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工地發掘出宋代古河堤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廣州工地發掘出宋代古河堤

2015年10月06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35 次

廣州一工地發掘出宋代古河堤


工地一口清代水井的出土物比較特別,計有一把銅劍、兩支匕首和一枚日本寫著「寬永通寶」的銅錢(公元1625年鑄造)。

廣州工地發掘出宋代古河堤 出土近萬件瓷器


清末時期的銅煙槍造型獨特,頗具西域風味。

廣州工地發掘出宋代古河堤 出土近萬件瓷器

中山四路某工地發掘的古河堤現場。杜翠 攝




  時報訊(記者 黎詠芝)唐宋時期的廣州人逛市中心,可能相當於逛「水城」。記者昨日從市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期在中山四路大塘街一工地發掘的古河堤,證明明代以前的倉邊路一帶是珠江支流。據測算,河道最寬處可達70米,足以行駛大型船隻。


明代前廣州是「水城」


古河堤藏身中山四路大塘街東側的某工地,正對倉邊路。古河堤的堤邊用石塊壘砌而成,現存石構部分東西寬約1.6米、高0.9~1.4米。市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2002年曾在工地東部發掘出一段古河堤,也屬於宋代中晚期。除了河堤,考古人員還在工地北部清理出兩個橋墩遺跡。


記者瞭解到,1996年在吉祥路也發掘出宋代的古河堤。


市考古所專家介紹,古河道河底最深距現地表9.2米,河道的淤積層厚達3米。它至少唐代就已經存在,到明代逐漸廢棄,兩宋時期規模最大。「這證明明代以前的廣州市中心處於一個水環境當中,可以說就是一座『水城』。」


專家說,經初步測量,宋代中晚期這段河道的寬度超過70米,足以行駛大型船隻。根據史書記載,該河道應該就是宋代的「清水濠」,又叫做「文溪」。 現在萬福路的『清水濠』巷,估計就是因此而得名。


據分析,清水濠是珠江的支流,發源於白雲山,在今文明路一帶匯入珠江。專家告訴記者,「這道支流水域相當浩大,南岸遠遠超出了現在的海珠區,甚至達到接近大海的地方。」專家認為,這次古河道西堤的發現,對廣州城區歷史地理和古環境復原研究非常有價值。


出土數以萬計景德鎮瓷器


「到了明代,這段河道就被填埋,逐漸發展成為生活區。」專家介紹,河道遺址上清理出11眼明清時期的水井,和大量各種材質的生活器皿,可以證明這裡人煙已經相當繁盛。


「讓我們驚喜的是,這次發掘清理出數以萬計的青花瓷器,而且全部產自景德鎮。」專家說,這表明明清的廣州人家已大量使用質量上乘的青花瓷器。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