上供述,至少有3000餘人在此慘遭殺害。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前夕,為掩蓋罪行,「731」部隊對法西斯日本的這個最高核心機密設施進行了銷毀和破壞,很多殘垣斷壁掩埋於地下。


據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方資料,遺址佔地6.1平方公里,原有建築超出百座,包括地上建築、地下建築、地上和地下混合結構建築。


目前,「731」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存留保存狀況不同的各類建築址27處。原「731」部隊本部大樓也已成為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對公眾開放。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說:「當年『731』基地規模非常大,但對有些區域特別是地下部分,我們還不掌握。這次調查勘測使用了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也是目前為止對『731』遺址最全面、最科學的一次調查勘測。」


據說,當年「731」部隊潰逃前,核心區域裡還關著400多名被當作「試驗材料」的活人,由於當時已經不能做試驗了,侵華日軍便在四方樓附近挖了幾個大坑「處置」他們。有人說這些人被活埋了,也有人說他們被燒死了,但至今未發現他們的遺骨或遺物,侵華日軍的相關罪證也沒得到揭露。


2007年5月,王鵬在日本遇到一名原「731」隊員。據他講,「731」基地地下規模非常大,日軍潰逃時還存放了大量戰略物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