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山東發現大規模商周制鹽作坊遺跡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山東發現大規模商周制鹽作坊遺跡

2016年05月21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1 次

來自北京及山東的考古專家日前齊聚山東壽光,對這一地區6年前發現的大規模制鹽遺跡挖掘成果進行論證。專家認為,這些遺跡所在地區至少在商代就是重要的制鹽地點。

  山東壽光市以北,北距渤海南岸25公里的一片區域中,數塊經過考古人員發掘的遺址裸露著。灰中透紅的土壤顏色是焚燒的痕跡,若干破碎的盔形器嵌在地面上,等待進一步挖掘。


  2002年夏天,考古專家在魯北萊州灣及膠東沿海地區進行鹽業考古時發現了大量的鹽業作坊遺址,其中尤其以壽光雙王城水庫周圍80多處鹽業遺址群引人注目。從2008年4月起,山東省文物部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始對雙王城水庫遺址進行發掘,目前已完成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


  山東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長王守功介紹,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出土遺物中,90%以上是制鹽工具盔形器,時代大多為商周時期。


  記者在遺址發掘點看到,遺址現場被挖出一個個坑,周圍堆著一堆堆陶器殘片。考古人員在遺址上勾勒出古鹽場引水溝、工作間等設施的方位。在另一片鹽場遺址上,考古人員發掘出一個正方形坑,四周曾用泥塗抹兩層,坑沿貼有陶片。同時發現的還有滷水坑井、蒸發池、蓄水坑,以及煮鹽用的大型灶台。


  據介紹,今年對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發掘是為配合南水北調沿線文物搶救性工作。南水北調工程在庫區影響遺址12處。


  史料中有關古代制鹽工藝和流程的記載並不多見。考古專家認為,壽光雙王城水庫鹽業作坊遺址研究有望為研究古制鹽史提供重要資料。


  除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外,考古人員還在渤海南岸發現商周時期200多個與制鹽有關的文物點。這些文物點大多成群分佈,大的遺址群由30至70個文物點組成,代表商周時期制鹽業每個組織單位的基本規模。


  由於制鹽業為專業化生產,專家認為,如此規模巨大的制鹽設施說明古人在雙王城一帶制鹽是統一、有組織的生產活動,雙王城的鹽業生產可能是國家控制下的鹽業生產。


  壽光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的發掘成果和考古地位得到了專家認可。目前,山東文化部門正在積極對遺址進行保護。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