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福建省閩清縣多處宋元年間古窯遭盜挖
一百多處古窯遺址分佈在東橋鎮二十多個山頭上
一個瓷碗上印著兩條魚
一村民冒雨上山挖「寶」歸來
昨日上午,閩清縣青由村,天空下著瓢潑大雨。被稱為「挖窯專業戶」的村民阿華(化名)渾身濕透,從一座山上下來,他左手拎著一個殘破的古瓷器,肩上的鋤頭柄挑著一個編織袋,裡面裝的全是他剛從山上古窯內挖的「寶貝」———古瓷器。
當地挖古窯淘「寶」的,不僅僅只有阿華一個人。
「最近,常有人到村裡的山上挖古窯,淘古瓷器賣錢,把好端端的山挖得千瘡百孔。」昨日,閩清縣東橋鎮青由村村民陳先生撥打968111,向本報反映該村大量宋元窯址近期慘遭盜挖。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青由村。該村距閩清城關約三十公里,當採訪車拐向青由山時,下起瓢潑大雨,泥濘的山路無法前行。記者看到山上走來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他扛著鋤頭,挑著編織袋。
男子說,他是青由村村民,叫阿華(化名),剛從山上挖古窯回來。「今天手運不錯,挖到四五十件,家裡還有不少賣剩的。」阿華邀記者到他家「看貨」。原來他把記者當成了「買家」。來到一座二層土坯房前,阿華打開編織袋,拿出一疊裹滿泥巴的碗碟,洗去泥土,露出青白色的釉面。
阿華指著碗底的蓮花圖案說,「這種蓮花碗賣得最好,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有人一口氣買走十多個……」「縣裡常有人上山查,還好林子密,我們有地方藏身。」
一旁的村民悄悄告訴記者,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上山挖古窯,不少山外的、鄰村的人也來挖,阿華是「挖窯專業戶」,有兩三年經驗,他曾挖到一個壺,賣了兩千多元的高價。最近,連他68歲的老父親、哥哥也跟著上山挖,「養菇、種樹倒成了副業」。
對此,閩清縣文化館館長林躍先說,閩清古窯的規模非常大,僅東橋鎮就有二十多座山頭有古窯,綿延十多公里,共有一百多處古窯遺址,該遺址199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其歷史可追溯到宋元年間,但因為地處偏僻,長期以來村民對大規模的古窯遺址見怪不怪。去年9月,中央電視台到村裡拍了一部有關古窯的紀錄片,閩清古窯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人來參觀,也有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
為此,文化館去年聘請了兩名當地村民當管理員,但「挖窯」的大多是本村鄉親,管理員無法有力制止,尤其是今年10月後,「收藏熱」再次興起,盜挖更加瘋狂。當地公安多次上山追查,無奈古窯遺址覆蓋範圍太廣,保護工作很難進行,而文化館也缺乏足夠的經費進行有效管理。
林館長說,這些文物源自宋元年間的民窯,有一定的考古、研究價值,但做工粗糙,在同一時期的產品中算是普通貨色,收藏價值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