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阿房宮其實未建成 何來項羽付之一炬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阿房宮其實未建成 何來項羽付之一炬

2015年02月19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33 次


阿房宮前殿



後人仿建的阿房宮


  當21世紀考古學家們以科學的眼光審視婦孺皆知的阿房宮遺址時,結論讓人驚詫:阿房宮前殿沒有被焚燒,阿房宮前殿甚至根本沒有建成。


人們不禁要問:傳說中的瑰麗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



  阿房宮的生存狀態:兩千多年的過去時



  熟悉了朦朧煙火中的阿房宮,深諳於詩賦中的阿房宮,已成為2000多年來國人對於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洩。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宮遺址的科學考古工作,卻讓世人體會到了阿房宮的真實生存狀態:紙張、遺存、甚至想像式的,皆是過去時的存在。



  阿房宮最早載於司馬遷的《史記》:「(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歷史學家班固也留有關於阿房宮的墨寶。而最為後世崇拜的是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中壯麗的文學想像。阿房宮因此在過去時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籌建並成立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開始了翻開阿房宮過去時生存狀態的一頁。



  阿房宮的尋找方向:「阿城」就是前殿



  1961年公佈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現在仍是一個巨大的夯土台基,當地群眾俗稱之為「郿鄔嶺」。位於今西安市區以西13公里處,渭河以南,與秦都咸陽城隔水相望。經1994年一次大規模調查查清了阿房宮遺址的四至:北到西安市三橋鎮,東至灃惠支渠,南到和平村,西至長安區紀陽寨一帶。在這一區域已探明的重要遺跡主要有阿房宮前殿基址、上天台基址、武警學院內夯土基址(俗稱「磁石門」)、紀陽寨夯土建築基址(俗稱「烽火台」)等。



  秦阿房宮遺址為秦都咸陽的上林苑遺址故地。為確定「阿城」就是現在的前殿遺址,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對古文獻進行了一番「知識考古」:



  《水經注·河水》載「池水北經鎬京東,秦阿房宮西。」李毓芳認為,這裡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於現在的灃鎬村西,在王寺村西南約二里有餘。雖已歷經滄桑,但是彪池低窪的地勢現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經過一東西向規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該處夯土台基就是現認阿房宮前殿遺址。



  據當地群眾反映在1949年以後還看到過前殿遺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約1米,且土墚東西兩側有碎瓦片,後被村莊覆蓋。同樣,在台基東部亦存在上述遺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著名秦漢都城考古學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眾反映的遺跡現象應為「阿城」的西牆和東牆。因現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發掘中未發現南牆遺跡,這樣一來,正在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之中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記載中的「阿城」。



  阿房宮的尋找關鍵:前殿有無宮殿



  阿房宮考古隊從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遺址已勘探面積35萬平方米,試掘和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宮前殿遺址的範圍及其所屬遺跡的分佈,有無宮殿建築成為關鍵。



  根據勘探和試掘的資料,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遺址東部長400米、寬426米和西部長70米、寬426米的遺址面被現代村莊所覆蓋。為了瞭解台基底部結構,考古隊還對台基夯土進行了穿透性的鑽探,發現夯土台基底部基本為平面,只是夯土台基西南部和台基東邊緣原來地勢稍高一些。其土層堆積一般是耕土層、擾土層,然後是夯土台基夯土,或漢代、或漢代至宋代的堆積。



  阿房宮前殿的輪廓非常重要,但人們更關心其頂部的遺存堆積中是否有秦代宮殿的信息,這對尋找阿房宮——世人心目中的恢弘建築組群,具有成敗攸關的信心指示。但是在排除法下,考古學家們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前殿遺址台基頂部的秦代遺存僅僅限於前殿北牆遺跡及其頂部建築倒塌的堆積物,也就是說,阿房宮前殿可以說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築,沒有宮殿建築。



  有專家對文獻中阿房宮的建築時間進行了一番計算,發現阿房宮的修建時間前後最多為4年。這從當時的生產、運輸工具和規劃設計的工作量來看,4年裡能把阿房宮前殿的巨大夯土台基建成就已實屬不易。



  現在能說阿房宮不存在嗎?對於記者的提問,李毓芳認為下結論尚早,「要搞清阿房宮的範圍到底有多大,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科學結論要建立在全部事實之上。」





給我留言