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將侯君集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謀反
侯君集是唐朝名將,曾經當過兵部尚書,早年的時候侯君集不學無術,空有強壯的身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後加入秦王府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立下戰功。唐朝統一後,隨著官位越來越高,侯君集開始認真學習。貞觀十七年因為涉及太子謀反受到牽連被處死。侯君集早年的時候比較浮誇,明明自己武藝不精卻還要誇自己厲害,有些自不量力,之後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就加入李世民的部隊,和他南征北闖,立下戰功。隨著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了唐太宗,侯君集的官位也得到提升,成為右衛大將軍,之後遷升為兵部尚書。
貞觀九年,侯君集和李靖兩人在討伐吐谷渾的時候勢如破竹,立下汗馬功勞,貞觀十一年的時候,被封為陳州刺史,陞官加爵後,侯君集意識到自己早期的不足,學識上的短缺,讓他在處理很多事情上都心有餘而力不足。侯君集決心潛心學習。貞觀十四年,侯君集攻破高昌,在沒有請示李世民的時候,將高昌的國寶據為己有,班師回朝後,雖然立下功勞,但是因為貪財被囚禁。貞觀十七年,太子擔心自己的處境,就召集侯君集,侯君集勸太子謀反,但是沒有成功,之後太子想要謀反一事暴露後,李世民得知後想要挽救,但是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罪無可恕,李世民非常傷心,下令處死侯君集,臨死前,侯君集挽救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李世民同意,將他們帶到嶺南,遠離紛爭。
這小白猿應該是評書裡對隋唐英雄人物起外號時用的,每一個綽號都表示對本人的尊敬,是對所有英雄好漢做出貢獻的褒獎。而小白猿這一稱號,就是對侯君集身輕如燕的表揚,也就是說這侯君集還是一位神偷。在評書裡,這侯君集一上場就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大家給秦瓊母親祝壽的禮物給偷走了,眼看大壽的時辰將至,只見這侯君集和另一個小偷,提著兩件禮物進來,給老太太祝壽來了,眾人差點沒打死這倆小偷。參加瓦崗山之後,這小白猿的稱號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他專門負責負責干刺探軍情這樣的事,對於偷盜的好手,侯君集幾乎沒怎麼失敗過。後來大老黑尉遲恭不肯降唐,這尉遲恭也是個大老粗,說話從不考慮後果,說要是自己老大死了就投降,正當眾人苦於沒有辦法的時候,侯君集出來了,大家眼前一亮,腦子裡靈光一現。
就讓著侯君集前去暗殺了尉遲恭的老大,侯君集臥底了一段時間後果然得手了,這下尉遲恭傻了,得知自己的愚蠢害死老大,也沒辦法,就投靠了唐朝。從此侯君集成了大唐的開國元勳。但是這小白猿卻改不了偷盜的本性,在大軍進犯高昌獲勝後,侯君集賊心氾濫,將國中的國寶據為己有,手下聽說,也競相偷盜,唐太宗知道了,要把他關進大牢,好在有人求情才獲得倖免。後來因為謀反罪被人揭發,讓唐太宗給殺頭了。但是歷史上對侯君集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
貞觀十七年,是對侯君集影響最為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發生的諸多事件中,只要侯君集走對一步,就可以免遭殺身之禍,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走上謀反這條路。這一年一開始,侯君集就應為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吃到了苦頭,除了自己一直得不到陞官,連身邊的人也被貶職,這位趾高氣昂的將軍坐不住了,想到當年和皇上走南闖北,哪受過這樣的委屈。這不侯君集聽到張亮被降職的事,就來挖苦她平復下自己不好的心情,哪知這張亮將自己的遭遇怪罪到自己頭上來了,這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想我侯君集也是和唐朝一起存亡過來的,也算是個老前輩了,你居然怪我搶了你的功勞。活的這麼窩囊,不如反了算了。
這說出去的話可就是潑出去的水,很快就由張亮傳到唐太宗耳朵裡,太宗覺得兩人只是互相抱怨,一來二者都是我大唐功臣,二來僅憑一盒侯君集,還威脅不到我。這時候又出現以為關鍵人物,太子李承乾雖然早就被當做候選人,但是因為自己實力不強,然後競爭對手又太多,很擔心自己的處境。就秘密成立組織,暗中觀察朝廷中的風聲。得知這侯君集對朝廷有怨言,就聯繫賀蘭楚石結交侯君集,這賀蘭楚石是何許人也,正是侯君集的上門女婿。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侯君集向太子表忠心後,回到家中常常坐立不安,生怕秘密洩露,他的妻子曾經覺察到這一點,讓他有事瞞著最好稟報皇上,到時候還能換的不死,侯君集想我都幹了一半,你叫我去自首,到時候不是照樣殺頭。
結果,太子還沒來得及發兵,就洩露了。不僅自己與皇權斷絕關係,連累侯君集被斬首,而這告密的人正是侯君集的女婿,所以說放人之心不可失啊。這還要追溯到侯君集大下高昌後,他私自藏了高昌國的國寶,還下令手下可以隨意搶奪城中財富。這事傳到朝廷上,文武百官對此偏見很大,認為有損大唐形象,李世民念及功勞大,沒有過重的處罰。但是侯君集認為自己戰功顯赫,卻因為一點小錯誤敗壞了名聲,心中不平衡,這時太子李承乾因為擔心自己被廢除,然後知道侯君集心裡有怨恨,就找人請侯君集出主意。這正和侯君集之意。
但是謀反的事情敗露,有人暗中告密,唐太宗這次確定了侯君集的謀反之意,但還是認為罪不當死,想要對他網開一面,但是群臣認為要用國法處置這個危害國家存在的傢伙,難道他把陛下您的恩情全忘了嗎,是誰讓他有現在的高官厚祿,是誰重用他這個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傢伙的。唐太宗沒辦法否決群臣的意見,唐太宗只能決定與侯君集訣別,李世民親自審問,說侯君集對國家有功勞,我不忍心讓他死,因為他和我一起為大唐而奮鬥,可以說你們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侯君集在前線的作戰。但是無奈大臣都認為應該處死侯君集。唐太宗說看來我以後只能看著侯公的遺像來追憶我們的過去了,含淚下令殺了侯君集,侯君集上刑場的時候,面不改色。對劊子手說,我是想要造反嗎?我和陛下打下的天下,要我去毀滅他嗎,只是我運氣不好。你幫我告訴陛下,請他念在我有功於朝廷,不要加害我的孩子和夫人。李世民聽了,感慨萬千,將他的妻子和兒子流放到五嶺之外,免得受朝廷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