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的神奇化石 揭示5.1億年以來地球的演變
白堊紀時期的昆蟲化石 冉文/攝
昨日,第35個國際博物館日,綦江博物館開館,其地質廳內那壁展覽牆上,陳列的各種動植物化石特別神奇,並能揭示5.1億年以來地球的演變。這些化石折射出古重慶是啥模樣等信息。
5.1億年前,石頭像現在的牛角
5.1億年前,地球是真正的水星。淹沒在水裡的石頭長啥模樣?展覽牆的那塊叫直角石的石頭,形成於奧陶系,迄今5.1億~4.4億年期間。除通體黑色、罕花紋外,它外形似根強強破土長出的石筍。
細觀,這塊石頭用牛角來比喻更貼切:越往細小那端,一圈圈橫向纏繞或偶爾縱向分佈細紋清晰可見;橫截面,可看到略帶黃色的物質。解說員講,5.1億年前的石頭,幾乎都是這模樣。
2.95億年前,貝殼是海中霸王
時間來到2.95億年~2.5億年,古海洋孕育出的生物跟現在的完全迥異。比如,現在常見的貝殼,在那時竟長著魚鱗。
海水中的貝殼普遍僅小籠包子大小,靠浮遊生物為食。儘管這種魚鱗貝殼的體積較小,是時卻一度成海中霸王———個體較它大的生物幾乎沒有。
2.5億年前,海百合非花是獵手
現在,百合花是觀賞花。2.5億~2.03億年前,也有一種造形跟現在百合花類似的生物,考古學家叫它海百合。眼前的海百花是個寬1.85米、高3.65米的化石。那時,它以「花朵」朝下,「根莖」朝上的姿勢,在水裡遊弋。遊弋中,它靠拖著的「花朵」專獵殺浮遊生物,方式跟現在的吸塵吸細小雜物無異。
原來,「花朵」相當於嘴,「花朵」與「根莖」之間的枝是食管,「根莖」則是消化和排泄器官。
在古生物演變中,它的發現傳遞出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的過程。
2.03億年前,波痕化石定格流水
在2.03億~1.45億年時,時值侏羅紀,恐龍是地球霸主。天空,是翼龍的領域;陸地,被霸王龍統治;水中,潛龍獵殺一切可獵殺對象。那麼,潛龍滅絕時,賴以生存的水是啥模樣?
展覽牆上,一塊叫波痕的化石揭示真相:泥沙正在沉積,充滿泥沙的水在蕩漾。最終,這種水在一些特定區域流不動了,蕩漾的模樣被逐漸沉積永恆定格。
1.45億年前,昆蟲開始逐漸增多
白堊系來臨了。迄今1.45億年~6500萬年時,鯉魚等魚類在水裡快樂追逐,陸地或空中活動的昆蟲變得越來越多。
岩石上,一群昆蟲正振翅欲飛,殊不知滅頂之災襲來:遠處的山洪瞬間襲來,衝擊到岩石邊時,它們振翅逃生已來不及,遂悉數被泥石掩埋。
這個時期被定格、現發掘出來的化石,還有不少植物,其葉片和莖都很清晰。
專家:2億年前的重慶城一片汪洋
昨下午,原重慶市自然博物館館長、古生物研究專家周世武介紹說,2億年前,四川盆地是海盆,水下是直角石、魚鱗貝等,屬四川盆地範疇的古綦江及重慶城,一片汪洋;2億年後,青藏高原出現,四川盆地成為湖盆,溝壑分佈,恐龍開始統治地球,水往西流;6500萬年前,山體運動形成長江,遂發生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狀況,即四川盆地終於完成海盆到陸盆的演變。
中科院專家或下半年尋「綦江人」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獨家獲悉這樣的信息: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中科院專家將對古綦江人化石進行發掘。目前,綦江縣南部地區,已有3處古綦江人發掘地被我市考古專家鎖定。
我市古生物研究專家周世武介紹,古人類的演化過程,跟地殼梯級形成有關。現在的研究表明,我國的地殼經歷了三級梯級演變,也是古人類生活地點軌跡:最初,雲貴高原;接著,三峽地區;最後,過渡到青藏高原。
周世武還介紹,三峽地區是尋找古人類適合地,包括綦江。如果,古綦江人能被成功發掘到,不失為古華人起源、遷徙等謎團的有力證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